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四篇 人类的玻璃本质

2020年6月17日  来源: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 作者:(美)查尔斯·S.皮尔士 提供人:yanjia82......

在1891年1月的《一元论者》中,我试着说明概念应该构成哲学系统的“砖头和水泥”。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绝对的偶然,在上一篇于4月发表的文章[57]中我又再次提出理由,并进行了证明。7月时,我将另一个基本理念(连续性)应用到了思维规律中。接下来,按照顺序,我必须去阐发实在的心理与物理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第一步应该是原生质的分子理论框架。但是在此之前,略谈物质的总体构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会不可避免地走很长一段弯路,但终究我们的辛苦不会白费,因为本系列文章中之后的主题用得着这一点。

所有的物理学家都肯定会赞同以下观点:所有可感知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这些分子在快速运动,并且发挥着巨大的相互吸引力,或许还有排斥力。相关证据是压倒性的。连原本不关心物质内部结构,想要复兴空间由物质充满的学说的威廉·汤姆逊爵士(开尔文勋爵)都不仅谈起了分子,还说要花大力气去研究。才华横溢的斯特洛法官有点不自量力,在一本值得仔细精读的著作中向原子学说宣战。对于他在费克纳的专著中看到的支持原子学说的老论据,他能够做出非常有力的回应,尽管这些回应还不足以推翻那些论据。但是,在对抗现代的证据方面,他完全没有任何进展。这些现代的证据是从热力学出发的。拉姆福德的实验说明:热并不是一种物质。焦耳论证了热是一种能量形式。恒定体积气体的加热过程及兰金所举例的其他事实证明,热不可能是一种应变能。这驱使物理学家们得出结论:热是一种运动方式。然后,约翰·伯努利证明:假定气体分子以直线路径匀速运动即可解释气压现象。当今,同样的假设被认为可以来解释阿伏伽德罗定律,即相同压力和温度下,同体积的不同种类气体包含相同的分子数。不久之后,有人发现它还能够解释气体的扩散定律和黏性定律,并且能解释这些特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克鲁克斯的辐射计为支持任何物质假设的有力证据链提供了最后一环。

气体的构成就是这样。液体显然必然是分子以曲线路径运动的物体;而在固体内部,分子是绕轨道或类似轨道运动的。[58]

我们明白,依据分子论的一个主要论点,抵抗可感知物体间相互压缩和渗透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粒子动能,通常粒子之间的距离必定被假定离得非常远,即使是在固体内部。这种抵抗力毫无疑问会受到分子间有限的吸引力与排斥力的影响。物体的不可穿透性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由于动能和位能,这种不可穿透性是一种有限的不可穿透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合理地假定分子或原子具有绝对的不可穿透性,或者占据着各自的空间。这是一种无根据的假设,不是真实原因(vera causa)[59]。除非我们放弃能量理论,否则就必须承认分子间有限的位置吸引力与排斥力。绝对不可穿透性将导出特定距离内一种无限的排斥力。这个荒唐的理论与连续性原理背道而驰,而目前并没有已知现象来支持它。简而言之,我们从逻辑上讲必定要采用博斯科维奇的理念:原子仅仅是部分势能结合惰性在空间里的一种分布(这种分布是绝对严格的)。势能属于两个分子,且被设想为A分子和B分子之间的势能不同于A分子和C分子之间的势能。势能的分布不一定是球形的。不但如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分子拥有多个中心,甚至可能拥有一个回到自身的中心曲线。但我认为,没有任何被观察到的事实表明存在这种多个或者线性的中心。另外,很多与晶体有关的事实,尤其是那些被沃伊特[60]观察到的事实表明:能量的分布是和谐的,但不是同中心的。我们可以很容易推测出这些原子必须施加在其他原子上的力,这是因为考虑到[61]它们等同于一对对互相无限接近的电子正负极点的聚集。关于这样一个原子,会有正电势和负电势的区域,这些区域的数量和分布将决定原子的化合价。我们很容易看到,化合价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不唯一的。目前,我还不能进一步详述这一假设。在另一篇文章中,其因果关系将得到进一步考虑。

概念 / 哲学 / 原生质 / 分子 / 固体 / 液体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