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做个真正的成年人,走出原生家庭的限定:世界那么大,你该去看看

2020年2月28日  来源:有梦想的唐糖 作者: 提供人:jiuhuang47......

朋友A给我发过来一张聊天记录的截屏,内容是她和她妈的对话。连着这张聊天截图一起发过来的,还有她的一句话:"我宁愿我妈死了,也不愿意有这么个极端的母亲"。

她也学心理,所以我给她发了一句我们导师常说的话:"在家庭里,谁的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结果她给我回了三个字:"做不到"。

做个真正的成年人,走出原生家庭的限定:世界那么大,你该去看看

原生家庭的话题一直是被广泛认同但是又颇具误会的话题。前几天我看到一个同为心理咨询师的人发的微头条,内容是不要太强调原生家庭,人的成长除了受到家庭的影响之外,还受很多因素影响,她说:“父母管你吃管你穿,含辛茹苦让你长大,难道长大了还得为你的心理状况负责?!”

可见,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和误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旦用误解指导行为,就会导致行为上的巨大偏差,远离自我疗愈之路。今天的话题,就来探讨一下"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限定"的话题。

1. 原生家庭是如何对一个人施加影响的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最主要的体现在人格的塑造方面。人格是在一个人的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原生家庭提供的抚养环境,不仅仅体现在"后天环境"这个层面,也还包括"后天环境还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这个层面——相较于前者,后者往往不为人所知悉。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肌肉、情感都有记忆,这个记忆,就是外界环境对人刺激后留下的烙印。所以,成长环境会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包括潜意识、认知模型、行为模式、情绪反应模式等等都在成长环境的影响下形成。

行为是显性化的自我,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会体现在他生活的全部细节当中。这些细节的本质,其实是一次又一次无意识的选择,正是这些选择决定了Ta的人生走向。所以,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选择即命运。

正因为如此,原生家庭理论才会说:原生家庭提供的抚养环境会对一个人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就像烙印一样,几乎无法磨灭。

但是,关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不是绝对的,不必过度探讨"的声音也从来没有消失过。之所以会有这种声音,是因为影响人格发展的后天环境不仅包括家庭环境,也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历史背景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还受到很多偶发因素的影响,它们都在无形当中改变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但是这不是否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施加重要影响的理由。因为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原生家庭的影响力几乎是最大的。

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形成于6岁之前,甚至现代精神分析认为可以将这个时间提前到生命早期的前18个月。这个时间段里,对一个人施加主要影响的显然还是家庭环境。一个人人格的基调,尤其是关于安全感和依恋关系的部分,在这个时期被奠定

在我看来,探讨原生家庭有两方面的意义

第一,帮助一个人更深刻的认识自己

知道"我从哪里来"对一个人的自我发展来说非常有意义。深入的进入过去,是为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因为人是受潜意识支配的动物,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行为,不清楚为什么我们不能按照自己期待的样子去生活,于是就会产生各种各样内心的冲突。而了解自己从何而来,可以极大的帮我们解除困惑,走出环境的限定。正如荣格所言:"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也就被改写。"

第二,作为育儿学,更好的帮助父母了解“不恰当的抚养方式”是怎样给孩子留下"心灵创伤"的

知道错的,往往意味着了解对的。所以,心理学也可以作为一门育儿学。

2. 原生家庭话题最容易引发歧义之处

原生家庭话题最容易引发歧义的地方在于不少人"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原生家庭是为了更好是自我认知,但是有的人却把它变成了"推卸责任"的工具,甚至成为了攻击父母的武器

比如有的人会说:我今天这个样子,都是因为我的父母伤害了我。

或者:你这样伤害我,难道不知道会对我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吗?

又或者:你就别改啊!你就用这种错误的方式伤害孩子吧!

还有:天天说父母伤害了你,也不想想父母已近拼尽全力了,难道不知道感恩吗?

............

"经"不是问题,把“经”念歪才是问题。可是人们不怪"歪嘴的和尚",却把责任推到了"经书"上。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如果讨论原生家庭的目的是为了讨伐和找替罪羊,那就违背了自我成长最重要的原则:"自我负责",除了制造矛盾以及让自己更加以"受害者"自居以外,探讨毫无意义。同样,任何一个理论,如果不能被应用在对人的发展具有建设性的角度,那就没有什么价值。

如果自己有这种倾向,那就需要问心自问:到底我是为了解决问题,解除痛苦,还是为了推卸责任,让自己感觉舒服?

3.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限定",活出自我

一个人的环境无法改变,创伤不可避免,但是自我发展的大门却永远敞开。这就是人生最值得期待的部分。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摆脱原生家庭的限定,活出真正的自我。

① 自我负责:是一种选择

"自我负责"是一个人心智化高低的标志之一。有意愿自我负责,是自我疗愈的开始;有能力自我负责,则是成长道路上的加油站。

走出原生家庭设定的剧情,完成自我成长本身,需要巨大的勇气,需要一个人真正愿意为自己负责。这个意愿至关重要。虽然很多人说自己当然想从"烂泥坑"里走出来,但是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想回避,这其实是因为在本质上并不愿意自我负责。

因为自我负责意味着必须独立面对成长的"痛苦"。而这其中最难渡过的痛苦深切的"自我否定"。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承认自己之前是不恰当的,是需要改变的,然后才能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深切的自我否定带给人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它会让人进入到"我错了"的糟糕感觉中。而一但涉及对错,就会很容易勾起早年的创伤。

与之相比,将责任推卸给原生家庭,推卸给社会不公平或者自己的命运不济,会让人感觉轻松很多。

从不愿自我负责到主动自我负责,这中间横亘着巨大的鸿沟,不夸张的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颠覆。而且最主要的是,很多人无法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在意识层面,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能够自我负责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逃避责任的人。但是,衡量自己是否是一个真正的自我负责的人,只需要看看自己愿不愿意接受"成长的淬炼"就够了。在成长道路上的痛苦,是否愿意承担?

这需要深刻的自我觉察。

据说,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咨询室里放着一根三面柱,分别刻着"我很可怜"、"别人很可恶"、"怎么办",每次来访者到访,他都会拿出这根三面柱让来访者选择

所以,当我们抱怨原生家庭的时候,不如和问问自己:我要选择什么?

做个真正的成年人,走出原生家庭的限定:世界那么大,你该去看看

② 直面内心的"恨"

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听上去也是无懈可击,但是被不恰当的养育方式抚养带来的"被伤害感"同样真切。人首先是感受动物,但同时又希望自己的感情被理智支配。所以,感受和理智会纠缠在一起,成为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让人心力交瘁。对于很多人来说,直面和释放自己内心的"恨"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但是正如应对所有负面情绪的道理一样,情绪的压抑、隔离、否定、隐藏…..都不是解决的根本之道,只有先面对它,真正的接纳它,然后才可能化解它

对感受的否定,本质上还是源于对自己的不接纳。换言之,“我”不允许自己有真实的感受,我认为自己的这种感受是对父母的"背叛",是"错误的"、"不应该出现的"。

之所以会这样,大致上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对权威的恐惧和依恋。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根植于内心深处,无论遭受了多少伤害,原始的依恋本能都始终还在,在孩子心里,父母就是权威。即使年龄增长,身体越来越强壮,从生理层面已经成为一个成人,但这种心理惯性却依然存在。正是出于对权威的恐惧和依恋,所以,很多人都无法直面自己对权威的恨。

二是传统思想的束缚,也就是内化社会道德标准的“超我”过于强大

如果“恨”父母,会让自己陷入深切的自我评判当中,认为自己“大逆不道”。所以,对恨无力应对。

但事实上,父母与子女之间常常是一场误会。父母的初心是出于对子女的爱,所以才使用了很多“力”。但是爱不仅要靠愿望,更需要能力。如果父母自身的人格完整度不够,ta使的力越大,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体验越深。

归根结底,承认不恰当的爱带来的伤害感甚至是自己的恨意,和否认父母爱孩子的初心并不矛盾。相反,越是尊重和接纳自己的真实感受,离与父母的和解越近

做个真正的成年人,走出原生家庭的限定:世界那么大,你该去看看

③ 成年人的自我疗愈:重新养育自己

有了直面“恨”的勇气,也不代表可以就此获得生命的和解。

很多人对于原生家庭的话题有一个误会:以为了解了原生家庭,并且向父母表达了他们的恨意,父母就会"痛改前非",改变对待自己的方式,然后皆大欢喜。

如果这么想,那就还是停留在"希望他人为自己负责"的妄念里。

事实的真相是:养育过程不能重来,自己的"伤"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疗愈"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接的住批评和否定,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如孩子所愿,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方式后给予孩子悲悯,甚至道歉。事实上,大部分给子女较多伤害的父母,恰恰是因为自身人格 的发展水平不够,所以才会使用很多不恰当的方式养育孩子,所以,如果想指望父母在听到孩子表达恨意之后就“痛改前非”,那大概率会失望而归。

但是,即使没有父母的修正,我们作为一个愿意自我负责的人,仍然可以进行自我疗愈。即自己用恰当的方式来重新抚养自己的精神内核。

什么是恰当的方式呢?就是你希望父母对待你的方式,比如接纳、爱、理解、尊重等等。这些方式,是真正的爱。当一个可以真正的爱自己,接纳自己,不再为自己的"不完美"而遗憾沮丧,真正的理解自己,尊重自己,那么ta就能够完成自我的疗愈。

所谓疗愈,就是跳出原有创伤的限定,不再纠结和内耗,而是能将心理能量用在更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地方

当然,如果自己的内心力量不够,也可以寻找一个专业的咨询师帮助自己。一个出色的咨询师,拥有一颗中立、悲悯、抱持的心,他虽然不是你名义上的父母,但却可以代替你的父母,完成对自己的矫正性情感体验,一个有心灵创伤 的来访者,可以在咨询的过程中,得到来自咨询师的再抚育。

④ 完成人生的和解

这是一条完成人生和解的必经之路:

认识到原生家庭之殇——委屈,愤怒、不甘心——提升认知,了解到疗愈的方向——自我养育,自我疗愈——看懂自己,读懂懂父母——接纳自己,接纳父母,接纳世界

当完成了这样一个疗愈过程,会发现自己的内心是平和、安定的,不再有那么多隐忍和压抑的情绪,也不再有那么多的愤怒和怨恨。正是禅家所说"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家庭还是那个家庭,父母还是那个父母,但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已经和当初截然不同。这时再看父母,更多的是能通过形式看到初心,不再执着于父母带来的伤害;看待世界时也能感知更多的光亮,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这是一条悲喜交加、螺旋上升的路,路边有荆棘,也有鲜花,在这条路上,自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老师,你引领着自己一步一步走向前方,走向光和明。

这个过程与自我催眠"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伪和解"是不一样的。这时候一个人与原生家庭的和解,不再是被道德绑架,而是真正的圆融与和解

有人曾问过我的老师:和父母的关系一定要修复吗?他回答:原则上是这样的,能修复的最好修复。如果伤害太重无法修复,最好也做一个隔离。因为对父母的恨会直接影响到命运。

看见伤、看见爱、看见自己、看见父母......经过这一系列的修复,我们就从一只布满伤痕的玉器,变为了脱胎换骨的"金镶玉"。

生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怎么样和生命完成和解,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也是一生的功课。

这是一条脱离原生家庭宿命和限定的英雄之路

原生家庭 / 自我负责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