• 精选
  • 会员

流言

2021年9月25日  来源:谣言心理学:人们为何相信谣言,以及如何控制谣言 作者:(美)尼古拉斯·迪方佐;(澳)普拉桑特·波迪亚 提供人:zhaotou97......

流言通常是关于不在场个体的评价性社交对话,出现在社交网络的形成、变化和维护的背景下,也就是建立群体团结的背景下。流言实现了多种基本的社会网络功能,包括娱乐,维护群体凝聚力,确定、改变和维护群体规范、群体权力结构和群体成员身份。

背景和功能

流言产生于社会网络的形成、变化和维护的背景下(L.C.Smith,Lucas,&Latkin,1999),也就是建立群体团结的情境下(Foster,2004)。人类的一个核心动机是归属于、融入一个群体,成为群体中的一员(Fiske,2004)。流言就是帮助人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对话,具体方式包括提供关于群体或成员的信息、帮助一个人与社交网络中的其他人保持联系、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潜在的朋友或伴侣、影响人们遵从群体规范、用趣闻相互取悦(Dunbar,2004;Foster&Rosnow,2006;Rosnow&Georgoudi,1985)。正如灵长类动物的梳毛行为(grooming),促进人际联结的活动对提高团队凝聚力而言必不可少,而流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没有它社会将无法运转下去(Dunbar,1996,2004)。

流言对社交网络的形成和维护起到一些关键作用(Foster,2004)。第一,流言提供了关于复杂的社会环境的信息,它告诉人们群体的方方面面(Levin&Arluke,1987)。一个组织中的新员工能够从诸如“偷偷告诉你,老板是一个真正的暴君”[1]这样的流言中获益。维尔特和萨洛维(Wert&Salovey,2004)认为所有的流言都是通过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所获得的信息。例如,流言告诉人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做什么、不做什么(不要在圣诞派对上喝醉!),以及在一个群体中谁被接纳、谁被排斥(张三很酷,李四是个呆子)。人们常常认为流言是通过观察“其他人的冒险和不幸遭遇”所获得的信息,因此流言提供了二手(三手、四手、五手)文化信息(Baumeister,Zhang,&Vohs,2004,p.112)。这些文化信息的例子包括“不要喝酒”“不要忘记你真正的朋友”“不忠会得到报应”(Baumeister et al.,2004,p.119)。

第二,流言为群体提供娱乐(Litman&Pezzo,2005;Rosnow&Fine,1976)。流言是一种群体中共同的情绪强化剂——人们在一起嘲笑他人的过失。他们一起从别人的私人信息中获得乐趣(Rosnow&Georgoudi,1985),分享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消磨时间。“办公室情圣”周末出轨的故事总是富有趣味,因此流言可以实现娱乐功能(Gluckman,1963)。

第三,流言有助于界定亲密关系的边界和群体成员身份。和其他人一起“八卦”让群体成员更亲密(L.C.Smith et al.,1999)或者更有凝聚力(Horn&Haidt,2002)。流言被认为是社会联结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朋友关系群体(friendship group)吸纳更多成员的一种有效方法(Dunbar,2004)。流言有助于人们与他人交往,帮助人们与社会网络中的人保持联系,以及帮助他们告诉他人自己愿意成为一个朋友或伴侣(Dunbar,2004)。当有人与你窃窃私语一些令人愉快的内部信息时,你就知道你已经成了群体中的“自己人”。一个人通常不会和敌人“八卦”,而只会和朋友或者他希望建立更强联结的人讲述流言。因此,通过流言,人们获得友谊,结成联盟。当然,划定亲密界限的阴暗面是排斥:人们用流言排斥别人(L.C.Smith et al.,1999)。流言是背着当事人的评价性谈话(Foser,2004;Sabini&Silver,1982)。也就是说,流言经常是在对话情境中,评价一个或多个对话参与者所认识的人(在他们的社交网络中)的行为的评价性谈话,并且这种“评价性谈话针对的人士不在现场”(Eder&Enke,1991,p.494)。流言是“关系攻击”的一个重要武器(Crick et al.,2001),被排斥的痛苦经历往往是童年关于流言的经历中最难忘的一面。研究发现人们有时会在传播负面流言后感到懊悔(Horn&Haidt,2002),这也支持了流言在社会排斥中的作用。

第四,流言不仅界定谁在群体内、谁在群体外,而且界定了群体中的权力关系(Kurland&Felled,2000;L.C.Smith et al.,1999)。搬弄是非者通过流言委婉地贬损他人或者抬高自己,以维护或增强自己的地位。霍恩和海特(Horn&Haidt,2002)对与社会交往中“人们说”(people talk)情景有关的测量条目进行了因子分析,发现流言会让参与者感到更有力量、更受欢迎。当他们讲述独家重要流言时,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地位上升。

第五,流言宣传和加强群体运转必不可少的群体规范。流言在监控和打击搭便车者(free riders)方面可能特别有用。搭便车者指那些接受了社会赠予却没有充分回馈的人。搭便车者过多会严重限制群体运转,因此流言实现了一个无比重要的适应性功能(Dunbar,2004;Foster&Rosnow,2006)。流言通过“非正式地传递关于社会环境中成员的主观信息”来实现这个功能(Noon&Delbridge,1993,p.24)。传播的规范可以通过评论个体熟识的人(即近端流言(proximate gossip)),或者那些个体不熟识的人,比如名人(如本·阿弗莱克和詹妮弗·洛佩兹)和政治人物(即远端流言(distal gossip))来实现。因此流言具有道德取向和价值取向。流言有助于形成、维护、加强或传播群体规范。流言用这种方式影响、控制态度和行为(Rosnow&Georgoudi,1985)。从更广泛的角度讲,流言教育人们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有效地行动(Foster,2004),特别是通过与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行为进行特定的比较(Wert&Salovey,2004)。

内容

流言的内容有三个特点。第一,尽管流言很重要,但是流言的内容往往是非工具性的。也就是说,流言往往是漫无目的的或者只是为了打发时间(Rosnow&Georgoudi,1985)。尽管它可能确实有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意图(试图说服、交往、排斥),但那也是不外显的。类似地,流言讨论的往往不是急迫或者重要的问题。流言的内容“在交流语境中不是至关重要的”(Rosnow&Georgoudi,1985,p.62;Michelson&Mouly,2000)。有关办公室恋情、同学过失和家庭成员的人格特质的闲聊如果不带有明显的意图,那么就可以称为流言。如果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在会议的论文中探讨了同样的话题,那它就不是流言了,因为其功能聚焦于交流的意图。再说一次,流言和传播流言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核心和重要的角色,但参与者通常认为流言的内容不是那么重要、核心或有意义。

第二,流言是一种评论性谈话,时而正面时而负面(Foster,2004)——尽管它主要被视为负面的诽谤和贬损(Wert&Salovey,2004)。例如,对美国东北一所大学的学生听到的流言进行的内容分析发现,61%的流言旨在羞辱流言对象;相比之下,只有2%的流言是为了表示对流言对象的尊敬(Walker&Struzyk,1998)。流言是关于某人的闲话——对他们的行为或态度的赞美或批评(Michelson&Mouly,2000)。对于一个人在办公室聚会上的行为,可能有人夸,也可能有人损。

第三,流言是关于个人隐私和个人生活的评论性闲谈,与群体或事件无关(Foster,2004)。例如,中学的流言内容往往包括当前的情侣配对(“约翰尼和贾丝明是一对”)、人格特质(“杰克逊人真的很好”)、性取向(“弗兰克是同性恋”)、家庭问题(“布里塔尼的妈妈有外遇”)和个人历史(“乔治去年被查出了吸食可卡因”)。

谣言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