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庄子:山木

2018年10月12日  来源:庄子 作者:陈鼓应,蒋丽梅 提供人:rose5......

山木

本篇导读

《山木》篇写人世多患,并提出免患之道。本篇由九个寓言故事组成。第一章道出全身之难,所谓“乘道德而浮游”、“其唯道德之乡”,也不过在无奈的境况中,唯有将心思从纠结的现实中提升一级,以卫护精神的自主性而免于沦为工具价值而已。第二章指出统治者的权位是启争之端,是一切祸殃的根源。第三章比喻为政在于循任自然,无巧取于民。第四章孔子围于陈、蔡之间,大公任告诫他“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第五章论说只有真性相感的人,才能在穷困祸患之际相收。第六章庄子穿破补的衣服见魏王,庄子向魏王陈说处于“昏王乱相之间”怎能不惫。第七章谈人处宇宙之中,应当安然而顺化。第八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说出了物物竞逐,人们奔求物欲而迷忘了真性。第九章写阳子旅舍所见,感悟修身涉世不可自炫。本篇节选了经文的一、四、六、七、八章。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

出于山1,舍于故人之家2。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3。竖子请曰4:『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5。无誉无訾6,一龙一蛇7,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8,以和为量9,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10,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11,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12,尊则议13,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14!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1出于山:一本作“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

2舍:息。

3竖子:孺子。雁:鹅。烹:读作“享”,进献,款待。古“亨”、“享”、“烹”三字同,往往混用。

4请:请教。

5乘道德:顺自然。

6訾(zǐ):毁。

7一龙一蛇:意指时而显现,时而隐晦。

8一上一下:一进一退。

9以和为量:以顺自然为则。和:顺。量:度,则。

10物物:物使外物,主宰外物。

11人伦之传:人类的习惯。

12廉:指锋利。

13尊则议:尊贵者就会遭议疑。

14胡可得而必乎哉:不能免于累;一说“怎么可以偏执一方呢”。

译文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很大的树,枝叶长得很茂盛,伐木人停在树旁而不去砍伐它。问他是什么缘故,他说:“没有一点用处。”庄子说:“这棵大树因为不中用所以能享尽自然的寿命吧。”

庄子从山上出来,住在朋友家。朋友很高兴,叫童仆杀只鹅来款待客人。童仆问说:“有一只鹅会叫,另一只鹅不会叫,请问要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说:“昨天山上的树木,因为不材所以能享尽自然的寿命;现在主人的鹅,因为不材而被杀。请问先生要怎样处世呢?”

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材和不材之间。不过材和不材之间,虽然似乎是妥当的位置,但其实不然,这样还是不能免于累患。若是顺其自然而处世,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隐时现如龙见蛇蜇,顺着时序而变化,不偏滞于任何一个固定点;时进时退,以顺任自然为原则,游心于万物的根源。主宰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这样怎么会受到外物的累患呢!这是神农和黄帝的处世态度。若是万物的私情,人类的习惯,就不是这样了:有聚合就有分离,有成功就有毁损,锐利就会遭到挫折,崇高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被谋算,不肖就会受欺侮,怎么可以偏执一方呢!可叹啊,弟子记住,凡事只有顺其自然啊!”

赏析与点评

《山木》提出的处世之道,要比《人间世》更进一层,庄子指出,要掌握理想的宗旨来处理世务——“材与不材之间”,要秉持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把握时机(“与时俱化”),二是以和为贵(“以和为量”)。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1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

『子恶死乎?』曰:『然。』

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2。其为鸟也,翂翂翐翐3,而似无能;引援而飞4,迫胁而栖5;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6。是故其行列不斥7,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8曰:「自伐者无功9,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德行而不名处10;纯纯常常11,乃比于狂12;削迹捐势13,不为功名。是故无责14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15,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1大公任:“大公”,老者称。“任”,人名。疑为杜撰之名。

2意怠:今之燕。

3翂翂(fēn)翐翐(zhì):形容飞行迟缓的样子。

4引援而飞:群飞。

5迫胁而栖:形容挤在一堆而栖息。

6绪:弃余。

7行列不斥:同列飞行不受排斥。

8大成之人:指老子。

9自伐者无功:语见《老子》第二十四章。

10道流而不明居,德行而不名处:意指道德流行无往不在,但不欲自显其道德,以取伐竭耳。不明居:不显耀自居。

11纯纯常常:纯朴平常。

12乃比于狂:同于愚狂。

13削迹捐势:削除形位、捐弃权势。

14无责:无求。

15裘褐:“裘”,皮衣;“褐”,毛布。指粗布衣服。

译文

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两国交界的地方,七天没有起火煮食。

大公任去慰问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

孔子说:“是的。”

大公任问:“你不愿意死吗?”

孔子说:“是的。”

大公任说:“让我说说不死的方法。东海有种鸟,名叫意怠。这种鸟,飞行缓慢,好像没有气力的样子;随群而飞,栖息时夹在众鸟之中;行进时不敢飞在前面,退回时不敢落在后头;饮食时不敢争先尝试,一定吃剩余的。所以它在同列中不受排斥,外人也终究不能伤害它,因此它能免于祸患。直树先被砍伐,甘井先被涸竭。你有心用文饰才能来惊骇愚俗,修饬品行来显露别人的污浊,光芒耀射好像举着太阳月亮行走,所以你不免要招来祸患了。我曾经听集道之大成之人说过:‘自己夸耀的反而没有功绩,功成不退的就要堕败,名声彰显的就要受到损伤。’谁能够抛弃功名利禄而把它还给众人!大道流行而不显耀自居;德行广被而不自求名声;纯朴平常,同于愚狂;削除形位捐弃权势,不求功名。所以无求于人,人也无求于我。至人不求声名,你为什么喜好呢?”

孔子说:“好极了!”于是就辞别朋友,离开学生,逃到旷野;穿着粗布衣服,食着杼栗野果;走进兽群,兽不惊恐;走进鸟群,鸟不惊飞。鸟兽都不厌恶他,何况人呢!

赏析与点评

“孔子逃于大泽”是寓言假说,要人去除矜能炫知的心态,复归纯素平常,过一种恬淡质真的生活。“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就是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意思。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1,正緳系履而过魏王2。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3?』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4,揽蔓5其枝而王长其间6,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7。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8,危行侧视9,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10,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征11也夫!』

1衣:穿。大布:粗布。

2正緳(xié)系履:谓用麻带捆绑破鞋。正,借为“整”,整理。緳:麻绳做的带子。履:鞋。

3惫:疲乏。

4柟、梓、豫章:都是端直好木。

5揽蔓:把捉。

6王长:形容气宇轩昂。

7羿:即后羿,古代善射之人。蓬蒙:即“逢蒙”,羿的弟子。眄睨(miǎn nì):斜视。

8柘(zhè)棘枳(zhǐ)枸(ɡǒu):有刺的小树。

9危行:行动谨慎。

10加急:限制、收紧。不柔:不灵活。

11征:明证。

译文

庄子穿着一件带补丁的粗布衣服,用麻绳绑着破鞋子,去见魏王。魏王说:“先生,你怎么这样疲困呢?”

庄子说:“是贫穷啊,并不是疲困。读书人有理想不能施行,这是疲困啊;衣服破旧,鞋子破烂,这是贫穷,而不是疲困;这就叫作不逢其时啊!你没有看跳跃的猿猴吗?当它爬在柟、梓、豫章等大树上的时候,攀援着树枝,在那里自得其乐,即使善射的后羿和逢蒙也对他们无可奈何。等它跳落到了柘、棘、枳、枸等多刺的树丛中时,小心谨慎,内心还战栗不已;这并不是筋骨受了束缚而不灵活,乃是处在不利的情势下,不能施展它的才能啊!现在处于昏君乱相的时代,要想不疲困,怎么可能呢?像比干那样被剖心,不就是个显明的例证吗?”

『何谓人与天一邪?』仲尼曰:『有人,天1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2体逝而终矣!』

1天:自然。

2晏然:安然。

译文

颜回问说:“什么是人为和自然都一样呢?”

孔子说:“人为,是出于自然的;自然的事,也出于自然的。人为所以不能保全自然,是由于性分的限制,只有圣人能安然地顺着自然而变化呢!”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1,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2,感周之颡3,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4,目大不睹。』蹇裳躩步5,执弹而留之6。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7,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8。庄周怵然曰9:『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10,虞人逐而谇之11。庄周反入,三日不庭12。蔺且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俗。」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13,吾所以不庭也。』

1雕陵:丘陵的名称。樊:即藩。

2目大运寸:眼睛的直径有一寸长。

3感:触。

4殷:大,广。

5蹇(jiǎn)裳:提起衣裳。躩(jué)步:疾行,快步。

6留:伺候。

7翳(yì):隐蔽。

8真:真性,性命。

9怵(chù)然:惊恐的样子。

10捐:弃。

11虞人:守园子的人。谇(suì):骂。

12三日:一本作“三月”。不庭:不愉快。

13戮:侮辱。

译文

庄周到雕陵的栗园游玩,看见一只怪异的鹊从南面飞来。翅膀有七尺宽,眼睛直径有一寸长,碰到了庄子的额角而飞停在栗林中。庄周说:“这是什么鸟啊!翅膀大却不能远飞,眼睛大却目光迟钝。”于是提起衣裳快步走过去,把着弹弓窥伺它的动静。这时看见一只蝉,正得美叶荫蔽而忘了自身;有只螳螂以树叶做掩护而搏住它,螳螂见有所得而忘记自己的形体,异鹊乘机攫取螳螂,(螳螂)只顾贪利而忘记了性命。庄周看了警惕地说:“哎!物类互相累害,这是由于两者互相招引贪图利益所致!”于是扔下弹弓回头就走,守园子的人(以为他偷栗子)追赶着责骂他。

庄周回去,三天都感到不愉快。弟子蔺且问他说:“先生为什么最近觉得不愉快呢?”

庄周说:“我为了守护形体而忘了自己;观照浊水,反而对清渊迷惑了。我听先生说:‘到一个地方,就要顺从那里的风俗习惯。’现在我到了雕陵游玩而忘了自身,让异鹊碰到我的额角,走到栗林里而忘了真性,守园人辱责我,所以我感到不愉快。”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