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观点与现实

2020年6月13日  来源:精力管理 作者:[美]吉姆·洛尔;托尼·施瓦茨 提供人:kuitou81......

观点与现实

自我欺骗的另一种形式,便是认定自己的观点就是事实。实际上观点不过是一种解读,是我们自主选择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人们就会围绕片面的“事实”进行二度创作,最终将自己的版本当作事实。然而,看似真实的东西未必真实。虽然这种情况下的现实有可能是不可更改的,然而我们赋予它的意义却全由我们自己决定。

一场历经数周筹划的会议结束后,托比——一家电脑公司的销售员——感到非常振奋,因为一笔金额可观的交易似乎已经势在必行。第二天,他给这位潜在客户发了一封跟进邮件,建议他们开始准备第二次面谈。几天后,他仍旧没有收到回复。于是托比决定打电话,给这位很有希望的客户留了一封语音信息,这次仍旧没有回复。这时,托比开始发挥自我创作,就像他每次感到灰心丧气时都会做的那样。“显然这个人完全没有兴趣,”他总结道,“我只是被自己蒙蔽了,以为第一次面谈多么成功。我肯定是做错了什么。最近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显然我的销售手法有问题。”托比又羞又愤,决定不再跟进这个客户。

两周后,与朋友盖尔共进晚餐时,他又提起了这件事。盖尔对这些事实却有着不同的解读。“在过去半年里你不是做成好几笔大单子吗?”她问道,“你自己也说这些都是大宗商品,本来就不会匆忙交易。如果上次会议结束时那个人看起来很热情,那他一定感兴趣,也许只是最近太忙了,这件事先往后放了放。不如你过一周再给他写封邮件,就当作跟进上次会议的结果。”

虽然很不情愿,也心存怀疑,托比还是听从了盖尔的建议。这一次,发出邮件10分钟后他就收到了这位潜在客户的回复,邮件中这样写道:“我很抱歉,那次见面时忘了告诉你,我要外出度假两周。我仍然很有兴趣,不如我们再约时间聊聊接下来的流程。”

打败托比的是他自己想象的故事,而并非事实本身。幸好他的朋友从更积极的角度切入此事,并成功扭转了托比的态度和精力性质。正如心理学家马丁·赛格利曼所说:“当我们的自我解读采用个人的、消极的和渲染的角度(都是我的错……结果总是这样……会影响我做一切事情),我们会放弃并失去动力。若能采取相反的角度,我们会受到鼓舞,获得精力。”在没有细节佐证的情况下,托比或盖尔的想法都不足以称为事实,但是显然,乐观的解读更容易给人行动的力量。

过于纠结自己的一面之词——无论乐观还是悲观,不仅是一种假象,更是一种危险。如果我们能跳出情境,增强观察能力,就会看到更完整更全面的情况。通过拓宽视野,我们可以变成生活戏剧的观众,而不仅仅是讲述喜怒哀乐的演员。内观冥想有时被称为就是“见证”——观察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觉,而不是深陷其中。正如精神学家罗伯特·阿萨乔里所说,自我意识可以从“我就要陷入焦虑中了”向更为冷静的“焦虑正在试图控制我”的角度转变。从前一种角度看,我们是受害者;从后一种角度看,我们依然拥有决策和行动的能力。

“我也可能是错的”

朱莉是一位高管培训师,她的工作是向他人提供建议。她的问题是,有些客户会强烈反对她的意见。她本能地将这些客户定性为固执、防备心强、不愿诚实看待自己。通过我们的细心观察,朱莉显然害怕自己犯错,因此对批判有激烈的抵抗心理。即使她并不自知,但遇到与她相反的观点仍让她感觉软弱无力,对她的自尊也是一种威胁。结果朱莉将大量精力用来捍卫自己的观点。即便她聪明又机敏,也无法脱离自己的视角看待问题。

喜剧演员丹尼斯·米勒的单口相声非常有名,他会用搞笑的口吻抨击名人和有权势的人,捉弄他们过度膨胀的唯我独尊和伪善。他的每个段子都会用一句宽慰的话结尾:“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我也可能是错的。”这是一种聪明又巧妙的自我调侃,承认他也可能跟自己取笑的人一样自大。对于朱莉来说,她的挑战是放下防备心和固执,意识到它们正在妨碍她看到自己和客户的真实一面。

面对真相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认同自己被蒙蔽的可能性。品德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没有谦逊调和的自信会演变成夸张、自傲、甚至幻想。在《基业长青》一书中,吉姆·柯林斯和一组研究员分析了多位CEO的性格品质,这些管理者的公司在近几年都有飞速增长。令柯林斯感到惊奇的是,最成功的企业并非是由最有魄力或最聪明的领导者打造的,但成功企业的领导人都完美地融合了两种看似矛盾的品质:坚定的决心和谦逊。

面对逆境,坚持不懈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这点很容易理解。但是最成功的领导人是如何能做到谦逊、不求闻达、乐于分享的呢?从一定程度上看,他们的谦逊给予了他人成长的空间。他们本能地意识到,任何大型公司的成功都取决于是否给予员工归属感,是否让他们感觉自己受到重视和有价值。真诚的谦逊也使得这些领导者更容易包容异见,承认自己的想法未必一贯正确。他们拥有足够的自信,即使偶尔犯错也无损于他们的形象。如果我们不在维持表象上投入过多精力,就更有可能看清事实和真相,从中学习和成长。建立这套训练系统的过程中,我们自身也受益匪浅。我们的确对于传授这套系统充满热情,同时也明白,我们的系统终究是一个需要不断进步的研究成果。我们并非知道所有的答案,我们的想法也需要在实践中打磨,在质询中进化,在不同的观念中丰富壮大。

“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人”

虽然听上去很难接受,但是有的人会让我们看到自己最想隐藏的一面,而我们对这些人往往抱有最大的敌意。爱德华·惠特蒙说:“如果让一个人描述他最蔑视、最不能忍受、最痛恨和最难以共处的性格类型,他会写出自己性格中最压抑的一面……这些品质之所以难以忍受,正是因为它们代表着他最想否认的自己。因为我们无法接受自身的某些品质,才会难以与带有相同品质的他人相处。”回想一下你特别讨厌的某个人。他/她身上什么性格让你最反感?然后你应该问问自己:“我是那样的吗?”

高管培训师朱莉目睹了自己的巨大转变。每当有人不赞成她的意见,而她认为自己正确的时候,她都要自我提问:“与我相反的意见或感受会不会也是正确的?”一旦她接受了这种可能性,承认异见正确但不用否定自己,戒备心就会慢慢消退。在合气道中,武士通过与对手的攻击之气融合来取得优势,而非正面对抗。在接受全部的自我之前,我们最大的敌人仍旧是自己。

心理学家詹姆斯·希尔曼称,人们终究需要在自我认同和持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有害方面之间找到平衡:

自爱并非易事……因为它意味着爱全部的自我,包括内心和外界都不能接受的阴影部分。关注这令人羞耻的部分便是解药……(但是)绝不能丢弃道德操守。解药本身是一种自相矛盾,需要融合两项缺一不可的配方:一方面从道德上意识到这一部分自我是种负累,不可忍受,一定要做出改变;另一方面认可并微笑着接受自己的不足,敢于正视它们,永远带着喜悦之心。既要努力改变又要学会放手,既要严格批判又要欣然接受……

真相的目的是还我们自由,面对真相的过程则无法一蹴而就。它需要反复练习,就像我们锻炼肌肉一样。自我意识若不加使用便会荒废,若超越抗拒心理、发掘更多真实就会得到强化。正如我们必须回到健身房,超越抗拒心理,练习举重以增强或保持体力,我们也必须坚持正视自己不愿看到的一面以增强思维、情感和精神的能力。

然而,无休止地追寻真相就像过度拉扯肱二头肌一样会有损健康。人类学家格雷戈里·贝特森说:“无论任何事物都有最适合的区间,超出限度就会产生有害后果——氧气、睡眠、心理治疗或哲学均是如此。”太多真相可能令人难以消化,甚至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在炭疽热恐慌中,了解炭疽热的医学常识很有必要,包括如何辨别它的症状以及最佳治疗方式;然而若是详细阐述它的危险,可能会打消人们斗争的勇气,消耗精力,而不是鼓舞士气。

《平静祷文》是精力管理理想状态的完美入门指导:“上帝,请赐予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给予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请赋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我们耗费巨大的精力担忧无法控制的人和事,而更好的选择是,将精力集中在可以切实改变的事物上。面对现实会帮助我们认清两者的区别。

由于人们的自我价值感脆弱易碎,面对不愿承认的自我会觉得受到了威胁。我们要带着勇气跳入未知的世界,也要理解自己不愿面对事实。我们必须有意朝真相的方向前进,明白自我保护意识有时会拖累我们的步伐。只要我们理清视野,就会看清面对的阻碍。直面人生中最艰难的真相是种挑战,也是种解脱。当我们不再需要遮遮掩掩,就不再畏惧暴露自己。大量的精力得以释放,用于全情投入生活,拥抱自己的力量并持续加强锻炼。即便走了弯路,我们也可以承担起责任,重新调整轨道。

你要记住这些要点

· 面对真相能够释放精力。它发生在确立目标之后,是通往全情投入的第二阶段。

· 逃避真相会消耗大量精力。

· 我们会自我欺骗以保护自尊。

· 有些真相太难以承受,无法一次性消化。

· 不带怜悯的诚实是种残酷,对人对己均是如此。

· 我们不愿承认自己身上具有某些品质,却仍然会不自知地表现出来。

· 自我欺骗的常见形式是认定自己的看法就是真相,而它不过是我们解读世界的方式。

· 面对真相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承认自己被蒙蔽的可能性。

· 过于坚持自己的一面之词是种假象,也是危险。我们都是光明与暗影、美德与恶行的混合体。

· 承认自己的局限性能帮助我们降低自我防御,增强积极精力。

现实 / 精力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