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人类的玻璃本质(7)

2020年6月24日  来源: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 作者:(美)查尔斯·S.皮尔士 提供人:yanjia82......

我们仍需要考虑一般概念的物理关系。我在此处要回顾一点:如果物质只是作为心智的分化而存在,那么,只有物质本身才能依据法则对物质发生作用。但是,所有的心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所有物质相关,并且以接近常规的方式行动,所以,一切心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物质性质。因此,我们不应错误地认为物质的心理和物理是截然不同的两方面。从外部看待一个事物,考虑其行为关系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反应,它就会呈现出物质的表象。从内部来看,把它的直接性质看作感觉,那么它就会呈现出意识的表象。这两种观点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前提是我们记得机械定律只是与获得习惯有关,就像头脑的所有规律性一样,包括形成习惯的趋势,并且这种习惯行动可以概括为一般化,而一般化就是感觉的扩散。但问题在于,一般概念在原生质分子理论中是怎样出现的呢?

习惯的意识包括一般概念。在每个习惯行动中,某些原子被抛出轨道,由其他原子取而代之。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原子被抛出,但这是从物理观点的角度做出的类比,还有另一种从内在出发的类比。每次相关的感觉重现时,我们或多或少会有一种感觉:它是另外的东西,它具有一般的性质,这种一般性质是关于什么的。我认为,我们不应当认为原生质习惯从来不用上述特殊方式以外的其他方式行动。相反,如果习惯是心智的主要性质,在物质中习惯也应当如此,就像一种心智一样。我们几乎必须承认,只要偶然运动具有一般性质,就有一种趋势,即这种一般性会扩散并自我完善。在那种情况下,一般概念是一种意识的变更,拥有偶然行动的一切规律性或一般关系。

一般概念的意识包含某种“自我统一性”,当其在头脑之间传递时是一致的。因此,这与人很相似,其实人只是一般概念的一种特别形式。很久以前,在《思辨哲学杂志》(Journal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第二卷,第156页)中,我指出,人只是包含一般概念的符号。但是我当时的观点过于偏向唯名论,没有看出每个一般概念都具有人的统一生命感受。

在这种理论中,人的存在唯一必需的就是构建人的感觉应当与相互影响之间有足够紧密的联系。现在我们能得出一种可以接受实验验证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如果情况果真如我所说,那么在亲密且有强烈共鸣交流的人体之间就会产生某种类似个人意识的东西。当感觉的一般化已经如此深入,囊括了一个人的全部内在时,从某种意义上讲就达到了驻点,进一步的一般化的活跃度会降低。但是,我们不能认为一般化会停滞。集体精神、民族情感、同理心都不只是隐喻。没有任何人能充分意识到什么是集体精神,就像我们的大脑细胞不能充分理解整个大脑的想法一样。但是,心理法则清楚地指出了这种人格的存在,并且有许多平常观察的现象,如果审慎研究,并加以特殊实验辅助,便可以证明这种更伟大的人对于个体的影响。初看起来,这是大有希望的。我们通常会注意到,有时五六个陌生人会认可一种同样的想法,并表现出同样的奇怪行为,不论是物理实验、犯罪或善行。当基督教勉励会的三万年轻成员们聚集在纽约时,我似乎感到了某种神奇的美好与光明的传播。这种事情最适合发生的地点是教堂。基督徒总是不惜牺牲生命,为了共同祈祷,为了汇聚一堂,为了同心祝愿,尤其是为了他们的共同集体,为了作为他们身体的基督教会,为了“教会在地上的坚兵的国”,就像一部弥撒书中所说的那样。许多个世纪以来,他们已经在各个地点保持这种每周一次的聚会。当然,在教会中,在这“基督的新娘”中应当已经孕育出了一种人格,否则在心智行动中会出现不自然的断裂。我不得不承认,我的观点受到了很多误解。心理学的研究者们,你们研究的对象难道不应该正是这种集体人格,而非心灵感应之类根据此理论要薄弱得多的现象吗?

概念 / 哲学 / 原生质 / 分子 / 固体 / 液体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