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个体心理学派对梦的研究

2019年1月29日  来源:超越自卑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我对梦的意义的研究始于二十五年前,这个问题在当时还非常难解。梦要跟人的其他活动统一,其跟清醒时的活动并非截然相反。白天努力追求某种优越感目标的人,到了夜里也是一样。大多数梦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做任务,一如追求优越感目标。梦产生于生活态度,因此能让生活态度变得更加稳固。

梦的目的

要明白做梦的目的,可参照这样一种情况。通常人们会在早上忘掉梦的内容,好像自己根本没做过梦。忘掉的是全部吗?不是,还有梦留下的感觉。人们只剩了这种感觉,却忘了梦的具体内容,解析梦也就变成了不可能。而梦的目的就包含着梦留下的这种感觉。人的感觉与生活态度是统一的。尽管并非百分百相同,但白天的心理活动与夜间的心理活动也无显著差异。简而言之,梦中与现实情景短暂脱节,是其唯一的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梦与现实完全脱节。人们在睡眠期间依然处在现实中,以下几种情况都能很好地证明这点:外界干扰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已睡着的人还是会为了避免掉下床而掌控自己的身体;妈妈不会被大街上的嘈杂声音吵醒,却会因自己的孩子动了一下醒来。睡眠期间,人们跟外部世界的接触还在继续,但没有清醒时那么强烈、频繁。梦中,人们独自一人,将社会的要求远远抛开,因此不会再顾及外部环境。

必须排除紧张情绪,坚信自己的问题都能解决,这样才不至于干扰睡眠。梦也在干扰睡眠。事实上,人们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会做梦:在现实的压力下,人们在梦中不得不思考怎样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陷入困境。解决做梦者当前的问题,便是做梦的目的。接下来说说在梦里解决问题的方法。少了现实场景束缚的问题显得比较简单,而获得解决方法对做梦者要求也不高。做梦的目的是支持生活态度,刺激身体产生类似的感觉。但生活态度为何需要支持?它是不是受到了什么东西的攻击?除了现实与常识,没有什么能攻击它。因此,避免现实条件束缚生活态度,就是做梦的目的。若某个人在现实中遇到某个问题解决不了,便会在梦中坚持自己的这一观点,这种情况很常见。

这点初看好像背离了社会现实,其实不然。人们在清醒时是什么感觉,在梦中就是什么感觉。若某人遇到了一个问题,无法在现实中解决,便想通过一种很不现实的生活态度解决,那他必然会寻觅种种证据,证实该方式合理且有效。例如想不工作、不努力、不做贡献就发财的人,或许会走上赌博这条路,明知这种危险的事会让自己失去一切,却存着侥幸心理。他心里想的全是钱,想象自己过上了让人艳羡的富裕生活,汽车、华服、美食一样不缺,这让他激动不已,从此走上了赌博这条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还有很多。例如我们正在工作,有人提到一部精彩的电影正在上映,我们便会想去看电影,不想工作。恋人都会想象自己和对方的将来,乐观的人会想象得很理想,悲观的人会想象得很可怕。这种想象不可避免,根据想象,可以断定其是乐观者还是悲观者。

只有感觉残留的梦对现实有何作用?梦总是背离常规,不想被感觉欺骗的人基本不做梦,他们解决问题时,会一直坚持科学方式。而不尊重常规的人解决问题时,却不愿采用科学方式。常规是合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合作能力低下者多半都对常规没有好感。他们时常做梦,在现实生活中遭遇问题,一心只想逃避,生怕自己的生活态度会遭到否定。由此可知,人想在自己的生活态度与现实问题间建立联系,同时又不想对生活态度提出新要求,所以才会做出一种新尝试,即做梦。生活态度必然会刺激人产生期待,而梦便由生活态度掌控。人梦到的事物存在于本人的行为特征中。做梦与否不会对人们解决问题的方式造成影响,但梦却会支持人的生活态度。

如果这点成立,我们就在梦的研究中取得了关键成就。梦全都是对自己的欺骗、麻痹与催眠。让人们产生准备解决某种问题的情绪,便是梦的全部目的。梦中展现出的性格与做梦者平日的性格完全相符,不仅如此,梦中还会展现出,做梦者好像正在为白天将要用到的各类感情做性格加工的准备。如果以上观点成立,便可根据梦的构成与应用判断该行为是对自己的欺骗。

我们真正的发现是什么?一是选择梦中的场景、事件、意外,这种选择上文中谈到过。回忆往事就是整理自己过去经历过的场景与事件。根据自己的心意从记忆中挑选出来,且能支持自己达成优越感目标的事件,便是所谓选择。我们在构造梦时选择的事件必须满足下列要求:与生活态度统一,并能在遭遇问题时展现生活态度的要求。我们的生活态度跟遭遇的难题建立关联,便产生了这种选择。梦中的生活态度十分专断,不肯妥协,但只有利用常理,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

梦的构成

谈到梦的构成,主要包括隐喻与符号,古代人就已发现了这点,到了现代,弗洛伊德又予以强调。就像一位心理学家说的那样:“在梦中,我们都是诗人。”但梦的表达语言为何是隐喻与符号,而不是直接简单的语言?因为直接表达就不可避免要遇到常理。隐喻与符号可能会很荒诞,能联系起各类意义,能同时表达出包括一种虚幻事物在内的两种事物,得出的结论也可能很荒谬,用于刺激产生某种感觉,这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例如想让别人改正错误,便说:“别这么幼稚!”或是:“你又不是女人,干吗要哭?”比喻会用到所有能表达感情的无关事物。身材高大的人会对惹恼自己的矮个子说:“你是只配爬在地上的毛毛虫。”他的怒气便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出来。

在利用隐喻这种美妙至极的语言工具时,自欺欺人不可避免。荷马写希腊军队征战沙场,好像凶猛的狮子,给人的感觉很夸张。他不愿说出真相:战士们都又累又脏,在战场上爬。他希望在我们的想象中,战士们都是凶猛的狮子。我们明白战士并非狮子,可这些诗歌之所以打动人心,就是因为诗人们不曾描写如下琐碎细节:战士们气喘吁吁,满头大汗,驻足整顿,逃避危险,身上的盔甲残破不堪,等等。比喻的目的是美化、想象、幻想,但有一点一定要注意,无论何时,生活意义错误的人利用隐喻和符号都会很危险。

考试前夕,学生务必要鼓足勇气,把自己的能力全部发挥出来,就是这样简单。然而,若是他因为自己的生活态度,想要逃避这场考试,或许就会做一个自己正在打仗的梦。一个原本简单的问题,就这样变成了十分复杂的隐喻,如此一来,他的恐惧就有了充足的理由。他也可能会做一个站在悬崖边上的梦,不想摔死,就要往后退。他骗自己说考试就好比悬崖,因为他要逃避考试,一定要产生某种情绪。该案例还有另外一种梦中常用的方法,即将一个问题精简至只余下一部分,将这一部分视为原先问题的全部,通过隐喻展现并处理。而另一名学生或许更有勇气,目光更为长远,期待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可他因为自己的生活态度,还是想得到支持和对自身的再度肯定。考试前夕,他做了一个梦,站在山顶上。这是一种极为简单的场景,只展现了他所处生活环境的一小部分。他的问题对他来说重要至极,可是除了他对成功的期许,其他很多方面都被摒弃了,他因此获得了对自己有利的感觉。第二天早上起床时,他精神焕发,心情愉悦,并获得了比之前更大的勇气,成功为自己减压。但这种对自己的再度肯定却是一种自我欺骗,他仅仅是引发了一种自信的情绪,而非利用常理尽可能正视问题的方方面面。

引发这种情绪的情况相当常见。跃过一道小河之前,有些人会数一二三。数这几个数很重要吗?过河和数数有必不可少的联系吗?不,二者毫无联系。数数仅仅是为了引发情绪,集中力量。人类内心本就存在各类方法,用以执行并稳固生活态度,引发情绪是最关键的方法之一。不管白天还是黑夜,这项工作始终在进行,只是在黑夜或许更加突显。

接下来说说人是如何用梦进行自我欺骗的。战争年代,我出任了一家精神病院的院长,该院专门收治患有精神病的战士。我尽量安排那些不能再打仗的战士做些简单的事,让其放松。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战士们明显放松了很多。我曾治疗过这样一名士兵,身体十分强壮的他,情绪却极其低落。我为他做了检查,在如何治疗他一事上举棋不定。我自然希望所有来向我求医的战士都能回家,但这份仁慈并不能给所有人,因为必须有一位高级军官批准,我的诊断书才能生效。这名士兵的诊断书让我很为难,我最终表示:“你得了精神病,不过身体还很强壮,我会安排一份轻松的工作给你做,以后你不用再上前线。”

这名士兵哀求道:“我是一个穷教师,有上了年纪的父母需要供养,我必须回去做教师养他们,否则他们连饭都吃不上,会饿死的。”我觉得自己应该安排他去军事机关,那里的工作比较轻松。但我担心这份诊断书会惹恼那名高级军官,他会再把这名士兵送到前线去。我最终做出决定,尽量实事求是地写这份诊断书,证实这名士兵除了防御外,什么工作都做不了。当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到自己跑在又黑又窄的路上,知道自己杀了人,却忘了杀的是什么人。我在想:“完了,我杀了人,我活不成了,一切都没指望了!”我在梦里吓坏了,流了很多汗。

“我杀了什么人?”这是我醒来后首先想到的。我立即回想起来:“我杀的是那名年轻的士兵,因为我要是不把他安排到军事机关,他就可能被送到前线,在战争中死去。”就这样,我为了自我欺骗,引发了一种情绪。哪怕惨剧真的发生了,我也并非杀人凶手,我是无罪的。可承担这种风险,违背了我的生活态度。作为一名医生,我的职责并非危害生命,而是拯救生命。我又一次想到,安排那名士兵做轻松的工作,事情也许会更糟糕,他也许会被送到前线去。最后,我相信只有在不干扰自己生活态度的情况下,顺应常理得出的结论,才能帮到他。于是,我为他除防御外,不能胜任任何工作做出了证明。无论何时,顺应常理总没有错,之后的事证明了这点。看过我的诊断书后,军官将其丢在桌上。我心想:“我应该安排他去军事机关的,军官肯定要送他去前线去了。”结果军官的批示却是:“调去军事机关工作六个月。”后来,我得知军官是故意想安排那名士兵去军事机关,因为他收受了士兵的贿赂。年轻的士兵跟我说的都是假的,他根本不是什么教师。他那样做是为了让我在诊断书上证实他只能胜任轻松的工作,方便军官批示。这件事过后,梦便很难再影响到我了。

自我欺骗与自我麻痹是梦的目的。了解梦何以会如此困难,从这个案例中就能看出来。一旦梦被了解了,就不能再骗人或左右人的情绪。解决问题时,与其接受梦的启发,不如遵从常理。被了解的梦将失去其目的。现实问题与生活态度由梦连接起来,而生活态度本应直接触碰现实,不必进一步强化。尽管梦变化多端,但所有梦都展现了个体在特殊处境下选择增强的是哪部分生活态度。所以对梦的解析都是个体的,梦源自个体的生活态度,源自个体对自己特殊处境的诠释,要用公式解释符号与隐喻是不可能的。我是为了帮大家了解梦与梦的意义,才在本书中大致描绘了几种典型梦例,但这并不表示我要据此找到解析梦的诀窍。

个体心理学 /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