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16章 教导的故事怎么讲,才能让对方平静地接受

2020年6月2日  来源:故事力:用故事决胜人生关键时刻 作者:高琳,林宏博 提供人:zhongzhi83......

观众最大的愉悦就在于自行发现,而不是被动接受。

——亚里士多德

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实验,一帮小孩走到吸烟的大人身边说吸烟有害健康,请他们不要再吸烟了,并且递上一个帮助戒烟的热线电话。很自然,这帮大人的反应都是:“去去去,别来打扰我。”第二次,同样是这帮孩子走到一个吸烟者身边跟他要个火,吸烟者说不行,然后就给孩子讲了为什么吸烟不好。他们就继续聊,紧接着这帮孩子递给吸烟者那个帮助戒烟的热线电话,这一次很多吸烟者竟然打了这个电话寻求戒烟帮助。

为什么吸烟者有这样不同的反应呢?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做得不好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或者不能,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动力。此时你给他们再多的信息也没用,他们还会对这些信息产生抵触情绪。实验中不谙世事的孩子第二次的行为,引发当事者开始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听的人并没有被强迫怎么做,他们有选择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改变。

亚里士多德说:“观众最大的愉悦就在于自行发现,而不是被动接受。”当你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时候,不但剥夺了别人的愉悦感,效果也很有限(此处“脑补”你爸妈的唠叨)。教导不等于说教,没有一个人喜欢被说教。一个好的教导的故事不会敲着我们的脑袋指指点点,而是帮助听众去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探索自己的动力,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如果你是领导、培训师、心理咨询师,那你可能比谁都清楚,人对概念的理解其实是很慢的,观念的转变就更慢了。

我们自己读博士读了7年,做企业培训和教练又做了这么多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知识是靠自己构建起来的,而非从外部接收而来。”(Knowledge is constructed,not received.)在培训的过程中,如果你能够讲一个故事,就可以让学员有更多的自主思考,从故事情节中解读并领会出道理,而不是直接接受你的理论。况且真正的改变是需要时间酝酿的。很多好故事,尤其是《圣经》里的故事,也许人们听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当头棒喝的效果,但它能让你铭记不忘,一直到后来生活中面临类似的问题时,才会有“哦,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的顿悟。

这个顿悟一定是一个新的洞察,虽然不一定是全新的,但一定是有一点新颖的。而且一定是他自己得出来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你想让他采取的行动,比如戒烟、早起等。只有能转化成行动的教导,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导,其他的只能称为唠叨。

故事力 / 故事 / 寓言故事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