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言行一致

2021年9月30日  来源:表象与本质 作者:[美]侯世达;[法]桑德尔 提供人:zhaotou97......

言行一致

上述的那些错误仅仅局限于语言领域吗?尽管人们常把口误挂在嘴边,这些错误同样出现在语言之外的世界,表现在实际行为中。犯错这个现象,存在于不同的情况之中。口误只是其中的一类,犯错当然还包括行为。行为上的错误同样以其特有的方式揭示出大脑是如何被类比搅乱成一团的。

有时,我们触发了合适的范畴,但却用在了不合适的对象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给杯中的咖啡加完牛奶后,顺手就把杯子放回了冰箱,实际上本意是想把牛奶放回去。“同样的例子”发生在泡完澡后,本想把水放掉,却打开了其中的一个水龙头。意图十分合理,就是让水流动,但行为却使水流出现在了错误的地方和错误的方向。有时我们找不到电脑包里的充电电源,那是因为之前一个没注意就把充电电源放错了地方——书包里,而非电脑包里。尽管这个范畴是正确的,但细节出了差错。

小张经常把手机放在新买的笔记本电脑旁边,因此,她常常错把手机当成鼠标。手机当然没法当成鼠标来用,尽管二者大小相近,而且手机放在了原本属于鼠标的地方。

◇◇◇◇

车停到加油站后,老王发现加油机在自己车的另一侧。此时,他要么选择掉头,要么就停到对面的加油机旁。但是,老王把这两个办法全用了。于是,他发现新的加油机还是在自己车的另一侧,和刚才一模一样。这就是行为上的双重计划,就像是语言上的双重计划,即某人到头来说的话和自己心中想的正好相反(“没抹防晒霜能睡觉吗?”)。

◇◇◇◇

有一次,老李想往自己的咖啡里加点糖,与此同时还打算在烟灰缸里弹弹烟灰。结果,他把糖加到了烟灰缸里,把烟灰弹到了咖啡里。咖啡自然是不能喝了,烟灰缸倒成了甜的。

◇◇◇◇

还有一次,睡眼惺忪的老赵准备好了一大碗麦片,却把牛奶倒进了麦片盒里;而他的弟弟小赵,大半夜醒来,打着光满屋子找自己的手机……而光就来自他的手机。

这些行为上的错误都对应着之前讨论的口误。所以,犯错与否和是否有语言参与并没有什么关系,它们的潜在认知机制是一样的。接下来,展示一个特别的例子,也就是言行紧密相连的情况。

当局者迷

侯世达的儿子丹尼正准备上德文课,丹尼的老师,同样也是他们的好朋友克里斯托弗这次提前到了侯世达家。临上课前,侯世达与克里斯托弗在厨房闲聊,他打算招待克里斯托弗喝点什么——可乐、果汁,或是别的他想喝的。克里斯托弗答道:“谢谢,给我一杯水就好了。”但是这回答可不像是侯世达所熟悉的克里斯托弗,于是他打开了冰箱,又问道:“苹果汁、橙汁、可乐、牛奶、咖啡,还是茶?”克里斯托弗只是微微一笑,答道:“谢谢,但我真的只要一杯水就够了。”侯世达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也没必要再追问下去,于是便走到了橱柜,打算拿个杯子。与此同时,他把手伸向了自己的口袋,并拿出了一块钱。接着,他客客气气地把钱递给了克里斯托弗。当克里斯托弗不知所措地看着他时,他才反应过来自己闹了笑话。看着手中没来由的一块钱,侯世达叹道:“我究竟在干什么呢?”

侯世达想了一下,弄清楚了自己这个奇怪举动的门道。“你知道刚才发生什么了吗?”他问克里斯托弗,“你刚才那么客气都把我弄糊涂了。在好喝的饮料面前,谁会选择没味的白水呢?但是,我还是打算尊重你的选择,给你倒杯白水。就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想到自己还欠你20块钱学费,于是就把手伸进了口袋。虽然这两件事毫无关系,但当它们一股脑儿同时出现时,就搅在一起了。给你倒水的想法和付钱给你的想法混在了一起:我无意之间便把二者混为一谈。打算给你一块钱就说明,我把最简单的饮料和最简单的钱搅在了一起!”

确实如此,侯世达这个行为错误的核心,是一个绝妙的类比。克里斯托弗对于白水的坚持,激发了某事物最简单的版本这个抽象的概念,并且使侯世达从厨房里的饮料这一领域,跨到了口袋里的钱这一领域。回想一下之前花了大量篇幅讨论的词语混合,侯世达迅速地从最平淡的饮料切换到了最平淡的钱。这个滑动无疑源于侯世达对克里斯托弗回答的困惑,但同时,这个类比完全是无意识作出的,不然侯世达也不会被自己弄得一头雾水。

有意思的是,英文里真的存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形容词,可以准确地用来形容此刻侯世达心理桥梁的两侧。这个词是“watered-down”(淡化的、用水稀释的)。从字面意思上说,一杯水显然是所有饮料中最稀释的饮料。而在更抽象的意义上说,最“稀释”的钱,或者说是纸币中面值最低的钱,是一元纸币(美金)。

可以反转一下这个类比,试想,侯世达与克里斯托弗二人聊到——“在咱们上课前,我可以给你准备点钱吗?来来来,看一眼我钱包里这些钱!我有十块的、二十块的,甚至还有一百块的,随你挑!”“谢谢,但是我只要一块钱就足够了。”于是,侯世达走向橱柜,倒了杯白水,递向克里斯托弗。

类比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