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失业的发明(2)

2020年7月16日  来源:卧底经济学 作者:[英]蒂姆·哈福德 提供人:frame99......

好吧。给我讲讲这么没必要的高工资是怎么降低成本的。

答案在于福特的离职率。1913年,引入5美元工资的前一年,福特工厂不得不雇用5万多名工人——但工厂只有13 500名员工。数以万计的工人辞职,他们的岗位不得不被替换。工人平均仅会待上3个月。在一个月——1913年3月——的时间内7 000多名员工因种种原因离开公司,超过了员工数量的一半。其中大多数是不辞而别:成为“五日工”。这个词专门用于形容那些连续5天旷工,被自动视为辞职的人身上。

如此高的离职率只是问题的表象而非实质。离职率可能是破坏性的,但并不十分严重,因为新员工很容易雇用,也可以很快进行培训上岗。深层的问题在于福特工人对工作非常不满:工时过长,工作单调乏味,工资很差,工厂老板们——根据内部资料显示——蠢得讨厌。因此,工人出现懈怠倾向,旷工,经常跟车间主管吵架,甚至扔扳手破坏生产线。当经济运行良好时,很容易在别的工厂找到类似的工作,所以没有工人担心被解雇。可想而知,这里的工作环境管理得并不好。

1912年,亨利·福特一直在跟珀西瓦尔·佩里(Percival Perry)讨论这个问题。佩里是福特在曼彻斯特特拉福德公园厂子的负责人,这是福特汽车公司在英国的唯一阵地。佩里告诉福特,自特拉福德公园工厂开始运营起,他就在执行每周约1.5英镑的现行工资率。这足以招聘到工人,但并不够那些工人养活家庭。这样一来,他们会因饥饿分心,缺乏积极性。所以佩里决定将工资翻倍,支付所有工人一星期3英镑的薪酬。他称这种做法为“高工资和直接工资”,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福特听了佩里的建议,然后回到底特律也使用了同样的策略。

亨利·福特采用佩里的“高工资和直接工资”政策带来了三个影响。首先,工人们的生活标准获得了提高,并有可能保证一个家庭的开销,同时在福特社会部的监督下,他们不太可能在喝酒上花太多钱。其次,工人可能会对福特汽车公司由衷地感激,因此全身心投入制造汽车的工作中。第三,福特的一天5美元工资制意味着工人的机会成本突然增加。他们在福特的工资是别的地方的两倍。因此,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努力按照指示工作。当时有工作记录写着,“工人们绝对温顺”。

正如特拉福德公园的之前的情况一样,此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正如你所期望的那样,劳动力离职率大幅降低,但真正的成功在于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福特支付给工人工资增加,但得到了更大的回报。工厂生产的汽车增多,盈利在经济衰退时期也保持了上升。

这很好。但这不能证明福特“发明”了失业。

好了,本章以简单的供求来谈论失业开篇,在某种意义上这很像亨利·福特在1914年前的安排。他所在的劳动力市场看起来就像经典教科书中描述的一样。在这种“完美”的劳动力市场,工人可以自由流动,雇主也可以。工资稳定在一个“现行工资水平”——用福特的对手的话来说——在该水平上,谁想要一份工作都可以找到。作为一个工人,如果想要休假,你可以采取恕不通知的做法离开工厂,然后直接前往海滩。(用福特的行话来说,你就是个“五日工”。)回来之后,你只需在旧雇主或别的雇主处再找一份工作——受雇于谁并不重要。你的老东家也不在乎你是否会离开,因为他很容易就能雇用到像你一样的工人。

现在,仍有一些类似的市场的工人不管现行工资水平如何,都愿意工作。但真实的劳动力市场其实已经完全不同:订立合同前,雇主和雇员都需要进行大量准备工作,特定企业的经验和培训会非常抢手,而且通常双方都会希望劳动合同能够长久。

因此,一天5美元的神秘之处不仅仅是个商业研究案例。它告诉了我们一些有关经济的重要知识。因为福特——或者更确切地说,佩里——发现了雇用工人时,使市场完美运转的因素并不一定符合商业直觉。

当福特设立了一天5美元工资制后,工人们不再像古典教科书中描写的那样,处于随时离职随时入职的完美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市场变得极不完美,不过这些工人们是幸运的一方。工厂薪酬远高于市场水平。工厂外面失业工人大排长队,忍受着警察低于冰点的水流冲击。失业者和工人们在技能或工作意愿方面没有区别,因此能留下来工作的工人们觉得自己很走运,所以他们会十分努力以保住饭碗。失业者则只是不走运而已。

经济学家称珀西瓦尔·佩里的“直接工资和高工资”政策为“效率工资”。效率工资比竞争市场的工资更高,但出于所有我们讨论的理由,仍然符合商业直觉。效率工资对很多人有利。对雇主来说,能够获得忠诚而积极进取的队伍。对工人来说,他们有份好收入。但由于效率工资高于供求相等时的工资,就引起了一个问题:雇主雇用效率更高的工人,往往会减少工厂所需的用工人数;同时,因为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条件,更多的人会想工作。这时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思路就派不上用场了——因此我们可以准确地预测出,基于商业逻辑,效率工资意味着更多的求职者和更少的就业机会。

因此我半开玩笑地说,亨利·福特“发明”了失业。当然,失业在福特之前就存在了,但福特体系是失业的新的重要来源。通过建立效率工资,他造就了想要工作但是由于运气不好找不到工作的人。你应该记住,下次有人说失业都是为游手好闲是不对的。

我明白了。所以,如果失业是纯粹的运气不好,那向失业者慷慨提供福利才是公平的。是吗?

呃——等一会儿。说不应该谴责失业者游手好闲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人的本性。如果盲目提高失业者的保障水平,就不得不提防,更多的失业人员将贪图安逸从而在找工作时投入更少的精力。

这两个因素——效率工资和失业保障——造成了经济学家所说的“结构性失业”。每个人都将失业归咎于经济衰退,当然在经济衰退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更多的工人下岗和更少工人得到雇用。但是,结构性失业一直存在,即使是在经济蓬勃发展时——这些人不能得到福特式的工作,因为工资被刻意提高了(或有时是因为《最低工资法》所设定的法定值太高),而且会有人想依靠失业保障生活而不愿工作,或者,至少是认为依靠几个月的失业保障来寻找想要的工作,而不是简单地有工作就做。

所以,我怎么能区别人们是因为经济衰退失业,还是因为这些结构上的原因失业?

这自然有困难。但一个有用的工具是“贝弗里奇曲线”,它以英国战后福利体制设计师,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的名字命名。曲线解释了职位空缺数目与失业率的关系。这是个负相关关系:职位空缺越多,失业率将趋于降低。想象一下,曲线从左上方(大量空缺职位,低失业率——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向右下方(空缺很少,高失业率——经济衰退)延伸。如果要衡量某一时点特定经济的职位空缺率和失业率,结果就是那个时点上位于贝弗里奇曲线上的点。

当经济进入衰退,或者开始恢复,我们可以看到该数据沿曲线移动——在运行良好时朝左上方移动,在运行不好时朝右下方移动。但是,如果结构性失业受到影响,我们预计该曲线将发生整体移动。比方说,你决定要向失业者支付极其高昂的失业保障。我们预计这将使得整条曲线向右移动。即使经济运行良好,从现在起失业率也将高于正常水平。更多职位空缺仍然与较低的失业率有关,但对于任何给定的空缺率,得到的失业率会更高。这就是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它可以体现在更高的贝弗里奇曲线中。

下面举一例子说明沿贝弗里奇曲线移动和整条曲线移动之间的差异。在美国,2008年的经济衰退前,失业率一直低于5%。到2009年秋天经济衰退时,失业率迅速上升到10%。这就是标准的沿贝弗里奇曲线移动的例子。到2012年,经济显示出复苏的迹象——越来越多的空缺职位出现。但它并没有按照之前的曲线向左上角移动,而是维持了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几乎从未低于8%。这不再是旧的贝弗里奇曲线。相反,新的更高的曲线产生了。换句话说,它说明这种失业大多是结构性而不是周期性的。如果是真的——这个断言有点为时过早——对美国而言这将是个坏消息。不管经济恢复如何,失业率现在都会比应有水平更高。这种悲惨的状况将一直延续,直到下一个结构性转变促使贝弗里奇曲线下移。

如果在发达国家间进行比较,你会发现形态各异的贝弗里奇曲线——也就是说,结构性失业的水平不同。例如,当经济形势一片大好,韩国和冰岛的失业率通常在3%左右,英国是5%,德国和波兰分别是10%和15%。整个欧盟的平均值约为8.5%,而富国的俱乐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是6.5%。如果想知道如何让失业率下降,只致力于解决经济衰退是不够的,你还必须知道,为什么结构性失业在不同经济体间的差别这么大。

经济学家们的结论是,“约会”是原因之一。

失业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