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表财富与平衡表财富
人们在概括“财富”时,往往把这两个人群混为一谈: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和赚得很多但拥有的财富经常很少的人。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他们的消费习惯。如果你想变富,你需要量入为出。
投资房地产是让储蓄变得更加简单的一个好办法。通过购买房地产并且将租金收入全部用来偿还住房抵押贷款,你就可以大大增加每月的储蓄数额。必须定期偿还房贷的局面会迫使你每个月留出一定数额的钱。你的收入越高,你就越容易申请到房贷,因为银行既要考虑到相关房产的价值,也要考虑你的个人信用等级。拥有房产的人到了退休时所积累的财富远超收入相当的其他人,这并非偶然——必须偿还的房贷让他们每月都要储蓄。关于这一主题,第十三章有一些有趣的事实和数字。
许多人发现储蓄很困难,因为这意味着为了未来的收益,不能立刻体会到满足。储蓄与坚持健康饮食有很多共同之处:饮食上的小错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叠加,另外,自我约束会带来长期的回报:不让自己现在吃一条巧克力或者买一辆新跑车,你最终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不管是大笔的财富还是完美的身材。
不过,大多数高收入者并没有攒足够多的钱,他们没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储蓄,而且他们进行了糟糕的投资。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会谈到投资者经常会犯的一些错误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错误。我在这里先给出一条至关重要的建议:永远确保你的储蓄策略是建立在双重基础之上——房地产和股票。看似是房地产的“缺点”的地方——它比股票更难出手的事实——其实是一个优点,有助于你实施创造财富所需的自我约束。而只要你为创造财富制定了长期策略,看似是股票“缺点”的地方——价格经常出现大幅波动的事实——变得无关紧要。
需要记住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永远不要动用你已经投在股票上的钱。尤其是在股市暴跌时蒙受了看起来非常巨大的损失后,不要动用你的证券投资组合。而且在你需要钱来替换重要的家用电器或其他类似的物件时,千万不要动用这些投资。要想让自己创造财富的策略取得成果,你需要在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的同时,也要在活期账户留出“应急资金”。
请不要欺骗自己说:“工资一上涨,我就开始储蓄。”随着收入的增加,你的期望值也会自动上升。假设你现在每月赚3000美元——你可能不会相信每月挣1.2万美元依然会不够花。不过,你会惊讶于随着收入的提高,你的期望值会提高得有多么快!
我的建议是:为你的住房抵押贷款设定高还款率,这会迫使你每月留出一定数额的钱。随着每月的还款,你支付的贷款利息会下降。你偿还贷款的速度越快,你的财富增长得就越快!正因为如此,拥有房产的人到退休时,能够积攒远比同一收入等级的其他人更多的财富,我们在第十三章会看到这一点。
有些计算结果会让你认为可以将存款投入利率达8%的投资基金中来赚更多的钱——既然如此,何必要投资回报率可能只有一半的房地产呢?不过,这样的计算结果既不切实际,也没有意义,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储蓄者缺乏几十年如一日地将钱投入投资基金所需的自我约束能力,而房产所有者别无选择,除非他想让自己的房产被贷款机构收回。
我的第二条建议是:每次当你的收入——如果你是自雇人士的话,就是你的利润——增加时,将增加的这部分收入的50%用于长期投资。我们回到前面举的例子:如果你目前将3000美元月收入的15%,也就是450美元存起来,那么当你的收入增加到4000美元时,你应该做的是将多出来的1000美元的一半放入月存款中,将自己的储蓄率从15%增加到24%。下一次,当你的收入增加到每月5000美元时,采取同样的做法——现在你每月的存款额达到1450美元,或者说相当于你净收入的29%。
这会让你在工资上涨的同时可以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同时又能大幅增加你的储蓄率。如果你做另一份工作来赚外快,那么对第二份工作的收入或利润也采取同样的做法。
虽然储蓄看起来可能难以开始,不过在变成习惯后,就容易多了。查尔斯·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探讨了将新行为转变成习惯的重要性。他发现,要带来行动上的改变,需要有意志力,但是一旦这些改变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不需要费什么力气了。杜希格总结道:“研究表明,强化意志力的最好办法……是把它变成习惯。” [27] 消费和储蓄的情况都是如此:你可以很容易习惯于把自己挣的所有的钱(或者高于自己收入的钱)花在消费品上。同样,你也能习惯于将一部分收入用于储蓄,把上涨的收入或是你得到的额外收入的50%用于储蓄。
虽然不存钱的话你就不能变富这一点是事实,但你也不应该做得过头。有些千万富翁通过过着极其节俭——甚至吝啬——的生活方式积累财富,他们似乎已无法摆脱这样的习惯,尽管已经没有必要再这么精打细算了。我在做学生时,班上有个同学年过六旬,是个千万富翁,拥有数套房产。然而,他仍然骑着一辆生锈的破自行车,拿着破旧的公文包。他不肯在价格低廉的教科书上花一分钱,而是从图书馆借。攒钱来创造你的财富并不意味着在你早就已经挣到了第一个100万以后,还让自己过得像个乞丐一样。
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储蓄既需要自我约束,也需要强大的动力,而动力反过来又需要具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