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摆脱过剩执念,减轻心灵负重

2020年6月13日  来源:断舍离 作者:【日】山下英子 提供人:gangshi97......

摆脱过剩执念,减轻心灵负重

就这样,在“看得见的东西”上做减法运算的过程中,我在心理上也逐渐摆脱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

那什么是“看不见的东西”呢?

最初,我只是觉得:“清理掉杂物后,心里痛快极了!”其实,在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我逐渐注意到某些“看不见的东西”,并开始加强对这些东西的观察。

如第1章所讲,大多数东西都带有一种叫“执念”的黏着剂,当我们看见它们时,这种黏着剂就反射性地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这就形成了“执念心”。

当然,还有另一种不同性质的“执念心”。

这种“执念心”深深扎根于自我体验和思维观念中。比如,衣柜里多余的一件衣服是我们要处理的一件杂物,但是这件物品也许是重要的人送给自己的,也许是自己用仅有的钱买回来的,它的身上多多少少都会附带着主人的小故事。

家里的一切东西都带有某种故事色彩。不同的东西带着不同的“故事色彩”,不同的“故事色彩”也代表着与主人的不同关联度。可以说,东西是物质和精神的集合体,是“具象化的形态”和“抽象化的情感”的结合体。

但是,这种“抽象化的情感”如果不是“喜爱之情”,只不过是一些“花了大价钱买的”“以前穿的时候感觉不错”“扔了会有报应”“现在虽然不穿,但处理起来很麻烦”“以后可能买不到了”……之类的负面情感,那么说明这件衣服给自己带来的不是什么积极影响。

也就是说,它和我们的关系并非良性。

因此,在处理物品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时,要问问自己:

“现在的我,对这个东西有着怎样的感情?”

“现在,我是否和这个东西处于良好关系中?”

断舍离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审视个体和物品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我们真的开始处理杂物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对现在的自己来说,附着在物品上的沉重的‘执念’是不需要的。”——怀着这种态度处理杂物,会让物品和内心产生更剧烈的联动性。当处理掉作为情感依附的物品后,上面附着的情感越是沉重,内心就越能感受到什么叫轻盈。

从表面看来,我们丢掉的是杂物,但是同时我们丢掉的还有看不见的世界里——内心的“多余的执念”。

这里介绍一个案例。

体验谈7 扔掉前夫的家具后,重获7年不见的痛快感

枫女士(匿名)遇见断舍离是在离婚的7年后。她一人独居,家里的杂物却摆得放不下了。另外,枫女士有一个秘密——她没有告诉家人朋友她离婚了。

对她出身的传统保守家庭来说,离婚无疑是个大忌。娘家人甚至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结了婚,就不能再跨入娘家的门槛。

这种价值观的家庭里培养出来的枫女士一心认为“所有人都不会同意她离婚”。所以,她也没有主动开口。这个秘密堵在心口7年,这7年间她从未有过什么痛快和释然。

但是,当她遇见断舍离后,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家里的杂物真是惊人地多,其中占大头的要数前夫的家具。这些家具里面塞满了自己不需要的杂物,像一个大仓库一样晾在那里。

枫女士为什么没有处理掉前夫的家具呢?那是因为枫女士觉得离婚是件丢人的事情,心里的某个地方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离婚的事实,所以就把这些家具当作不存在似的,随意扔在了一处。

注意到这一点后,枫女士行动起来了。把前夫所有的家具都“断舍离”,扔得干干净净,终于她迎来了7年不见的痛快心情,甚至鼓起勇气把离婚的事情告诉了家人和朋友。

终于,7年之后,枫女士开始真正享受单身生活了。

断舍离 / 减法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