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和战之间的唐蕃关系

2020年6月15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和战之间的唐蕃关系。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朝派王玄策出使中天竺,却正赶上中天竺王尸罗逸多去世,国中大乱,阿罗那顺篡位自立,并派兵袭击了王玄策率领的唐朝使团,王玄策带领三十多名使者奋力抵抗,但因寡不敌众,全部被俘,所有物品也被抢掠一空。后来,王玄策觅得机会逃脱,前往吐蕃,松赞干布立即派一千二百精兵,会同泥婆罗骑兵七千,随同王玄策前往征讨阿罗那顺,连战三日,斩首千余级,并擒获了阿罗那顺与王妃、王子等一万两千余人。这场战事震动了整个天竺,各个城邦纷纷向唐朝纳贡称臣。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松赞干布对唐朝的忠心。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即位的唐高宗遣使赴吐蕃报丧,松赞干布立即派人在昭陵前献上金银珠宝十五种,进行祭奠。在昭陵北司马门的十四座蕃君石像中,就有一座属于“吐蕃赞府弃宗弄赞”,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松赞干布。

就在第二年,松赞干布也去世了,据说他死于一场瘟疫之中。

由于松赞干布的儿子贡松贡赞早死,其孙芒松芒赞即位(650—676年在位),汉文史书称他为“乞黎拔布”。由于他当时年幼,执政大权落入大论(宰相)葛尔?东赞域松(禄东赞)之手,吐蕃从此进入了五十年之久的葛氏家族专权的时期,其子赞悉若、钦陵、赞婆等相继担任大论之职,直到圣历元年(698年)葛氏家族被铲除为止。正是在这一时期,吐蕃与唐代的关系进入了连年不断的战争状态。

吐蕃与唐朝的战争主要发生在两条战线上,一是吐谷浑,另一个则是西域的安西四镇。对于唐蕃双方而言,吐谷浑的战略意义都非常重要,控制了吐谷浑,就等于控制了丝绸之路的南道。显庆四年(659年),禄东赞正式出兵吐谷浑,在乌海东岱(今青海东格措纳湖一带)被唐朝名将苏定方击败。但恰在此时,吐谷浑内部发生分裂,叛臣素和贵逃往吐蕃。引导吐蕃军队进攻吐谷浑,迫使吐谷浑可汗率残部数千帐北走凉州,请求内附。

此后,吐蕃军队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优势。乾封二年(667年),吐蕃攻破唐朝生羌十二州,控制了整个青海地区。咸亨元年(670年),吐蕃再次攻陷唐朝西域的羁縻州十八个,又与于阗合兵攻陷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一带),安西四镇并废,形势一度非常紧张。于是,唐高宗不得不紧急将征辽东的大将薛仁贵调往西北战场。

薛仁贵是在唐初对高丽的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名将,他是绛州龙门人,在贞观末,他作为平民应募出征,由于作战英勇,很快在战斗中崭露头角,被破格提拔为五品的游击将军。唐太宗甚至在结束辽东之役时感叹说:跟随我开国的那些将军们都已经老去了,这次征辽,夺回辽东之地并不是让人多高兴的事,我欣慰的是得到了你这样一员虎将啊!

将薛仁贵从辽东调往青海战场,一个重要后果是使唐在东北亚的军事防御受到削弱,新罗不断蚕食高丽故地,最后统一了朝鲜半岛。这也就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所说的外族盛衰连环性的一个表现。

乾封元年(666年),唐王朝以李勣为统帅,取得了对高丽的最后胜利,在这场战争中,薛仁贵再次立下了卓著战功,于是被任命为安东都护,留守新征服的高丽故地。当咸亨元年吐蕃大举进犯西域、唐军节节败退之际,高宗皇帝想起了这位常胜将军。于是任命他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等西出青海,对吐蕃进行反击。虽然薛仁贵一路节节胜利,但由于郭待封违抗命令,使吐蕃军队在乌海先打败了郭待封的两万辎重部队,迫使薛仁贵退兵大非川。随后,吐蕃又集结了四十万大军与薛仁贵决战,唐军大败,从此之后,唐朝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完全处于防御态势。之后,唐蕃战争的主要战场从青海转向了西域。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开始对吐蕃采取进攻的态势,积极谋求收复安西四镇。到了如意元年(692年),曾在大非川之战被俘的唐将王孝杰率领大军大破吐蕃,收复了安西四镇。这样,从咸亨元年以来被吐蕃占据了二十四年的天山以南地区重新回到了唐朝的版图。到了圣历元年,吐蕃专权的葛氏家族被王室铲除,唐蕃之间的战争也缓和下来。

唐隆元年(710年)正月二十七日,又一位大唐公主踏上了前往吐蕃的和亲之路,她就是金城公主。金城公主本是章怀太子李贤之子雍王守礼的女儿,为了显示对这次和亲的重视,中宗皇帝将这位侄孙女当作自己的女儿来出嫁。为此,他在始平县(今陕西咸阳西北)举行了隆重的出降仪式,为金城公主饯行。王公大臣与文人雅士数十人在宴席上赋诗饯别,今天,我们还能在《全唐诗》中看到其中的二十余首,回味当日的盛况。

这次和亲的对象是赤德祖赞(704—754年在位),他是吐蕃政权建立之后历任赞普中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当长安四年(704年)他的父亲墀都松身死于南诏军中之时,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少年,因此朝廷政事由其祖母墀玛蕾执掌,直到太极元年(712年)其祖母去世,他才开始亲政。

为了准备这次和亲,吐蕃还专门修筑了“迎公主之道”,并别筑一城,供金城公主居住。从这一年开始,直到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去世,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三十年时间。虽然其间唐蕃之间还发生了多次战争,但由于金城公主的不懈努力,双方的使者往来从未间断。

与文成公主一样,金城公主入蕃时,也带去了大批书籍和工匠,甚至还有龟兹乐一部,后来,她还派使者来唐,请求唐玄宗把《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儒家经典及文学作品颁赐给吐蕃。另外,西藏现存最早的藏医著作《月王药诊》,就是在把金城公主带去的医书翻译之后,又吸收了吐蕃民间医药学经验而编成的。

毫无疑问,金城公主与赤德祖赞的和亲,进一步加深了唐朝中原文化对西藏文化的影响。赤德祖赞在后来给唐玄宗的上书中就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汉藏一家,成为双方共同的期待,也成为两个民族最深刻的历史记忆。

西藏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次旦扎西

按理说的话,印度和吐蕃很近,但是西藏文化偏偏往东向发展,唐蕃之间两百多年间,互派使臣次数是一百九十一人次,唐朝派使臣到拉萨吐蕃是六十六人次,吐蕃派到唐朝的是一百二十五人次,这是很频繁的。

在赤德祖赞晚年,吐蕃政权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反叛事件。天宝十三年(754年),年近六旬的赤德祖赞在末氏、郎氏等大贵族的叛乱中被弑身亡。第二年,其子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即位,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三年之久的统治生涯。据《贤者喜宴》《西藏王统记》《红史》《新红史》等藏文史书记载,赤松德赞是赤德祖赞与金城公主所生之子,不过,此说并未为藏学界普遍接受,通常认为,他是赤德祖赞的妃子那囊氏所生。

吐蕃 / 松赞干布 / 文成公主 / 佛教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