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人们总是坚持理性,这本身就是不理性的

2020年6月3日  来源:故事思维 作者:安妮特·西蒙斯 提供人:zhongzhi83......

事实的卫道士们不会喜欢这一节,在他们眼里,“事实就是事实”。在他们的世界里,人们都是理性的,不理性的只是个别人。

善于用故事讲道理的人则深信,人是非理性的,直觉和情感在人的决策中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因此,讲故事的人在抛出事实数据之前,会根据实际情况寻找能影响人们感受的故事。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情感因素可以引导人脑,干扰人的思维,乃至决定我们对客观事实的解释。

即便是以理性、客观自诩的人,他们的头脑中也固有一个“我很理性”的故事,这个故事会引导他们去解释事实。凡是涉及情感、感觉之类的事情,他们本能地予以贬斥,认为其与事实无关。然而,这些人以百分之百的理性做出的决定,往往冷酷无情,甚至给他人带来灾难般的后果。受到他们伤害的人们,难免给出负面的情绪反应,如情绪失控、消极抵抗等,他们认为这些反应佐证了自己的故事,放言“如果人人都如我一般,理性,客观,那么事情就会简单得多”。

事实上,人们从来都不是理性的,将来也不会是理性的。这个事实,会从他们那看起来完美的故事中展现出来。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情感是人们做决策的决定性因素,而非理性和逻辑。譬如,人们喜欢一件艺术品,原因就在于他们认同的某个人喜欢这一作品。他们喜欢一个人的作品,往往是因为经常看这个人的作品,或许他们与这个人从未谋面,感觉上却神交已久。他们会从10 件相同的作品中挑出 1 件,并故作理性地给出选择理由,实际上这 10 件作品根本就毫无差别。调查显示,每一次凭感觉做出选择之后,人们往往愿意编造出看似理性的理由,自欺欺人。

人们总是坚持自己是理性的,这本身就是不理性的。

事实必须依托于故事。

假设人的大脑像一个倾斜的沙盘,如果你只是简单地罗列事实,就像随手往沙盘里丢一颗颗碎石。听众将来的思想就像一杯水,这杯水倾倒在沙盘上随意流淌,可能会错过那些被碎石砸出的沙坑,即听众可能会忽略你所罗列的某些事实。

倘若你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像一根小木棒,在沙盘上划出一道沟渠,将每一块碎石都串了起来。当水倒进沙盘的时候,便会顺着沟渠,流经每一块碎石。(这个比喻出自《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作者爱德华·德·波诺。)

在人的头脑中,以情感为线索串起一系列的事实,这便是故事;听众沿着这个线索,形成了自己未来的思想,这就是你影响别人思想的过程。

一位日本商人,在一份备忘录里这样告诫美国籍女性合作伙伴:“若来日本公干,不要穿红色、紧身,或者短款的上衣;不要穿颜色鲜艳或者图案醒目的针织衫;不要化浓妆,喷香水;不要佩戴长耳坠,也不要穿鞋跟超过两寸的高跟鞋。”这番言辞激怒了那位女性合作伙伴,她的心中固有一个美国版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她,日本商人的这种告诫意味着不尊重。

这位日本商人的好意就这样被曲解了,其实,他完全可以先讲个故事。比如,一位美国女士第一次来到日本公司的办公室,她穿着红色的衣服,佩戴着长长的耳环,引得许多日本男士纷纷过来搭讪。她的这副装扮在美国是最正常不过的了,但是在日本却意味着轻佻、诱惑。可以想象,这位女士是多么尴尬了。

倘若日本商人先讲了这个故事,然后再交待诸多注意事项,那位女士就不会感觉受到挑衅,反而会认为日本商人考虑周到、热情好客。

如果你没有先讲个故事,没有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你的用意往往会被曲解。接下来,我将列举10 种状况,面对这 10 种状况,你很难进行有效沟通,或者不能有效地利用事实交流,而讲故事则能圆满地解决问题。

故事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