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谋杀以外

2021年9月25日  来源:走神的艺术与科学 作者:(新西兰)迈克尔·C.科尔巴里斯 提供人:zhaotou97......

当然,并非所有的小说都是杀气腾腾的。很多小说描绘的都是日常生活,只不过冠以丰富的想象力来强化读者的理解,或加深其感情投入。我们可以漫游于书中人物的意识世界,体验感同身受的险境和危机。游戏和小说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评论。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不仅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的伦敦,也精心设计了情节以凸显穷人的生存状态,引发社会改革。狄更斯开辟了连载小说的先河,由此读者们开始殷切盼望每一次更新的内容——一种广播节目制作中惯用的技巧,之后又被应用于电视节目。他也完善了讽刺漫画这一艺术形式,塑造出令人过目不忘又夸张的人物形象,比如费金、尤赖亚·希普和匹克威克先生,等等。

正如古代小说中的诸神,现代小说中的人物也常常打破讽刺漫画的局限,具备超乎常人的能力。特别是儿童故事,随处可见会说话的动物、仙女和各种超自然的生物,《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巨大成功充分展示了这一点。不可思议的超自然现象能够被读者接受吗?也许想象力的超常发挥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可能发生的事情,虽然更多情况下是美好愿望得以实现的产物。如果我们会飞,变得无比强壮,能够用思维控制事情——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詹姆斯·邦德和超人的创造源于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一种关于拥有超凡能力的英雄们的传统。

小说,与其他的游戏形式一样,常常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大家或许会觉得小说中的内容不过是些幻想,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有些人认为,我们应该打消孩子们看漫画书或者看电视的念头,让他们帮忙洗洗碗或者收拾一下房间。尽管种种研究表明,小说可以唤起读者的共鸣,增进解读他人想法的能力,使我们更加了解他人。大脑成像可以呈现出阅读所激活的脑区和有关思维理论的脑区之间的重叠区域。在一项关于小说与非小说阅读量的对比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读者的共鸣现象与其小说阅读量呈正相关,与非小说阅读量呈负相关。最近还有一项名为“文学性小说阅读可以提升思维理论”的研究。如果想在社交界有所进展,做个书虫要比做个技术型的书呆子有用多了——不过需要重申一点,正如我在前一章讲到的,我们也需要能修理洗衣机、会装配电脑的人。备受尊敬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我们毕业时曾提到,相比仔细钻研实验心理学方面的学术期刊,小说的阅读其实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实用的心理学知识,而且学习过程也更加有趣。

当然,语言的用处不仅仅是分享故事,我们也用它来分享知识——虽然我发现在讲课的时候偶尔加一段故事更容易让学生们保持清醒。知识本身也常常具有故事性。比方说,近代物理学中就满是古怪又无所不能的实体,像介子、重子和夸克——当然还有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或许这些就是古代神话中的恶魔和诸神的现代版本吧。

如果有什么能够定义人类的独特性,那一定是讲述故事的能力,以及使其得以实现的语言的发明。正如我在前一章里所表明的,尽管其他动物(甚至包括老鼠)或许可以在有限的领域进行有限的精神漫游,但是故事让我们人类的精神生活得以延伸,变得无边无界。通过故事的影响力,我们学会了建造高楼大厦和大城市。语言本身的内容也变得愈加丰富,不再是单纯地讲述故事,而是包含数学的发明、计算机的强大力量、互联网的符号资源以及无所不在的移动电话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故事将叙述和游戏结合起来,使我们能够构建各种高楼大厦,真实的或者虚构的。我们的精神漫游早在我们能够以物理方式做到之前,就已经带我们奔赴月球、登陆火星了。

但是富于创造性的部分不仅仅来自于我们的记忆和故事,也有一些脱离我们意识控制的其他来源。

故事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