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农村留守老人:他们的晚年,如何“守护”?

2019年6月15日  来源:康养产业研习社 作者: 提供人:xianpan85......

农村家庭迅速空巢化,儿女长期缺位,使老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果留守老人的生存问题继续发展下去,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1.发展农村经济,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流,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养”

一是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基础,改善家庭供养水平。农村经济不发达,家庭负担沉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家养老功能的发挥。要使农村家庭养老恢复其应有功能,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赡养老人成为农村家庭自觉自愿的行为,而不再是家庭的负担。

二是吸引中青年骨干“回流”,筑牢家庭养老的根基。鼓励带头人兴建乡镇企业、村集体企业,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即可就业,以提高他们的家庭收入,同时尽到赡养照料老人的责任。政府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农民自主创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助”

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匮乏单一。多数的农村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更无有针对性的老年活动中心,从而导致留守老人的生活方式单一,精神空虚。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老人健身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扩大农村公共活动空间,为农村留守老人构建一个沟通交流和活动的平台。

实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让留守老人利用空闲时间进行适当的锻炼,在增加留守老人生活乐趣的同时强身健体。在农村医疗方面,要完善医疗条件,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资金投入,确保农村留守老人有医可寻。为了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定期对留守老人进行身体检查,在农村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大程度的防止留守家庭因病返贫。

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大力加强对农村道路的改善,建设覆盖全部村落的农村道路,开通全方位的公交线路。加大对贫困山区地区的扶持力度,实行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山区的留守老人也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实惠,不断改善留守老人的生活条件。兴修公路,开通公交线路,为县城和乡村之间建立一条畅通无阻的大道,为留守老人提供出行保障。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解决对策与实践模式(深度)

3.引进社会资本,增加农村养老机构数量,改善养老机构条件

引进社会资本注入农村养老体系,是改善农村养老环境的重要措施。社会资本提供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比较普遍,但在广大农村,由于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民营养老机构向农村延伸的不多。但是,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社会资本已经敏锐察觉出留守老人的生活需求,能够提供不同的养老服务。

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老年人分布情况,制定养老机构建设规划,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如降低准入门槛、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市场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力度等,鼓励公益性组织、慈善机构参与到农村养老服务中来。

4.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让留守老人“老有所乐”

良好的农村文化环境会激发留守老人的热情,丰富留守老人的精神食粮。因此,政府还要重视农村的文化建设,提高对乡村文化的关注度,增加对乡村文化的财政投入,促进农村文化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要调拨资金,组织人员到各乡镇、农村举办老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下乡活动,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文化理念,使留守老人不用出门就能欣赏到好看的电影、好听的戏剧、看有用的书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看戏难、看书难和看电影难的问题。

此外,政府还可以根据留守老人的需求,开展贴近农民生活实际、贴近农民生活的文化活动,组建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文体活动队。村委会可以定期将留守老人组织起来,学习打太极拳、下棋、唱戏等,通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留守老人日常生活,提高老人生活情趣,提供精神慰籍。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解决对策与实践模式(深度)

5.政府兜底,满足孤寡、失独、无收入及低收入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

政府兜底保障型养老服务,是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网底”。由于农村家庭经济实力参差不齐,农村孤寡、失独、无收入及低收入老人,往往也是养老需求最迫切的老人,而这些人又难以承担民营养老机构的费用。对于这类老年人,各地要根据其家庭条件、身体状况等进行分类管理,给予不同标准的资金补贴;符合参保条件的,为其代缴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实现符合参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养老保险费政府代缴全覆盖;需要入住社会养老机构的,给予其一定的费用补贴。另外,政府还可以采取政策和财政扶持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兴建和整改、扩建养老机构,将一定比例的床位确定为公益性床位,为本地区低收入群体保留。

6.重塑孝文化,让留守老人“老有所养”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青年面临各方面诱惑越来越多,青年人群传统伦理道德观逐渐衰弱。

现阶段,家庭仍是中国老年人养老保障的基础,所以国家应加强对青年人的孝道教育。多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推行教化,让青年人逐渐意识到赡养老人的必要性。尊老、养老是每个公民应该尽的义务,政府要加强管理,切实维护和保障留守老人的合法权益。家庭是留守老人获得精神慰藉的重要场所,子女对父母照顾、爱护,才能让老人真实的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促进老人的身心愉悦,切实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解决对策与实践模式(深度)

留守老人 / 农村养老 /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