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精心选择山脉中的最高峰

2021年10月1日  来源:表象与本质 作者:[美]侯世达;[法]桑德尔 提供人:zhaotou97......

精心选择山脉中的最高峰

阿伦是一个美国人,他收到了一封邮件,里面说法国默剧艺术家马歇·马叟(Marcel Marceau)刚刚去世。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一位法国朋友,那位朋友对此深表遗憾。但同时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会有人特意发邮件告诉阿伦这件事。阿伦对这个反应感到十分困惑,说道:“什么?!如果埃菲尔铁塔今天早上塌了,难道不值得发一封邮件吗?”现在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推动着阿伦作出了这个漫画类比以及这个类比是如何实现的。

这件事的导火索在于这位法国朋友的反应,对于这件和法国息息相关的事,这位朋友对它的重要性提出了质疑。所以,阿伦想以一种生动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种态度的惊讶。最后,他把重点放在了马叟的知名度,而非其艺术才能。因为阿伦一直把马叟视作法国的一个代表人物,而且法国这一概念也在他的心中被高度激活,所以不难想象埃菲尔铁塔会作为法国文化标志这一范畴的典型例子浮现出来。

但是,为什么阿伦会选择一个没有生命的法国标志,而不是一些法国的名人,比如说,笛卡尔、拿破仑,或是路易十四?好吧,这其中有着许多内心的压力,它们是些模糊的限制,推向概念上明确的方向。首先,人们没有道理收到一封邮件宣告一件很久以前发生的死讯。再者,跳到一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可以更有说服力。回忆一下,为什么侯世达从用小木棍搅拌咖啡的领域,跳到了在湖中用标枪划船的领域。最后,他为什么没有选择勃朗峰、巴黎市,或是整个法国呢?因为,上述三个,任凭哪个消失了都将会是灭顶之灾。而埃菲尔铁塔塌了,听起来则真实得多。

很明显,不仅仅是一个,还有许多不同的漫画类比都适用于这个(或是任何)情境。所以,阿伦可能会说“要是双子塔被毁了,你会不会给我发封邮件”,或是“要是巴黎被核爆炸摧毁了,值得发封邮件吗”,还有“当约翰·列侬被枪杀的时候,如果有一通电话告诉我这件事,我会很感激”。上面的这些例子,都或多或少违背了前文对内心压力的假设。正是这些内心的压力引导阿伦作出了(或是选出了)“埃菲尔铁塔”这个漫画类比。但是,另一方面,上面每一个例子都有自己的逻辑,使其成为可以说出口的备选方案。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