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自学”的学问(上)

2019年11月29日  来源:发现洞见 作者: 提供人:caifan36......

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大学是在牛津上的,他 17 岁入学,只用了三年就毕业了。牛津的教学跟一般的大学不太一样,并不是什么内容都在课堂上讲,经常是教授指定一本物理书中的一章,让学生回去自己学。我没听说过霍金对当初教他的老师有什么感激之词,但是他的两位老师对霍金印象深刻 [1]。

派却克·沈德斯教授曾经要求霍金读一本讲统计物理学的书并且做习题。过了一周霍金来见他,没交习题作业,但是带来了“标出所有错误的那本书”。沈德斯教授说,“我在那时候就很清楚,他对这课程比我了解得还多。”

不过霍金完成了罗伯·白曼教授给他布置的所有习题。而白曼教授对指导霍金的感想是,“我想我真正的作用只是监督他学习物理的进度。我不能自夸曾经教过他任何东西。”

当然,你不是霍金。我也不是。不过我想说的不是霍金有多聪明,而是他这个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态度是以“我”为主,方法是自学。

1.自学是大势所趋

我认为我们对“自学”这种行为的看法需要改变。

传统上人们认为自学,这种非组织的个人行为,是对正规学习的补充,有点艰苦还有点悲壮,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说谁谁是“自学成才”,那就等于说他是个非科班出身的边缘人士,他的水平没有经过认证,也许只是个业余爱好者。

但那是以前。学习方法和学习媒介很有关系,而学习媒介现在很自由。

在中国的竹简时代,书是一种特别贵的东西,别说自学,普通人想“上学”都没可能。贵族“诗书传家”,传的是真的书。

等到后来有了印刷术,普通人上私塾终于成为可能。但是因为经典都是对竹简时代路径依赖形成的文言文,没有高水平老师教肯定还是不行的。

近代的书变得特别便宜,内容也都是简单的白话文,经过几年训练,水平一般的人也可以给孩子当老师,成建制的学校教育才得以开展。好几十个学生老老实实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每个学校里老师讲的内容还都是一样的,这其实是大规模普及教育特有的模式。但是因为我们都是从小就这么学,我们以为学习就应该是这样的。但学习为啥非得这样呢?

以前的圣贤,像孔子和柏拉图带徒弟,用的可是你一句我一句对话式的教学方法。手把手教,随时给反馈,这才是最好的教学。像皇太子读书,那更是好几个老师教一个学生。高级教学的要点是以学生为主,而不是以老师为主。

现在人们对成建制批量学习这种做法的反思已经越来越多了。以前我们专栏讲过托德·罗斯的《平均的终结》这本书 [2],对标准化教育的逻辑做过一番计较。2018 年美国还出了一本更激进的书,叫《对教育的指控》[3],作者乔治梅森大学的布莱恩·卡普兰教授甚至认为整个现代教育系统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

当然要想都搞最理想的教育,让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那的确也不现实,首先你没有那么多好老师。可是就算不能让老师以学生为主,最起码也应该让学生以自己为主才对。

以我之见,只要获取信息足够方便,学生本人足够自立,自学,就是最根本的学习方法。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你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基本上任何课题、任何难度和层次的任何一本书。而且你是一个足够自立的人。所以你应该以自学为主。

2.自学的好处

你有没有种感觉,一个人老老实实地坐在电视机前看节目,这个场景挺傻的。你完全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可以一边跑步一边看,或者一边玩手机一边看 —— 但要是“纯”看电视,你可能就太给那个节目面子了。

而反过来说,我读书的时候,就纯读书。哪怕读的是网络小说,我也从不一心二用。我认为这个根本区别不是内容不一样,而是形式不一样。

读书,你可以自己控制节奏。简单的地方读快一点,复杂的思想就慢慢品味,没意思的可以马上跳过,读到后面想起前面来还可以返回去。阅读,是一种以我为主的变速运动。

而看电视,却是“播放”,本质上是个被动的行为。就好像坐车一样,被动行为很容易让人睡着。我希望将来脑机接口技术成熟了能允许人用意念控制视频的播放速度,就好像阅读和开车一样。现在的所谓倍速播放、或者用鼠标跳来跳去,非常麻烦。

那么课堂教学是什么呢?是没有快进键、不允许跳跃的视频播放。老师要求全班同学步调一致,而他那个步调,是参照水平中等偏下的同学设定的。如果老师善于教学,还可以搞一些互动环节,或者讲讲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想办法让学生保持兴奋。而如果老师教学能力一般,那上课就如同听领导作报告一样 —— 领导也是照着稿子念,而我们手里就拿着报告稿,搞这个仪式还有啥意思呢?

坚持 45 分钟全神贯注听讲是不正常的事情,课堂教学是一种压迫式的学习方法。我们对建制化学校教育的一切批评,什么学生害怕老师、学生没有创造性、学生有厌学情绪,高考一结束就把书全扔了 —— 可能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它是一个被动式的教育。

一个人要想过得幸福,必须对生活有一定的控制感 [4]。自学最有控制感。

你自己决定学什么。你自己选择学习材料。你自己掌控学习节奏。你自己把关学习成效。很多老师和家长都爱说什么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 殊不知只要是跟着体制走就一定是要我学,只有自学才是我要学。

现在美国有的大学搞了些更倾向于自学的改革。比如基础物理课有这么上的 —— 既然现在网络公开课那么多,就改成让学生自己回去通过看公开课或者读书的方式自学,然后在课堂上老师只领着做实验和做练习,起到一个答疑解惑的作用。

也许在这个时代,课堂教学就不应该是学校的主要作用了。学生们应该以自学为体,以学校为用。学校可以像霍金的老师那样,监督学习进度。学校需要组织考试,颁发毕业证书,提供一个能在社会上竞争的信号。学校还是一个让师生聚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地方,也许社交才是上学的主要功能。

自学不受地域、时间、金钱和年龄的限制。只要你心智成熟,就可以随时开始自学。

但是你得心智成熟。

3.自学的准备条件

英文里称呼“自学者”有个很好听的词,叫“autodidact”。一个 autodidact 不是我们说的“自学成才”那种轻量级的自学者,而是能让人肃然起敬的智者。

想要自学,首先得会“自教”。选择什么样的教材?制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你得有点自主能力才行。

美国教育家苏珊·克鲁格(Susan Kruger)提出一个“成功教育金字塔”理论 [5,6],认为学习这个活动本身,是教育金字塔塔尖上的行为。而要想成功学习,你必须先准备好金字塔下方的两个基座才行。这两个基座是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自学”的学问(上)

首先得有自信。我们以前讲过,人在面对威胁的时候会让身体和头脑都进入封闭状态,那是无法学习新东西的。你面对学习材料得有足够信心才行。

我认为这个自信心来自文本能力。有的人一看书就犯晕,有的人见到书却是如鱼得水。也许从小读些小说之类的东西可以培养对文本信息的亲近感,不过学习类文本跟小说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给一本书,你得非常相信自己能从这里面得到想要的东西才行。

其次你得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现代人很爱说的意志力、自控力、时间管理等等,还包括组织、计划和安排自己的行动的能力,以及跟人交流的能力。

你想学什么东西,你能不能自己调查一下用哪本书,把相关的材料都准备好,自己弄个文件夹组织所有的学习资料和练习内容,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安排好每天学习的时间段,最好还能把学习成果形成一份报告。你能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该学的时候就学,从不拖延呢?你能不能做自己的教练,经常考核自己的水平、监测自己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呢?

这些都属于“软技能”。克鲁格引用研究说,对财富 500 强的CEO们的调查表明,他们 75%的长期职业成功都来自软技能,而只有 25%是来自专业技术技能。

做好这些准备以后,才是真正的学习。具体的自学方法,咱们下一讲再说。

注释

[1] 史蒂芬·霍金编,胡小明、吴忠超译,《时间简史续编》,1994.

[2] 托德·罗斯(Todd Rose),《平均的终结:我们怎样在一个崇尚相同性的世界中成功》( The End of Average: How We Succeed in a World That Values Sameness );精英日课第一季,《把人变成工业品的思想 (下)》。

[3] Bryan Caplan, The Case against Education: Why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 2018.

[4] 精英日课第一季,《给你一点虚幻的控制感》。

[5] Susan Kruger, The Success Pyramid: A Model of Efficient & Effective Learning, studyskills.com, September 16, 2016.

[6] Peter Hollins, The Science of Self-Learning: How to Teach Yourself Anything, Learn More in Less Time, and Direct Your Own Education, 2018.

自学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