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不必妖魔化“罗振宇们”

2019年1月6日  来源:万方中 作者: 提供人:babaliser5......
不必妖魔化“罗振宇们”

今年元旦,临近12点的时候,我想:总要想点法子来感受一下新年的气氛吧?一个人在电视上翻来翻去,最后选择了看罗振宇《时间的朋友2018跨年演讲》。

不知道是我打开的时间不对还是怎么着?今年跨年演讲看得我有些尴尬,可以说是我看过的最尴尬的一届。

可能是作为一个老公关人和KOL,看什么都像广告吧?从11点到12点,短短一个小时,我就看到了这么多广告:顺丰、拼多多、得到APP、抖音、某服装品牌、何帆老师的《变量》、金典牛奶……更不用说后面念的一连串的天籁、创维、卡萨帝、VIVO、VOSS、启信宝、新潮传媒、中信银行……

软的硬的掺杂在一起,连内容都没有了。建议罗振宇明年把跨年演讲的名称也一起改了:叫《赞助商的朋友》,更为贴切。

第二天,铺天盖地的骂名就来了,有的人把《罗辑思维》跟权健相提并论:

不必妖魔化“罗振宇们”

在朋友圈跟群里,人们不断地转发“拾遗”在2017年写的一篇名为《罗振宇的骗局》的文章。(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的原标题是《罗振宇们不想对你说的秘密》,转载者为了吸引眼球,将标题改成了《罗振宇的骗局》,更有意思的是大家果然都热衷于转发标题为《罗振宇的骗局》的文章而不是原文。)

孙旭阳在腾讯《大家》专栏发布了《年轻人迷信知识付费=老年人买权健?》,他指出:

以激发群体恐慌感吸引流量,以满足安全感和尊贵感促成交易,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跟权健做保健品大体一致。


“知识付费”和保健品做的,就是兜售这把手术刀,收割智商税。这两行早成了红海生意,要想做好,还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昨天我看了一篇名为《穿不过焦虑这片海》的文章,里面这样描述罗振宇:

焦虑是罗振宇的“核弹”,逼迫自己往前跑,并成功唬住了万千信徒,威力巨大。

这篇文章,成功的将“日宝来福”、权健的创始人束必和、刘强东、罗永浩、史玉柱、吴晓波几个人与传销联系在一起,还用了一个调侃似的的结尾:

你的儿子或女儿挤进海淀黄庄的补习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你老婆看咪蒙,做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你听逻辑思维或吴晓波频道,不被同龄人抛弃;你爸爸痴迷P2P,要跑赢通货膨胀;你妈妈是广场舞的拥趸,风雨无阻;你奶奶认为保健品比医生可靠,谁劝也不管用;你爷爷则三天两头去权健的火疗店,希冀身体杠杠的,不拖累儿孙……

他们的论据都出奇的一致:因为罗振宇跟权健一样,总是想速成,想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来达到迅速致富的目的,所以是骗子。

其实就我听了这么多的《罗辑思维》来看,急的并不是罗振宇,而是国人渴望迅速成功的心理。

迅速成功,这个词用得太华丽了,或者我讲得通俗一点,就是想快速地搞点钱。

我们有多渴望快速地搞点钱呢?

这是我看到的别人的聊天,他说:

不必妖魔化“罗振宇们”

他觉得,就算投资,一年翻十倍都少了。

一年十倍,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假如你投资了一万块钱,只用4年,就成了1个亿。

我这么说可能不大形象,你们还是觉得少了,一年10倍,是个什么概念呢?就算是巴菲特,号称股神,他每年的盈利率,也才20.2%,是10倍的50分之一。

但是因为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从1957-2016年一共60年,他的平均复利有20.2%。如果你1957年有10000元放在巴菲特那里的话,现在已经翻了62739倍,变成了6.2738亿元。

可是他们等不了60年:

不必妖魔化“罗振宇们”

不要说60年了,10年都等不到,用一句电影台词可以很好地反应他们的心态:十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今年在微博和微信里,收到最多的提问,你猜猜是啥?

万老师,现在应不应该抄底?

不必妖魔化“罗振宇们”

每次比特币一跌,他们就开始产生了错觉:现在已经要抄底了。比特币的一轮周期是以年为单位的,但是他们每隔几个月就问我一次,问到后来,问得我真的有些烦了。这就是我们的现状:大家都想快点入场,快点赚钱,赚完等下一波,都觉得自己一进去就有如股神附身,但是每次都是事与愿违。

这次币市的钱亏完了,股市里的钱也差不多了,所以正好轮到了罗振宇:因为他们花钱购买了罗振宇的课程,但是最后却发现:即便是花了高价钱,也无法让自己在极短的时间内致富。因此,他们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像这种人,与其说罗振宇害了你,不如说是你自己的贪念害了自己更为贴切。

撇开罗振宇不说,单就“成功”两个字来讲,太复杂了,复杂到远不止听一堂课就能成功。如果将自己的不成功赖到罗振宇身上,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

我就举一个例子,一个既在我身边发生的你们又熟悉的例子。在《罗振宇的骗局》这篇文章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罗永浩说过一句话:“为什么很多人试图去为学习付费?因为他们期望转角遇到更好的自己。”

但是,我们遇到更好的自己了吗?

微信公号作者“小鹿快跑”讲过一段付费经历: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他一共为知识花费了5000元:

在知乎上买了46次讲座,花了1500元。

在微信上买了21个讲座,花了500元。

参加了一个写作培训班,花了500元。

在得到上买课程,花了约300元。

参加过两次早睡早起打卡群,花了100元。

购买了几个七七八八课程,花了2000元。

一开始,他信心满满,期待自己变好。

谁知道一年半过去后,

“我除了白发多了几根、皱纹多了几丝、眼袋多了几两外,一点都没有发生变化。生活品质没有提升,工作没有加薪,旅游梦想没有实现……”

最后他得出个结论:

这就是大部分追逐知识付费的人所得到的结果:

“一开始,觉得很有启发很有用,看完的一瞬间觉得自己受益匪浅。可时间长了,我才发现:我的认知并没有由此而提高,我的思维并没有由此而升级,我的知识和技能依然在原地踏步。”

非常巧的是,小鹿快跑这个人我就认识,她就是我身边的朋友,而且我看着她写的这篇《知识付费这两年,我花5000元买的4个教训》的文章火起来的。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跟小鹿说过:我说要她开公众号,做好知乎,好好地将这两个平台做好,将来你基本上就衣食无忧了。我跟她说这些话的时候,是2016年。2016年还是公众号的流量黄金时代,做起来了很多号,像咪蒙、霍老爷、肥肥猫的小酒馆这些号,都是那个时候做起来的。

2017的某一天,她却突然告诉我:她跟百度签约了。签约的费用让我哭笑不得:50块钱一篇。

我跟她说:百度是没可能做起来的,因为百度在这一轮的移动端已经输了。你现在好好地赚流量,比赚钱要赚多了,你又何必在乎这个50块钱呢?等你做起来了,一个星期赚的就能超过你过去30年的收入总和。

但是她给我的回答是:可是你说的这些平台,我现在也没看到一分钱啊。

所以她还是将精力投入到了50块钱一篇的百度里,而不是花在自己的公众号和知乎上。虽然她本身就是美食记者,有很好的资源和人脉,也有比一般人更好的写作功底。

说到这里,你们就懂了,你们不成功,和罗振宇有关吗?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在此,我并没有任何指责小鹿的意思,因为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这就是人性。人总是习惯于先看到眼前的,再看到未来的,哪怕现在我赚50块钱一篇,那也比未来虚无缥缈的5万块钱一篇来得真实得多啊,是不是?不仅仅她是这样,我自己也是这样。我从15年开始做公众号,现在才四五千的阅读,为什么?因为我懒啊,我兴致高的时候一个星期更一篇,没有兴致了,一个月一篇。

我也知道,只要我每天都坚持写,我的阅读量破几万没问题,报价过几万也没问题,一年收入几百万都是小意思,道理我都懂,但就是不想写。

可是我明白,这些原因都是出在我自己一个人身上,跟罗振宇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啊。

有意思的是,最近我正在从头开始听《罗辑思维》,然后正好,就发生全网喷罗振宇的事件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听到第34期:躺倒也能当英雄。

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听《罗辑思维》没用呢?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一期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罗振宇认为:现在正是互联网个人崛起的时代。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罗振宇说了两个原因:第一点,因为互联网不比传统时代,能够单点突破,并且迅速地聚集资源,你的机会很多,一不小心就能突破大佬们的边界。为此他举了几个例子:黄太吉、雕爷牛腩、是小米——以前富士康看不起,后来没想到,自己还得求着小米合作。

第二点:你没什么可怕的。因为现在不比过去金字塔形结构,你需要一点一点从底下往上爬。现在不同,现在是竹林时代,机会很多,但是风险小,不像金字塔,一跌下来就什么都没有了。为此,他举了个做猛犸浏览器季逸超的例子。

好了,我把罗振宇这一期的内容全都简略地复述完了,你觉得这些东西有用吗?不要说你们,连我听了都觉得没用,卵用都没有。

为什么没有用呢?

因为在这里,罗振宇只提供了信息,没有告诉我方法。他只告诉了我可能性,没告诉我要做什么。只举了案例,没有指条明路,直接告诉我现在做什么能赚钱不就完了吗?

但是不要急着下结论,有趣的地方不在这里,在后面:我查了一下他说这个概念的时间点:是在2013年8月1号。

现在如果让我们再回首过去5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相对于2018年,5年前的2013年,可以说是遍地黄金的时代。

2013年,公众号的粉丝可以说唾手可得,在这一年,你甚至不必去写文章,你只用将市面上的热门文章直接拿过来,复制粘贴一下,就能获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粉丝。

2013年,比特币开启了一轮新的高潮,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从600元人民币一个,涨到了6000元一个,更不用说2017年13万一个的价格。

2013年,知识付费还未开启,但是之后的知识经济时代,让一批身边普普通通的人,成为了真正的网红,赚得盆满钵满。

人们也绝不会想到,三年以后的2016年,会诞生出一个“直播元年”,人们只用在电脑面前唱唱歌打打游戏,便能创造出年入千万的收入。尔后的2017年,由主播又诞生了一个新的群体:抖音红人。

也就是说:罗振宇在2013年8月1号,提出的“现在正是互联网个人崛起的时代”,无论是观点还是时机,说得一点都没错,在这个时间段,你在互联网里机灵点,随便做点儿什么,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很多人,并没有去注意到这个细节,只是将他当作“故事会”一样的去听,他们没有注意到,接下来的5年,将会是一个互联网的黄金时代的到来。所以他们还是像往常一样,第二天一早,该上班的上班,该带小孩的带小孩,该干嘛就干嘛,你不能成功,能怪谁了?

平心而论,2013年,《罗辑思维》作为一款免费的视频节目,我觉得他带给我的信息的价值已经足够大了,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票价。

我始终觉得,你可以讨厌罗振宇,但是没必要妖魔化他。权健害人害己,但是罗振宇还真没有,偶尔还会让你感觉到生活充满了希望。假如你的脑袋跟我一样迟钝,在2013年的8月1号没听明白罗振宇在说什么,我觉得也没必要去骂他、憎恨他,抱着“偶尔听听,放松一下,假如能百里能吸收其一就很满足,不能吸收权当娱乐”的心态就很好。

你非要钻到钱眼里去,自己没有成功,怪罗振宇,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一个人要成功,原因实在太复杂,有家庭教育的因素:有些家庭从小就有商业基因,有些没有,可能需要自己花一辈子去探索商业的奥秘。

有心理的因素:有些人天生就很自卑,只愿意在角落里缩着,每天拿死工资,不愿意去冒险。

还有运气:别人运气就是比你好,正好赶上了风口,你有什么办法?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能迅速让人成功的,也不必将希望都绑在一件东西上。不用说一个小小的罗振宇了,你毕业以后看了那么多的书,也没有让你多赚一毛钱啊是不是?

罗振宇 / 罗辑思维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