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抑郁症的大脑分类学

2020年6月23日  来源:大脑的情绪生活 作者:[美]理查德·戴维森;沙伦·贝格利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在大多数人看来,抑郁症就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郁闷甚至绝望。对许多被这种令人痛苦的疾病折磨的人来说,无疑正是这样。但晚近的研究发现了抑郁症的其他一些特征,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症患者无法感受到快乐、满足、喜悦、骄傲等积极情绪。这些积极情绪的缺失很自然会造成这样一个后果:抑郁症患者难以制订计划、对未来做出预期,以及朝向目标采取实际行动。这不足为奇:如果你无法想象一种特定的行为能够给你带来快乐甚至成就感,你就没有动力去为它制订计划,更不用说付诸实施了。

抑郁症的所有这些症状反映了前额皮质等大脑区域活动模式的异常。本书第2章已经介绍过,我最早的一个研究发现就是:自闭症患者右脑的前额皮质远比左脑前额皮质更活跃,而健康人却是左前额比右前额更活跃。(在后面的第10章中我们将会看到,一些就幸福指数而言可谓是达到了奥运会选手水准的人——佛教僧侣——有远远超出正常水平的左脑激活。)但是最近在对几十名抑郁症患者的研究中我发现,并不像风湿性关节炎一样,存在某种单一的“抑郁症”。换言之,抑郁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发现,抑郁症的种类就跟甲虫的种类一样繁多[93],其中每一种(我说的是抑郁症,不是甲虫)都对应着特定的大脑活动模式。这告诉我们,对于不同的抑郁症子群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那些难以从逆境中恢复的人构成了最明显的一个抑郁症患者群体。坏事一旦发生,他们就将被甩出正常的轨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法恢复。他们在情绪调整能力风格上处于“缓慢恢复”的一端,这反映了左脑前额区较低的激活水平。消极情绪一旦开启,他们就无法将其关闭。

●抑郁症患者的另一个子群(跟上面一样,并不涵盖所有的抑郁症患者)是那些在情境敏感性维度上靠近“情境迟钝”一端的人。这些人无法根据身处的情境控制自己的情绪。打个比方,如果当身处新环境或者与生人在一起时——这很常见——他们感觉谨慎和腼腆,他们可能会把这错误地推广到熟悉的情境中,于是他们的谨慎和羞怯将会持续。不管是跟朋友一起,还是跟家人一起,这种情绪风格的人的言行举止都会显得正式和拘谨。

这会使他们无法享受到与别人的社交互动,从而陷入抑郁症的陷阱。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个“情境迟钝”的例子。单位领导对待你的态度让你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他要么指责你不该花那么多时间跟顾客闲聊,要么——当你刻意避免闲聊的时候——他又会训斥你过于单刀直入,缺乏暖场的客套。在这种情况下,你当然总是提心吊胆。不管做什么,你肯定都会犯错。如果你无法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得与社交情境相一致——即便身处亲友周围——你就会感到焦虑,唯恐自己失言。同样,这也会给你带来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发现,该子群成员的海马回要比健康人更小。这不足为奇:海马回是大脑处理社交情境信息的关键区域。

●抑郁症患者的第三个子群是那些完全无法将积极情绪持续的人,不管是兴奋、快乐还是期盼。情绪健康的人如果在早上听到了什么好消息——一位朋友送了你一张一票难求的演唱会门票——很可能在之后几小时内都情绪高昂,然而在这一类抑郁症患者身上,却无法观察到这样的“余辉效应”。他们在生活态度维度上处于“消极”的一极。他们无法保持任何积极情绪,因此他们也无法细细体味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处于情绪调整能力维度上“缓慢恢复”的一端。这并不适用于这个子群中的所有人。情绪调整能力与生活态度这两个维度是相互独立的。许多人虽然无法保持积极情绪,但是面对困难能够迅速恢复;另一些人在经历了积极的事情之后,能够将高昂的情绪维持许久,不过一旦遭遇挫折,他们也只能缓慢恢复。如果祸不单行,一个人既无法保持积极情绪,又难以摆脱挫折感,那么他很可能会患上抑郁症。

情绪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