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三章 传达高期望值

2021年9月24日  来源:说服:像讲故事一样讲道理 作者:(美)尼克·克里 提供人:zhaotou97......

你正从一个地铁站中穿行,并从一个小提琴手身边路过。在路过时,你不经意听到了他的演奏,但并没有停下脚步,一直朝着你的目的地走着。并没有什么足以扰乱你的计划。现在将时间倒退回两周前,你的朋友送给你一份很厚重的生日礼物:两张昂贵的世界顶级小提琴家演奏会票。虽然你并没有听过这个小提琴家,你依然很高兴能够见证世界顶级音乐的演奏。

音乐会之夜终于到来了,你在剧场入座后,焦急地等待着演出开始。小提琴家步上舞台,演出正式开始。他一开始演奏,你就被深深打动了。你从未听到过如此高水准的演奏,所以你真正地被音乐家的天赋所折服。在结束时,你热泪盈眶,并为这场精彩的演出起立鼓掌。

提问时间……地铁站中的小提琴手和演奏会上的音乐家有什么区别?因为地铁站乐手只是半吊子,而演奏会音乐家是世界顶级的,对吗?如果,在地铁站演奏的是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本人呢?当然,你肯定注意到他极具美感和天赋的演出,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在2007年1月12日,一位小提琴家在华盛顿的兰芳广场地铁站演奏了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只有少数人停下来并给了他几美元,再没有发生什么别的事。几乎每个人都以正常的速度从他身旁走过,没有停下来或多加留意。为什么这样?

这位小提琴家便是世界上最伟大小提琴家之一的约夏·贝尔。在地铁站演出两天之前,贝尔在波士顿剧院的演出票价高达100美元一张,且一售而空。据报道,他是以35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他的小提琴。更不用说,贝尔被评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了。

为什么人们对他在地铁站中的演出无动于衷?为什么大多数人只是从他身边走过,而没有停下来聆听他美妙的音乐?真的会有人在剧院中被贝尔深深打动,而在地铁站中对他无动于衷吗?在阅读本章过后,你就会明白这样的结果是可能的。此惊奇现象背后的解释关乎我们的期望值以及它对我们世界观的塑造。

期望的力量

与心态类似,我们的期望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每当我们将期望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事件,我们的大脑会塑造我们对此事件的感知来配合我们的期望。我们所看到的,是我们期望看到的;我们听到的,是我们期望听到的;我们感觉到的,是我们希望感觉到的。

安慰剂效应就是此概念的一个最好例子。当研究者们在病人身上试验一种新药,他们会给一些人真药,给另一些人不会产生任何效力的假药,如一种安慰剂。这个程序是必要的,因为我们的期望常常会影响治疗的结果。在服下安慰剂后,我们常会出现某些症状好转的迹象,这仅仅是因为我们希望有这些好转的迹象。

虽然在新型抗生素测试中,看上去是安慰剂效应的影响最大,但实际上是期望在每天都影响着你。

你喜欢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对此,最新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因为可口可乐是占据优势的品牌,所以大部分人产生期望,即可口可乐的味道更好,研究证实,在非盲样味道测试中人们选择可口可乐而不是百事可乐(非盲样测试即人们知道自己喝下的是哪种饮料)。但是在盲样测试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当人们没有被告知喝下的是什么,他们的预期便被消除了,而更多的人选择了百事可乐。

更有趣的是,对前额叶受损人群来说,这个“百事悖论”就完全消除了。大脑有损伤的人更喜欢百事可乐,即使他们知道自己喝的是什么时,因为他们的情感期望不容易受到可口可乐的流行所限。

当我们的大脑是健康的,高期望值就会引导大脑中和愉悦相关的区域发生更多的神经活动。一组实验人员研究人们喝不同价位红酒时的神经活动情况。虽然在每个情形下他们使用的都是同一种红酒,但是标价更高的红酒能够引发眶额叶皮层,即大脑中和愉悦相关的区域,更多的神经活动。当他们相信红酒更贵时,就会认为红酒的味道更好。因此,期望值是很有力量的,因为他们能够塑造我们的感知,甚至从生理上。

期望值不仅仅能够塑造我们的感知,也能够影响我们的行为。在另一个实验中,一些受试者花了1.89美元全价购买了一瓶能量饮料,然而另一组受试者则以0.89美元的折扣价购买了相同的饮料。研究者想要测试受试者对饮料价格的认知是否会影响他们在一个思维作业中的表现,而测试结果引人深思——全价购买的受试者们表现更为出色,即使这两组饮用的是相同饮料。

全价购买饮料的人对饮料的效果产生了很高的预期,从而使得他们表现得更好;反之,以折扣价购买的受试者们对饮料效果的期望不高,所以他们的表现相对不够好。即使饮料的价格都能够传达某种预期,从而影响我们的感知和行为。

为什么期望值如此强大?

为什么期望值如此强大?一个潜在的原因就在于锚点。类似于我们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根据锚点调整自己的估值,如有50%~70%的可能去购买我的下一本书,我们也会朝着一个可能的预期范围内调整自己。例如,当你买下本书,多半是因为知道它有多好,所以你很可能产生一定的预期。

现在,假设在你读本书之前,你的朋友就告诉你这是他读过最好的书,因此便在期望频谱的最高端设定了一个锚点。当你真正开始阅读本书时,你可能会根据锚点向下调整,直到初始范围的最外层且接近最高端的点。另一方面,如果你接收到另一个低于你范围的锚点,你便会向上调整。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你的预期无论高低,就像是一个锚点来塑造你的感知。

同样,处于极端处的锚点能够产生对比效应,如果太过极端,预期也会适得其反,产生相反的效果。如果你的朋友说,这本书好到可能产生一个新的宗教或是带来毁灭整个世界的力量,便很可能带来一种对比效应,从而让你对这本书的印象变得极差。

尽管如此,研究表明,传达高度期望值或可信度通常会引导某人感知一个事件从而来迎合这些期望。

除锚定原理之外,还有一些原理能够说明在特定情形下,为何期望值如此强大。

确认偏误。首先,在确认偏误的作用下,我们的期望能够塑造我们的感知。去寻找适当的信息来佐证自己的信念和期望,可算是人类的自然趋势。

假设你相信全球变暖,但是你正要对全球变暖是否存在做一个公正的决断。如果你想要彻底调查这个主题,你可能会去谷歌搜索“全球变暖的影响”。糟糕!你已经掉入确认偏误的陷阱,因为这些搜索词便巧妙地承认了全球变暖的存在。由此得出的大部分搜索结果都是在解释全球变暖可能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引导你得出一个全球变暖确实存在的偏颇结论。

我们常常怀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去确认我们的期望,因为当信息与期望相悖时,我们常会感到心烦意乱。和大多数人一样,当你听到自己声音的录音可能会感到难堪。从录音设备中传出的声音听上去十分陌生,根本不可能是你的声音。稍等一下,你对自己声音录音的厌恶是来自于差劲的录音设备,还是来自于它不符合你的期望呢?

当我们说话时,我们的大脑听见的声音和别人听见的声音是不同的。当我们发出声音时,管理说话的肌肉会引起从脖子到大脑听觉机制的振动,这些振动会在内部自动扭曲我们的声音。因为这些振动是在内部发生,所以其他人,包括录音设备,听到就是你没有经过畸变的声音,即你真实的外部声音。久而久之,你会习惯于自己失真的内部声音,以至于当你听到录音机里自己真实的声音时,会感觉和自己的声音不同,而这种不一致的预期就是导致你对自己声音产生厌恶情绪的罪魁祸首。

让你学会欣赏自己声音的最好方法就是去习惯自己真实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这类在自己声音背景下工作的人,会享受他们的声音在耳边环绕,因为跟自己的声音频繁地接触能够帮助他们开发出适当的预期。我们如何在其他状况下克服这种不一致的预期?一个常用技巧就是选择性逃避:我们直接忽略那些与期望相悖的信息。通常,我们的大脑都是神秘莫测的,请随我们阅读下面的句子: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个谜(OURBRAINS CAN BE A A MYSTERY)

将上面的话再读一遍。你注意到任何异常了吗?有人很有可能会忽略“一个谜”中多出的“个”。在我提及“我们的大脑是一个谜”,并让你阅读另外的句子时,你遇到类似的措辞时,可能会产生“这句话和你之前看到的一模一样”的期望。你的期望可能会塑造你对这句话的期望,从而使得你掠过其中的小差异,以便确认你的期望。但是现在你意识到这里有一个多余的词,这个差异也就变得非常明显,以至于你很奇怪自己竟然没有一下子发现这个明显的错误。

自我实现预言理论。之前所提及的如锚定效应、确认偏误、选择性逃避等原理中,客观事实从未被改变,唯一改变的是我们的期望。然而,我们的期望也会改变客观事实。

假设你的朋友黛比将你介绍给她的朋友艾米莉。在你与艾米莉见面前,黛比形容她是一个冷淡、不太友好的人,这就让你产生一种预期:你与艾米莉不会相处得很好。在与艾米莉见面时,你发现一切都与自己的预期相符:她看上去很冷漠,难以接近,你似乎无法与她沟通。见面结束后,因为她不友好的态度,你认为以后不会和她再联系了。

让我们往回追溯,假设黛比没有将艾米莉形容成一个冷淡、难以接近的人,而是将她形容成一个友好、善良且令人感到轻松愉快的人。这样的形容会引导你对艾米莉的个性形成一种完全不同的预期。带着这种全新的预期和她见面,你会感觉她这个人温暖、有趣而且充满活力。当见面结束,你会十分希望以后能与她再次见面。

假设在这两种情境中,艾米莉都是同一个人,而产生的结果是由于你对艾米莉的感觉,还是艾米莉对你的实际态度?这是一个带有陷阱的问题。你的感觉和艾米莉对你的实际态度发生改变都是基于你的预期。

还记得本章开头提到的小提琴家吗?在那种情形下,只有你的感觉被影响了,你并未与小提琴家进行互动,所以你的预期绝不会影响到他或他的演奏能力。他的演奏能力也不会因为地点不同而不同,你感知上的差异纯粹是出于你个人对此的理解。但在与艾米莉见面这种情形则不同,你与她进行交流,所以你能够影响她对你的反应和行为。更重要的是,你对待艾米莉的最初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你对她的预期。

当黛比形容她是一个冷淡、难以接近的人时,你预期中的“艾米莉态度不友好”会使得你用一种消极的方式对待她。如果艾米莉是个不友好的人,为什么你要对她表现得很热情?因此,最先表现出不友好态度的是你,而不是艾米莉。由于你的消极态度,艾米莉也回应以消极的态度(一种正常人类的典型反应)。当艾米莉根据你的态度做出相应反应后,你就会产生一种误解:艾米莉的态度只是因为她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从你的视角来看,你表现得跟平常一样,是艾米莉表现得不够友好。另一方面,当你发现艾米莉的个性其实很风趣而令人愉快,和她的会面会让你感觉很愉悦。当与艾米莉交谈时,你会表现得乐观积极,因为你希望与她和睦相处。由于你友好的态度,艾米莉也会有相同的表现,以积极的态度回应你。之前的例子便可以用自我实现预言理论来解释。

我们关于某一事件的期望往往会实现,因为它们会引导我们朝向期望的结果,恰如前面所举艾米莉的案例。即使你的期望是错误或有失精准的,它依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你的行为,从而达到期望效果,这便是“自我实现预言理论”的含义。

自我实现预言理论一直都在无意识中引导我们。设想,你正在为一场考试准备。如果你想表现得不好,你可能会触发一个自我实现预言机制并让考试失败,因为你想要满足自己内心的某种期望,如不学习。如果你必然要不及格,为什么还要去学习?

然而,如果你想要在考试中表现良好,你将会投入很多努力来迎合自己这种向上的期望,换句话说你会更努力地学习,或者做一些能让自己通过考试的事情,如注意饮食健康、保证睡眠充足等。

我对自己写作本书的最高期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写一本帮助你们发现一些有益又有趣的事的书。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种期望:这将是一本极好的书。虽然我并不是评判者,但我告诉你,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每天会花15个小时来写作这本书。我对这本书期望如此高,以至于我辞去了顾问的工作,专心写作。如果我对此期望不高,我不会为了写这本书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搞得筋疲力尽。为什么我会对你们说这些?现在你应该可以知道答案了,就是要向你们传达一种高期望值。


引导 / 期望值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