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三篇 心智的规律

2020年6月17日  来源: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 作者:(美)查尔斯·S.皮尔士 提供人:yanjia82......

在1891年1月发表在《一元论者》中的一篇文章里,我试着指出哪些观念歪曲了哲学体系,尤其强调了对绝对偶然的歪曲。在1892年4月发表的文章中,我进一步提出赞成这样的思维方式,这将便于启用偶成论(tychism,源于希腊语单词τχη,意为“偶然”)。一名严肃的哲学学者会不慌不忙地接受或拒绝这一学说,但是,他会感受到这种思想内部包含着思辨所应有的最重要的态度之一:它不是为了一个人,也不是为了这三五年,而是为了一整个时代。我已经着手这项工作,提出了偶成论必定会孕育出演化宇宙论,在演化宇宙论中,所有的自然规律和思维规律都被视为生长的产物;我还提出了偶成论必定会孕育出谢林式的唯心主义,它认为物质只不过是分化出来的,失去了部分活力的心智。为了帮助那些好奇于研究心理传记的人,我可能提到过,我是在康科德出生和长大的,也就是剑桥。当时爱默生、赫奇和他们的朋友都在传播他们从谢林身上获得的思想;而谢林的思想则是从普罗提诺、从伯姆、从不知名的某个东方神秘主义者那里启发得来的。但是,剑桥的氛围让很多人免受康科德超验主义的毒害,而我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感染了这种病毒。尽管如此,某种人工培养的细菌、某种疾病的有益形式可能被不知不觉地植入到我的灵魂中,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孵化之后,如今它终于浮出水面,不仅得到了数学概念的修正,而且在自然规律的科学研究中得到训练。

宇宙论研究的下一步必定是审查心理行为的普遍规律。在此过程中,我会暂时不去想我的偶成论,以便我能够自由、自主地扩展到我在《一元论者》中重点提出的另外一个概念。这是通向哲学体系最不可缺少的概念之一,尽管我在文章中并未对其详细论述,我指的是连续性的概念。这种将连续性视作哲学中最重要概念的倾向,可能很方便地被称为“连续性原则”。目前的文章主要是为了说明连续性原则(synechism)是什么,以及会引出什么。许多年前,我曾试图在《思辨哲学杂志》(Journal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第二卷上发展这一学说;而我如今能够对那时的阐述加以改进,是因为当时我受到了唯名论先验观念的些许蒙蔽。我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学者们可能会发现,在目前文章中未得到充分解释的一些论点在早期的那些文章中得到了解释。

规律是什么

应用于心理现象的逻辑分析表明:只有一种思想之规律,也就是这些观念趋向于不断传播并影响某些其他人,而这些人会以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来坚持这些观念。在传播的过程中,这些观念失去了强度,尤其是失去了影响其他人的力量,但是却获得了普遍性,并与其他观念融合到一起。

为了方便,我现在只是把它提出来。接下来,我要进一步阐发。

观念的个性

谈到观念,我们都习惯说观念会重现,它是思想到思想的传递,并与别的观念相似或者不同。简而言之,仿佛观念是实质的东西一样,而且人们还不能对这种表达提出任何合理的反对意见。但是,从“个人意识中对一件事的理解”这个意义上来学习“观念”这个词,很显然,一个观念一旦过去就永远过去了,任何假定的观念重现事实上都是另外一个观念,这两个观念不会出现在同一种意识状态下,所以也不可能加以比较。因此,称它们“相似”只是意味着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神秘力量,迫使我们将它们二者在我们的思想中联系到一起,令它们不再是两个观念。在传递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注意到,关于相连性和相似性这两个被普遍公认的联系原理,前者是一种归因于外部力量的联系,而后者则是一种归因于内部力量的联系。

不过,完全过去的思想仍然会被思维触及,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全然不可知。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去的观念一直在影响着未来的观念,未来的观念完全源于过去的观念,这种说法是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事实上,这两种说法没有任何显著的差别,而介于肯定和否定之间的回答则纯粹是胡扯。

我不会进一步详细论述这一观点,因为这已经是哲学上的常识了。

心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