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老板说我思考的颗粒度很粗糙,“颗粒度”到底是什么

2020年12月18日  来源:知乎 作者: 提供人:zhuishen13......
tea for two 微信公众号:宁来啦

就在刚刚,我老公说他去考某个证的时候,很多题目看着都很相似,很多单选题选项也很相似,不知道选哪个好。我就说了一句:“那可能是你对知识掌握的颗粒度不够细。”(老公此时内心应有白眼)。

有些词很神奇,我们不知道则以,一知道就会觉得很有用,接着还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就在各种场景中用上了。“颗粒度”就是这么一个词。

颗粒度的英文为granularity,是grain颗粒+clarity清晰度。我的理解是:在对事物的理解和表达上,能达到的最小分解单位+清晰度。下面这个图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

从这个图我们可以明白,颗粒度有大有小,可以跟山,巨石,卵石和沙粒之间的差异作类比。比如颗粒度最大的是事物的概念,类似于山峰,与我们相距甚远但我们略有了解。接下来是巨石,是山的一部分,而卵石则小得多,最后是沙粒。

颗粒度越细,表示细节越多,清晰度越高,越有助于规避模糊性。反之,颗粒度越粗,表示节越少,清晰度越低,越偏向于概括性的整体。?颗粒度的常见应用场景有三个,我给大家展开一下:

时间颗粒度

我们可能听说过,很多清华北大的学霸人手一本个人日程,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一天的活动和学习行程,细到以半小时为单位。这就是时间颗粒度足够细。毕竟我们中很多人是以半天为单位来过日子的。比如上午看书(边看边睡),下午休息(刷抖音)。这种颗粒度简直就是巨石级别了。

在职场,我们也会发现身边很多大佬的时间甚至以分钟为单位。比如说跟下属5分钟的主题面谈,15分钟的简单午膳(对,大佬的午饭就是要叫午膳)等等。

所以总的来说,时间颗粒度是我们对待时间的心理表征,也是时间管理的风格差异。

时间颗粒度有文化差异,比如欧美和拉美对待时间的感受度就不一样。在欧美你迟到一分钟也是迟到,但是在拉美这种认为时间是非线性的民族,他们可能会觉得迟到三两小时也很正常。当然随着现代公司文化在全世界的普及,拉美也开始注重时间的颗粒度了。

总的来说,我们没必要极致地追求时间的颗粒度。但很多研究也表明,时间颗粒度越细,人对时间的敏感度就越高,对时间的利用就会越为审慎。

情绪颗粒度

如果问我两岁的儿子,他会用开心和不开心来形容他的心情。如果问我老公,他就会“嗯“很久然后说一句还好。也有很多人,不开心可以分出“焦虑”“不安”“纠结”“尴尬”“痛心”“心力交瘁”“觉得挫败”“气到原地裂开”等等。

这就是情绪的颗粒度。

很多研究表明了学会辨认情绪和表达情绪的正面价值。情绪的颗粒度越细,对于追溯情绪的来源会更加精确,对于获得他人的共情也更有效率,重要的是,你倾诉情绪的准确度越高,“共享”的感觉越强烈。

职场中,很多不成文规则都不鼓励人们直接表达大部分情绪,极端强烈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表达都是极少的。

即使是家庭,父母也会因为社会角色而摒弃某一些情绪的表达。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叫做情绪劳动,比如销售必须展现愉悦的情绪,老师和医生必须沉静权威等。这反过来也抑制了我们对自身情绪颗粒度的细化。

企业管理中的颗粒度

如果你的老板说你思考的颗粒度太粗糙,可能是因为老板在问大家对一个方案怎么看时:

你:“牛叉。”

你的同事:“这个方案从三个方面看都非常成熟了。第一,业务上关注商业痛点的解决,blabla,第二,流程上去中心化,还考虑到后续的迭代blabla,第三、资源上聚焦重要抓手blabla.在这里我再补充两点供大家思考,第一blabla,第二blabla。”

这就是颗粒度的差异。

颗粒度好的计划,通常都是可执行性高,步骤科学清晰,效果便于预判。颗粒度差的计划,类似于那个脑袋急转弯题:“把大象放进冰箱应该怎么做?三步:打开冰箱,放入大象,关上冰箱”。

颗粒度好的规章制度,通常能覆盖所有可能性和小众案例。一般来说,国家出台的法律就是颗粒度高的典范。

颗粒度不够高的建议,通常被采纳的可能性也低。比方说大家抱怨公司空调不够凉快,假如你的建议是:“搞冷一点。”那这就是个颗粒度非常粗糙的建议。颗粒度更好的建议当然是包含更多细节,比如“跟物业谈判,延长空调的开放时间”,如果能到“跟物业谈判,用最低的可接受价格延长空调的开放时间到八点”,颗粒度就更好了。

总的来说,情商也好,认知能力也罢,我们跟大师之间的区别,可以说主要取决于这几个颗粒度的差异。你怎么看呢?

发布于 12-15

知识颗粒度 / 颗粒度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