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孩童恐惧的研究

2019年10月22日  来源:焦虑的意义 作者:罗洛·梅 提供人:chenao99......

如果我们认定孩子所恐惧的,必定是在过去的经验中,实际危害过他们的事物,因此把孩子的恐惧当成是对特定威胁的反应,结果便会令我们大吃一惊。报告指出,孩童最常感到恐惧的对象,是人猿、北极熊和老虎等,但是这些动物只有在孩童偶尔造访动物园时才会碰上。而那些孩童从来不曾遇过的神秘事物如鬼魂、巫师与神怪等,也是他们宣称最为恐惧的对象。为什么恐惧的事物多半来自幻想呢?上述以及许多涉及恐惧等焦虑关系的类似问题,促使我们更深入地去探索孩童恐惧与焦虑的来源。

数十年前,恐惧心理学的主要问题,在于找出那些引发吾人恐惧、未经学习的原始刺激来,并且以本能的过程来解释这些恐惧。孩子本来就会对黑暗、动物、深水,以及滑溜的东西等感到恐惧,霍尔(Stanley Hall)认定这许多恐惧是遗传自人类的动物祖先。此后,心理学家便纷纷对这些“遗传的恐惧”予以驳斥,把它当成主要的任务,到了华生(John B.Watson)的行为主义,这个问题便只剩下两个说法。华生认为“只有两件事会让婴儿产生恐惧的回应,那就是巨大的声响和失去支持。”华生(John B.Watson),《行为主义》(Behaviorism, New York, 1924)。此一假说认定,任何后续发生的恐惧都是“内建的”(built in),也就是因制约关系而建立的。

然而,后来研究孩童恐惧的学者却指出,华生的观点过度简化的情形十分严重。许多研究者在婴儿这两种“原始的恐惧”之间,根本找不出任何一致性的关系来。杰西尔德(A.T.Jersild)写道:“恐惧的刺激因素绝非孤立构成……引发婴儿产生‘未经学习的’莫名恐惧的可能情境,不只限于巨大的声响和失去支持,任何强烈、突发、无预警或未出现过的刺激,只要身处其境的有机体尚未准备就绪,就都有可能。”本段与下段的引文出自《儿童心理学》更新版(Child Psychology, New York, 1940),p.254,杰西尔德(A.T.Jersild)著,版权所有Prentice-Hall, Inc.(1933, 1940)。换言之,凡是有机体无法回应的情境,便构成了威胁,于是以焦虑或恐惧来对待。

我认为,本能论者与行为论者对“原始恐惧”各执一词的辩论,是一场唐吉诃德式的虚拟战争。为了要确定婴儿与生俱来的恐惧究竟是何种性质,却使得我们在误导的迷宫中失去了方向。比较有意义的问题反而应该是:在面对威胁的情境时,生物的有机体究竟拥有哪些(神经的与心理的)能力呢?关于遗传这一点,我们只需假设,有机体会以焦虑或恐惧,来回应他们自己无法应付的情境,这在人类远祖时代即是如此,今日亦然。至于焦虑与恐惧是后天习得的说法,可以被归结到成熟与学习这两个问题上。我对华生所说的那些婴儿反应,是否应该被称为“恐惧”,也抱持怀疑的态度。它们不就是被称作焦虑的原始防卫反应吗?这个假设将可以解释孩童反应的性质为何总是不太明确——换言之,即使是同一个孩童,在回应某一特定刺激所产生的“恐惧”时,也不尽然是相同的。

焦虑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