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传统媒体人的静观与躁动

2018年12月19日  来源:馒头商学院 作者: 提供人:peito552209@163.c......

2012-2013

1、传统媒体人的静观与躁动

2012年我们没有迎来世界末日,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一种新生的内容传播形式,悄然开启媒体行业的新格局。

大众也在成长,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多,个体自由发声的空间逐渐扩大,个人话语权不断提高,大家对于公众新闻媒体的关注与依赖度逐年减弱。

那些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

「咪蒙」创始人 马凌

“‘讲人话’,别为了显得高级而绕来绕去。”那一年《南都》的编辑部里,首席编辑马凌这样要求新记者,“你自己识字就觉得自己写得很棒?可是大家看不进去没有意义。”这是马凌总结12年大众媒体工作留下的经验。

4月马凌在“城市周刊”专题提出“鄙视链”一词,备受瞩目。

与此同时马凌还有一个身份,咪蒙,活跃于博客、微博、豆瓣上的影视爱好者。她的一系列影评语言诙谐,文笔轻松,获得大量的转发。“跟我们有同等智商和同等文笔的人不愿意去写这个东西”。

马凌:学术写作的背景,七年的纸媒训练为她在文字创作上提供了足够自信。

咪蒙:新媒体的深度用户,熟悉和深知网络环境中的大众喜好。

拥有这两个身份的她,对于那年8月正式上线的微信公众平台,还是持静观的态度,同年注册之后,发过一条问候语音,“我是咪蒙,听我的语音感觉我不会说脏话吧?其实我会哦~以后有机会说给你们听。”

当时的马凌还在出书,咪蒙还热衷于影视剧,这个“之后”于是就这样过了三年。

可能是因为,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还非常的活跃,大众对微信的认知还只停留在一个能发语音的通信软件,微信公众平台则是一个相对个人的空间,所以业界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有前景的平台。

那些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

「新世相」创始人 张伟

但北大中文系毕业之后,一直待在传统媒体的张伟内心有些躁动了,他在2013年4月5日开始,在自己的公众号「世相」上每晚分享一篇文章。

「世相」thefair取自张伟喜欢的美国杂志《名利场》VanityFair,作为媒体人,长年的新闻写作保持客观中立,去个人化色彩,让他想脱离《博客天下》《GQ智族》主笔的身份,去表达一些自己的喜好。

所以张伟在「世相」中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有关新闻,有关文学,每一篇都有推荐语,但是他没有用传统媒体“编者按”的表述,而是用“sayings”,并在第一句写上“这是世相的第x篇文章”。

就这样「世相」在内容形式上都基于传统纸媒的规范,加上了一些创新,且受特稿记者训练的张伟,文字细腻而深刻,倡导西式的审美和价值观,实用主义加“一点”理想主义,张伟就这样开始用文字传达他的精神世界。

渐渐的朋友圈的兴趣传播特点显露,信息被准确的传达到了众多文艺青年、新闻从业者那里,“世相”迎来了第一波精准的读者。

同年很多纸媒意识到了行业的下滑,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不过只是单纯在做内容传播的渠道转移。

那些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

「一条」创始人 徐沪生

《外滩画报》也成立了自己的新媒体部门,并由总编辑徐沪生直接运作。11月底,徐沪生与《南方周末》的新媒体总监聊了两个多小时,得出的结论是:纸媒要完了。

一个星期后,他辞去了高薪的总编辑一职,他认为体制的原因,杂志内部转型非常困难,他觉得需要寻找另一个突破口,且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视频已经成为大趋势。

媒体行业危机与转机并存,微信公众号在两年的迭代中,内容精准传播的优势,慢慢显露。自媒体大号的萌芽,是传统媒体人基于对行业动向的判断,是自身对内容创作的自信。

从一个写作窗口开启新的职业篇章,这个起点就已经高于常人且先发制人。

旧媒体人 / 新媒体 / 新世相 / 咪蒙 / 黎贝卡 / 咋整 / 一条 / 徐沪生 / 陈鸣 / 方夷敏 / 马凌 / 张伟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