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三章:进攻和防御在战略领域的相互关系(续)

2019年5月24日  来源:战争论 作者:克劳塞维茨 提供人:chengpan27......

首先我们又要提出一个问题:在战略上有利于取得成果的因素是什么?

正如以前说过的那样,在战略领域是不存在胜利的。所谓战略成果,一方面是指为战术的胜利做好的有效准备,这种准备越充分,战斗中的胜利就越有把握;另一方面是指利用战术上已取得的胜利。会战胜利以后,战略能够通过各种安排使会战胜利产生的效果越多,它能够从基础被会战动摇了的敌军那里夺取的战利品越多,它能够大批大批地取得的在会战中费尽力量也只能一点一点取得的东西越多,它的成果就越大。能导致这种成果或使这种成果容易取得的主要条件,也就是在战略上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下述几个:

(1)地形优势;

(2)出敌不意(或者是通过真正的奇袭来实现,或者通过在一定的地点出敌意外地配置大量的军队来实现);

(3)多面攻击;

(上述三个因素同在战术上的三个因素是相同的。)

(4)战区通过要塞及其一切附属设施所产生的有利作用;

(5)民众的支持;

(6)对巨大的精神力量的利用【1】

那么,从这些因素来看,进攻和防御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作为第一个因素的地形优势,防御者占有地形优势,而进攻者具有奇袭的有利条件,这在战略领域和在战术领域完全相同。但是应该指出,奇袭这个手段在战略领域比在战术领域有效得多和重要得多。在战术领域,奇袭很少能够发展成为大的胜利,而在战略领域,通过奇袭一举结束整个战争的情况却不少见。但必须指出,采用这个手段是以敌人犯了重大的决定性的少有的错误为前提的。因此,奇袭并不能在天平上为进攻的一端加上很大的砝码。

第二个因素,在一定地点配置优势兵力造成出敌不意,这又同战术上的情况非常相似。如果防御者把兵力分割配置在自己战区的若干通道上,那么进攻者显然就拥有了以全部兵力打击某一部分的有利条件。

但是,新的防御艺术已通过别的行动方法不知不觉地确定了与此不同的防御原则。如果防御者不必担心,敌人利用未设防的道路奔向重要的仓库或补给站和未作准备的要塞或首都,他就没有任何理由分割自己的兵力,即使防御者存在这种顾虑,他也应该到进攻者选定的道路上去迎击敌人,否则就会失去退路。因为,如果进攻者选择的不是防御者所在的道路而是另外一条道路,防御者在几天之后还可以用全部兵力在这条道路上找到敌人。而且在大多数场合,防御者甚至可以确信,他一定会荣幸地受到进攻者的拜访。如果因为给养关系使分割兵力成为不可避免,进攻者不得不分兵前进,那么,防御者显然还处于有利地位,能够以自己的全部兵力迎击敌军的部分兵力。

第三个因素是多面攻击,在战略领域,翼侧攻击和背后攻击涉及到战区的背后和侧面,因此,它们的性质就大大改变了。

(1)火力夹击不存在了,因为从战区的一端不可能射击到另一端;

(2)被迂回者对于失去退路的恐惧小得多了,因为在战略领域内,空间不像在战术领域那样容易被人封锁;

(3)在战略领域,由于空间较大,内线(即较短的路线)的效果增大,这对抗衡多面攻击极为有利;

(4)交通线非常脆弱是一个新的因素,交通线一旦被切断,影响就很大。

在战略领域内,由于空间较大,通常只有掌握主动的一方,即进攻的一方才能进行包围(即多面攻击);防御者不能像在战术领域那样,在行动过程中对包围者进行反包围,因为他既不能将他的军队配置得纵深较大,也不能配置得很隐蔽。当然这都是由事物的性质决定的。但是,既然包围不能带来什么利益,那么,容易包围对进攻者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因此,如果不是因为包围攻击对交通线还有些影响的话,在战略领域也许根本就不会把它作为一个能导致胜利的因素了。不过,在最初的时刻,即在进攻者和防御者刚刚接触,还保持原来的部署的时候,这个因素的作用并不大。随着战局的发展,当进攻者在敌国国土上逐渐成了防御者,它的作用才变大。这时,新防御者的交通线脆弱,原来的防御者就能够作为进攻者来利用这个弱点了。但是,这种进攻的优越性总的说来不能算做是进攻本身的优越性,因为它实际上是从防御本身的较高关系中产生的,谁还不明白这一点呢?

第四个因素,即战区的有利作用,自然是在防御者一方。当进攻的军队发起了一次战局,他们也就离开了自己的战区,并因此而受到削弱,也就是说,他们把要塞和各种仓库留在后方了。他们需要通过的作战地区越大,他们受到的削弱就越大(因为要行军和派出驻防部队),而防御者的军队则仍然保持着同各方面的联系,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要塞,不会受到什么削弱,而且离自己的补充基地较近。

民众的支持作为第五个因素,并不是在每一次防御中都能得到的,因为有的防御战局可能是在敌人的国土上进行的,但是这一因素终究是从防御的概念中产生出来的,而且在大多数场合,都有它的用武之地。此外,这里所说的民众支持主要是(但并不完全是)指战时后备军和民众武装的作用,同时也是指所遇到的各种阻力都较小,各类补充基地都离得比较近,补充来源比较丰富等情况。

1812年的战局使我们像通过放大镜一样清楚地看出第三个和第四个因素中提出的那些手段的效果:渡过涅曼河的是50万人,而参加博洛季诺会战的只有12万人,到达莫斯科的就更少了。

可以说,这次大会战的效果很大,俄国人即使不继而发起反攻,也可以在长时期内不致遭到新的侵犯。当然,除瑞典以外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同俄国的情况相似,但是这个因素仍然是起作用的,只不过作用的大小有所不同罢了。

对第四个和第五个因素还需要作一点说明,这两种防御力量在真正的防御中,也就是在本国境内防御时才能发挥作用,当在敌国国土上进行防御,而且同进攻行动交织在一起时,它们的作用就会受到削弱,这就像上述第三个因素一样,成为进攻的一种新的不利因素。因为,正如防御不是单纯由抵御因素构成的一样,进攻也不是由纯粹的积极因素构成的,甚至一切不能直接导致媾和的进攻,都不得不以防御告终。

既然在进攻中出现的一切防御因素由于都具有进攻的性质,即由于它们属于进攻行为而受到削弱,那就不能不把这一点看做是进攻的普遍弱点。

这并不是无谓的诡辩,相反,一切进攻的主要弱点正在这里,因此在制定一切战略进攻计划时必须一开始就特别注意这一点,也就是特别注意进攻后接踵而来的防御。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战局计划》【2】一篇中详细研究。

巨大的精神力量,有时像真正的发酵酶似的渗透在战争要素中,因而在一定情况下统帅能够利用它们来增强自己的力量。应该认为,防御者同进攻者一样,都拥有这些精神力量;尽管有些精神力量,如造成敌军的混乱和恐惧,在进攻中的作用特别显著,但它们通常只在决定性打击以后才出现,因而对决定性打击本身很少能起重大作用。

至此,我们认为防御是比进攻更有效的一种作战形式这一论点已得到充分的论证。但是还剩下一个一直没有谈到的小因素需要提一下,这就是勇气,即军队由于意识到自己是进攻者而感到占有优势的感觉。这种感觉确实存在,但是,它很快就会湮没在军队由于胜利或失败、由于指挥官的才干或无能而产生的更普遍更强烈的感情中。

战争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