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美的进化

2020年7月3日  来源:美的进化 作者:[美]理查德·O.普鲁姆 提供人:heidong86......

推荐序1

看到“进化”一词,我们几乎会条件反射般地联想到达尔文。然而对于这位妇孺皆知的英国科学家,人们对他最为重要的科学贡献——进化的自然选择理论,又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或错解。

比如,对于“长颈鹿的脖子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其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是“为了吃高处的叶子,长颈鹿经常使用脖子,代代相传的结果”。

类似谬误为什么会形成,并且很难得以澄清或纠正呢?一定程度上,恐怕是因为人们对生物性状、遗传、突变、进化(Evolution,近年来有不少学者主张翻译为“演化”)等基本科学概念的理解尚流于表面,或者习惯于望文生义所致。

科普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与出版本书的中信出版社鹦鹉螺工作室一样,我所参与创办的《知识分子》和《赛先生》,同样以传递有洞见、有知识、有趣味的科学为使命,希望带给读者更开阔的科学视野。

如何实现这一使命?为读者送上富有启发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是基本要求之一,枯燥的说教式知识传输,在今天不会被读者接受。因此,不论是出版机构还是新媒体,绞尽脑汁寻找并抓住好的选题至关重要。

提名2018年美国普利策图书奖的《美的进化》,就是这样一本能够刺激思考,同时呈现背景知识的科普作品。它挑战着我们的常识,即便在生物学领域,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也跳脱出大多数学者所持的主流观点。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蜂鸟给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带来了重要启发。这本书的作者普鲁姆同样是在几十年对鸟类如痴如醉的观察中,想要为生物学找到新的方向,来研究动物的主观体验。而对于鸟类的研究经验,作者最终还是想用来深入理解人自身。

“通过应用在探索鸟类进化史的过程中学到的有关配偶选择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它在塑造人类物种的外表和性行为方面的作用。”

作者普鲁姆遵循着古老的博物学传统,试图将达尔文几乎被人遗忘的“配偶选择的审美进化理论”重新带回生物学主流,甚至决定将“美”视作一个科学概念。这恐怕是很有争议的。

科学之所以能够不断给人类带来新的、更加深刻的理解,就在于不断地自我突破。

饶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知识分子》主编

推荐序2

大家都熟悉孔雀求偶开屏的场景,当雄性孔雀将其长长的的尾上覆羽翘起并慢慢展开的时候,会形成一扇硕大而绚丽多彩的屏状羽饰。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眼斑就像一双双“眼睛”注视着它心仪的雌性,向潜在的伴侣传递着“看,我很美!”的信号。这些“眼睛”能否俘获雌性的芳心呢?雄性孔雀之美令人惊叹,就连我们人类也羡慕不已。

雄性孔雀的尾屏只是自然界里很多美丽的雄性动物表型的一个代表,无论是极乐鸟华丽的尾羽、雄性园丁鸟搭建的精巧求偶场,还是神仙鱼夺目的多彩尾巴,都是雄性求偶时向雌性展示的性状。这些性状向雌性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呢?这是进化生物学家长期关注的焦点,他们往往认为这些性状反映了雄性健康的体魄、优良的基因品质、取食或者照顾后代的能力。同样,这些性状也需要懂得欣赏它们的雌性去甄别和选择。进化生物学家经常从生物适应性的角度去解释,比如雄性性状给雌性带来的直接好处(繁殖和食物资源等)和间接利益(遗传和后代存活方面)等。“美即效用”的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雄性具有非凡的外表,雌性拥有交配偏好的驱动力量,二者共同构成了配偶选择的核心理论。这就是现代自然选择理论,听起来非常符合“达尔文主义”。然而,自然选择能否真正解释我们在自然界中看到的一切?

大家都知道,达尔文在他的伟大著作《物种起源》中详尽地诠释了自然选择理论。而达尔文关于配偶选择的观点,在他之后的著作《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中才表达出来。对于雄性孔雀华丽的尾上覆羽,达尔文提出了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观点:雄性能够拥有美丽的性状,完全是为了“迎合”雌性对美的品位。这个观点的核心是雌性审美驱动着物种进化而非对生存的适应,这显然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理论相悖,包括倡导共同奠基进化理论的华莱士在内的很多学者都对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以至于这个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视为主观“空想”。然而,《美的进化》一书作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理查德·普鲁姆试图用他的研究来捍卫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

2017年的6月,我和几位美国鸟类学者在婆罗洲丹浓谷热带雨林里观鸟数日。一个寂静的下午,我们正沿着树木茂密的林间小径前行。天气炎热,鸟况并不是很好。在行至一个拐弯处时,我们敏锐地察觉到旁边山坡林下的灌木丛里似乎有个“大家伙”在走动,便立即停住了脚步,俯下身子用望远镜搜寻。这时,一只华丽的雄性大眼斑雉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它的翼羽上有约300枚金灿灿的眼状图案,美得令人晕眩。这种鸟几乎是所有前往丹浓谷的观鸟者的首要目标。虽然没有看到更加令人激动的大眼斑雉求偶行为,但这也足以让我们兴奋起来。大家的话题从大眼斑雉过渡到性选择——看起来,这也是一种像孔雀一样适合开展性选择研究的物种。接着,我们又谈到了《美的进化》这本书中的观点。彼时,这本书的英文版刚出版不久。

理查德·普鲁姆的运气就没有我们这么好了,虽然他也造访了丹浓谷,但他只是听到了大眼斑雉的鸣叫声。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用大眼斑雉的求偶表演和华丽的羽饰展开他于“审美品位”理论的解释。普鲁姆是享誉世界的鸟类学家,以研究鸟类的配偶选择和颜色的进化见长。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那些热带丛林深处令人眼花缭乱的鸟类,以及它们的交配行为。比如,各种娇鹟复杂的炫耀舞步,梅花翅娇鹟利用特化的次级飞羽快速摩擦发出声响,雄性华美极乐鸟“高级黑”的羽毛。普鲁姆详尽地描绘出鸟类美丽、复杂和炫目的求偶表演,这些性状都与雌性个体的配偶选择有关,但似乎与生存无关。普鲁姆认为诸多精巧的性状纯粹出于美学原因,即为了“雌性的审美情趣”。这种力量可以从适应性进化的限制中独立出来,驱动雄性观赏性特征的进化,使它们变得更加复杂和精致。

理查德的理论并不是独特的科学洞见,他试图复现的是“达尔文的危险想法”,拓展统计学家罗纳德·费希尔提出的“失控选择”理论。这本书出版以后,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因为普鲁姆动摇了长期以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现代自然选择理论。他力主把性选择从自然选择中剥离出来,建立起一套纯粹的、与自然选择和功能无关的审美理论,但他忽视了个体的性状的确会受到环境和个体质量的影响。进化生物学家汉密尔顿和祖克的理论表明,有关性状可以显示出求偶者对寄生虫和疾病的抵抗能力,的确关乎个体质量。在这本书里,理查德还运用他的审美理论,探讨了人类性征、求偶选择和性行为的进化,希望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同。这些努力使得这本书备受争议,受到了很多进化生物学家的批评。

很显然,理查德拥有非常大的勇气,从达尔文最初的著作出发,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去丰富和完善达尔文的观点,表达他不同于主流的性选择理论的见解。作为一名进化生物学者,我对他的很多观点都不敢苟同,但这并不妨碍我仔细欣赏这本书对很多动物尤其是鸟类行为和生活的精彩描述。在阅读方面,《美的进化》足以带给博物学爱好者引人入胜的体验,从阅读中体会到自然之美,思考关于自然和两性的哲学。这恐怕就是这本书入围2018年美国普利策图书奖,并获得提名的原因吧。为此,我更愿意认为,《美的进化》融合了理查德对自己的研究和自然的感悟,书中的观点固然引发很大争议,但同样启发思考,是一本非常适读的科普图书。

当然,我不能不提到的是,理查德10岁就开始观察和研究鸟类了,并立志把鸟类学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少年时,他观察和识别鸟类的经历也培养了他对自然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所以他的研究极其专注于鸟类形态和行为方面的细节,并取得了很多开拓性的成就。理查德年轻时失聪,这在客观上促使他专注于研究鸟类羽毛的颜色,对美的追求和他的学术旅程并行。正如他在这本书的结尾写道:“观鸟和科学是这个世界上探索自我的两种方式,是通过感知我们周围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找到自我表达方式的和意义的平行途径。”

不管是出于生存的目的还是为了迎合异性的审美观,鸟类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为美丽的生物类群之一。欣赏鸟类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自然之美,研究鸟类为我们发现和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规律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刘阳
中山大学动物学副教授
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会鸟类学分会理事

进化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