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优秀领导者的三大层次

2020年2月8日  来源:大朴国学 作者: 提供人:zhuoying34......

昨天晚上,到了深夜,才突然发现,我这次连续写作已经坚持了一年。这一年来,我写了350篇左右的原创文章,大概有120万字,中间还写了一部《管子》的课程讲稿,有接近40万字,这样算下来,这一年的时间写了差不多160万字。

虽然这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做和文字相关的工作,但是从13年以后,我就很少再写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下了很大的决心,坚持写作,主要是在40岁的档口,让自己能够多自我反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系统的表达出来,这既有利自己的思考,把原来一些模糊的东西,逐步清晰化,也能保持自己的写作能力,不至于退化到什么也表达不清楚的状态。

谢谢朋友们这一年来的不离不弃,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因为这些文章都是抽时间写的,不当之处非常多,还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批评指正。我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写下去,把我最真实的思考和困惑分享给大家,也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共同进步。

话不多说,我一直和朋友们说,先秦诸子中,我最喜欢的有两位,一位是管子,一位是荀子,管子被称为诸子之师,而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集大成者,同样,他们两位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是空口论道。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段荀子评价管子的内容。

《资治通鉴·赧王中三十二年(戊寅,公元前二八三年)》

卫嗣君薨,子怀君立。嗣君好察微隐,县令有发褥而席敝者,嗣君闻之,乃赐之席。令大惊,以君为神。又使人过关市,赂之以金,既而召关市,问有客过与汝金,汝回遣之,关市大恐。又爱泄姬,重如耳,而恐其因爱重以壅己也,乃贵薄疑以敌如耳,尊魏妃以偶泄姬,曰:“以是相参也。”

荀子论之曰:成侯、嗣君,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者也,未及为政也。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优秀领导者的三大层次

荀子像

先简单的翻译一下:

卫国卫嗣君去世,其子即位为卫怀君。卫嗣君在位时喜好侦察别人的崐隐私。有个县令曾掀开褥子,露出下面的破席子。卫嗣君听说了,便赏赐给他一领新席。县令大惊,以为国君l料事如神。卫嗣君还曾派人经过关卡,用金钱贿赂掌关的官员。事后把掌关官员召来,指令说有客人过关时给了你金了,你快退回去。掌关官员十分惊恐。卫嗣君还宠爱泄姬,器重臣子如耳,但又怕这两人因受到宠爱器重而敢于欺瞒自己,于是提升另一个臣子薄疑来与如耳匹敌,尊崇魏妃来与泄姬分庭抗礼,说:“以此可互相参列比较。”

荀况论曰:卫成侯和卫嗣君,都是斤斤计较的小器量国君,没有做到招揽民心。郑国大臣子产,能招揽民心,但没有做到为政精明。齐国大臣管仲,能为政精明,但没有做到倡导礼义。由此而见,倡导礼义的人才能称王,治政精明的人可以使国家富强,招揽民心的人可以使国家安定,而搜刮者只能灭亡。

这一段的内容来自于《资治通鉴》,历史背景是公元前283年,卫国卫嗣君去世,他的儿子即位为卫怀君,第一段就是讲了一段卫嗣君的故事。司马光在此处通过引用荀子对卫成侯和卫嗣君的评价,引出了他对于领导者的评价标准。这里就涉及到了三个层次,也就是取民、为政、修礼三大层次。

很多朋友都知道,荀子的思想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主张就是隆礼重法

我们现在对礼的理解,更多的是礼貌、礼仪,或者是被鲁迅先生批判的礼教。而在当时,礼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制度,制度要具象化为一系列的礼仪规范,这是一个前提,要不我们可能就会误解了荀子所说的领导者最高的层次是修礼。

我们就从这三个角度来看一下荀子对于领导者的评价标准。

第一个层次:取民

我们经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管子》中也说得民心,天下之极也,也就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不能得民心,用民力则失去了基础。作为领导者,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得民心。这里荀子讲了郑国的执政子产的例子。子产是春秋时期有名的贤相,当时的郑国气象一新,国泰民安,他自己也深受百姓爱戴。子产当然是一位很好的领导者,也非常得民心,子产去世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痛哭失声,老人也想孩子一样哭泣,他们说:子产离开了我们,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孟子》中曾经讲了一段子产的故事,大意是,某一年的冬天,河水冰冷彻骨,很多百姓要涉水渡河,子产碰到以后于心不忍,就招呼这些百姓上自己的车,把他们都渡到了河对岸。很多老百姓都感动了,这一件事就被传扬开来,而孟子的思考是,修桥这类的事,本身就是子产的责任,而不是拿自己的车去渡人,如果河上有桥,子产也就不用来做这件具体的好事了。孟子对此的评价是,子产这是小恩小惠,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做的。

诸葛亮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张居正的说法是:为政不必人人问其疾苦,而需事事立有规模。也就是把制度搞好,公平正大,做好作为宰相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亲力亲为,就像子产一样用自己的车帮老百姓渡河。

第二个层次:为政

比子产高一个层次的就是管子了。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君臣相得四十年,成为春秋首霸,也让齐国成为了东方强国。管子被称为华夏第一相,关于管子的具体的论述和施政的具体事迹,前边的文章里已经讲过很多了,这里就不展开说了。管子的争霸策略,用三个词来概括,就是富国、足民、强兵。管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让老百姓富足,管子的很多政策都是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管子》第一篇里就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管理的基础。很多人把管子列为法家,我一直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法家的思想总结下来就是法、术、势,而管子比他们多了一个前提,就是“”,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用把管子的思想和商鞅的思想做一个对比,就能看到区别所在了,商鞅的思想就是国富民穷,而管子的思想是民富才能国富

我一直说,管子是中国第一位拥有完备的经济思想的人,带领齐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改革,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商业大繁荣,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峰。管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经济学家!《管子》中,系统地讲述了消费对生产和经济的促进作用。我们现在一提到经济,基本都会提到凯恩斯主义,英国的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创立的消费经济学理论,和2700年前的管子的思想是一样的。西方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它所确立的前提:承认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的基本需求,这种追求极大地刺激和释放了人的潜在能动性和创造力,因而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就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的:经济人的概念,亚当·斯密认为人是具有利己性的“经济人”。人因为自利追求财富并非是不道德的,还可以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不经意中实现社会利益。

很多人说管子是从现代穿越到春秋时期的,很多人也把管子评价为绝世奇才、超级天才。孔老夫子的评价是: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就是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成为野蛮人。就当时而言,蛮夷和华夏的区别就是衣襟向左的是蛮夷,向右的是华夏。这其实讲的是后世对管子的重要历史功绩评价中的尊王攘夷中的攘夷。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前边的文章。

即使是这样一位超级天才,荀子和孔老夫子对他的评价都不是最顶级的,最顶级的管理者,荀子的评价是修礼。

优秀领导者的三大层次

管仲塑像,山东省淄博市齐文化博物馆

第三个层次:修礼

孔老夫子虽然对管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也说:管仲之器小哉!也就是说,管子的器局还是太小了。

其实,孔老夫子对于管子的态度,是相当复杂的,他赞叹管子,也可以说是非常羡慕管子,因为管子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治国平天下的机会,而且成就了很大的功业。但是也像上边所说,评价管子的格局还是不够大。

那这里是跟谁比而言呢?当然是和他的偶像周公比,周公的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制礼作乐。在上边就提到过了,这里所说的制礼作乐,并不是简单的礼仪规范和音乐,而是一整套的制度,一整套可以为万世开太平的制度和机制

管仲死后,齐国就迅速衰落了,齐桓公也是被活活饿死,这是后世对管子评价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出发点。也就是荀子这里的评价:为政者强,管子做到了,却是“人亡政息”,确实非常可惜。

我们现在也一直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强调用制度管人。这是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价值的。不过,我这里要多说一点,《管子》可以说是中国本土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本源之书,其中不仅有管理之术,更有管理哲学、经济哲学。我们也不用因为管子自己没有做到为万世开太平,就全盘否定。其实,管子的很多管理思想和经济哲学,在今天依然适用,而且,很多是直接拿过来就可以使用。

为什么我们两千多年以后,读《管子》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价值,还能够对我们今天的人们产生那么大的思想冲击和心理震撼,真正的原因,说到底就是管子以人为本,以人性为本,洞察人性、尊重人性,管子的道与术才可以跨越两千多年,依然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管子的理论和思想,不光不落后,对于解决我们当下碰到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依然能够直指要害,给出清晰、简洁,但是又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侈靡》这一篇值得大家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我想,对大家应该会非常有启发意义。

中国传统上所谓的经济学,是经世之学,是治理天下的大学问。而我们现在用的经济学相对而言要狭窄的多,更倾向于经济运行和商业管理的层面,而不涉及到民生、政治、军事等等这些层面,而在中国传统的经济或者说经世之学中,这都是包含在其中的。我们现在用的经济学是一个舶来词,是西方的概念和定义。那中国有没有自己的经济学呢?有,就是《管子》,但是管子又不仅限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经济学,而是一整套政治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中国传统上将学问分类,分成体和用。我们应该都听到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的说法。这里的体应该是从我们现代的概念上来说属于哲学部分,而用是指具体的技术和方法。那管子中既包括了经济哲学,也包含了经济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西方有没有经济哲学?当然有,但是西方学术的分类的问题是过细、过窄,研究经济理论的基本只管理论,研究经济技术或者说经济管理的只研究技术和具体的手段,所以,在西方经济学和商学是分开的,是不同的学科。而中国的经济哲学就是《管子》,而《管子》中重点讲经济哲学的就是《侈靡》以及《国畜》,而轻重这一部分中除了《国畜》这一篇以外大部分篇目重点是讲经济的”用“和”术“。西方可以称之为经济哲学的是哪些呢?凯恩斯学派、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这些学派的特点就是研究经济理论,对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和解释,而基本不涉及经济的操作层面。

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很多经济理论,都是大部分都来自于西方,但是,使用的时候基本也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用来解决实际的经济运行中碰到的问题。而缺乏系统的经济哲学。西方经济学,如果简单点说,就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现象进行解释,是一种假说,然后用这个理论去验证下一个经济现象,所以经济学家对于经济的解释,在具体的经济现象上可能能够自洽,但是对于解释未来经济的发展,真正能够见效或者说准确性都非常低。一个是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一直在不停的变化,而西方经济学的前提是假设,用一个假设作为依据,那下一次的经济现象的客观环境如果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能不能准确呢?结果可想而知。著名经济学家丁学良先生说:中国连五个合格的经济学家都找不出来。我对这个观点是非常认同的。其实管子的很多经济之术或者说经济理论的用的层面,我们今天很多还都在用,但是对于经济之体,也就是经济理论,经济哲学却基本没有人研究,更别说去发展了。这其实是很悲哀的,中国需要自己的经济哲学,而从管子的经济哲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会是中国对世界提供的管理哲学智慧和经济哲学智慧。

《资治通鉴》里的这段文字,虽然是评价宰辅之才的,分为三个层次,其实,我们对我们现在而言,作为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该也能得到很多启发。得民心才能用民力,用民力其实也要懂得惜民力,这是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有为政的可能性,而最为重要的,也就是三大层次的最高阶段,则是做好制度建设,为万世开太平,做基业长青的事。

领导者 / 管子 / 荀子 / 取民 / 为政 / 修礼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