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参照点

2020年7月16日  来源:赢家的诅咒 作者:[美]理查德·泰勒 提供人:yandang18......

参照点

就如同在第5章所讨论的,利益与损失之间的区别在不确定状况下制定决策的描述性理论中,得到了重视。决策者并不像期望效用理论所设想的那样,把最终结果整合进他们的财富或既有的消费水平中来考虑。反倒是,相对于自然参照点,个体似乎将事件当成一种变化来做出反应。这个观察结果最先由马科维茨(Markowitz, 1952)提出,近期则由卡尼曼和特沃斯基(Kahneman and Tversky, 1979)重新提出。

参照点在跨期选择上也很重要(Loewenstein and Prelec, 1989a)。列文斯坦(Loewenstein, 1988)提出了下列参照点影响的证据。这个实验是以105名高二及高三学生为对象进行的。所有的受试者都会得到当地音像店7美元的礼券。这些学生预期收到礼券的时间不同,有一个星期、4个星期及8个星期。然后学生有一系列的二选一选择,他们可以维持原定的时间拿到礼券,也可以早点拿到(但是金额比较小),或者晚点拿到(金额比较大)。例如,预计4个星期后拿到礼券的受试者,被问到是否愿意交换一张8星期后的礼券,礼券金额的范围在7.10美元到10美元之间。实验者告诉受试者可以随机选取并执行他们其中的一项选择。

表7–1 提早及延迟消费的最低平均金额(音像店的7美元礼券)

数据来源:列文斯坦(Loewenstein, 1988)。

这个实验的设计使得我们可以检测参照点所扮演的角色。有些受试者被要求在“报酬的规模”及“从第一周延迟到第四周”之间做取舍,而其他的受试者则是在“报酬的规模”和“从第四周提早到第一周”之间做取舍。如果受试者没有受到参照点的影响,那么这样的变量操控将没有效果。实验的结果如表7–1所示。表中的数字为提早或延迟消费的最低平均金额。三项比较中,延迟消费的平均费用是提早成本的两倍以上,全部的差异在统计上都是显著的。过了预期日期之后的等待,受试者所要求的金额大于预期日期提前他们所愿意支付的金额(Benzion等人1989年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这个结果与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损失规避理论(见第5章的讨论)是互通的,损失规避的概念是,损失一定金额造成的负面效用,在绝对价值上明显地大于获得相同金额的正面效用。

损失规避也会导致对特定消费模式的偏好。当过去的消费水平成为未来消费的参照点,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可能偏好逐渐增加的消费模式。例如,列文斯坦和普瑞莱克(Loewenstein andPrelec, 1989a)向95位哈佛的大学生提出三个问题。第一,请那些学生在两顿免费的晚餐之间做选择(且是在一个月后的周五晚上消费):在时尚法国餐厅的晚餐,或在当地一家希腊餐厅的晚餐。大部分人都很偏好法式晚餐。然后,问他们愿意在一个月内还是两个月内享用法国晚餐。那些原来就选法式晚餐的人中,有80%偏好在一个月后享用而非两个月后,这显示出了正向的贴现率。第三个问题是假设给予受试者两份餐点,第一份是在一个月后,第二份是两个月后。受试者被问到偏好哪一种排序:一个月后希腊餐及两个月后法国餐;或是一个月后法国餐及两个月后希腊餐。此处,57%的法国餐爱好者选择先享用希腊餐。在标准的效用理论架构下,最后的这个反应显示出负的时间偏好率,与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不一致。然而,如果人们是以过去的消费来评估目前的消费,同时又是损失规避者,那么就没有不一致的情形。他们只是偏好随着时间逐渐增加的效用模式。

人们偏好逐渐增加的消费模式,这一点有助于解释劳动市场上的一个反常现象,即工资随着年龄增加而上涨,即使生产率不是同步提高(Medoff and Abraham, 1980)。例如,在许多学术机构中,薪水最高的教职员是那些年纪最大的,即使他们已经不再是最有生产率的。有两个最重要的标准解释,涉及特定人力资本及代理成本的模式。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企业提供随着年龄渐增的工资,是为了鼓励员工能留在这家公司久一点,以使他们充分回报公司之前对他们的训练。代理成本理论认为,企业提供给年长员工高于边际生产的工资,是为了防止员工欺骗及偷懒(员工若被抓到,就会失去工资与生产率之间差异的现值)。虽然这两个解释在有些行业中是有依据的,但弗兰克和赫琴斯(Frank andHutchens, 1990)的研究显示,在两种行业中观察到相同的工资模式,却不是传统的解释可以说明的,即飞行员及城市公交司机。以飞机飞行员来说,研究发现他们的工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大幅增加,生产率却不增加。虽然所有飞行员得到的训练其实都是一般性的,而在安全性(举例来说)上偷懒的飞行员会受到大自然严厉的处罚。以这个例子来说,随着年龄上升的收模式必定是因为对收入入增长本身的偏好。

这种偏好模式在列文斯坦和西邱曼(Loewenstein and Sicherman,1989)的调查中得到证明,调查的对象为在芝加哥科学及工业博物馆中的100位成年人。他们要求受试者在几个假设性工作中做选择,这些工作为期六年,除了工资模式不同之外其余都相同。所有的工作都是未贴现值相同,但是斜率不同。其中一个工作的工资是逐年减少的,而另一个工作的工资是每年相同,其他5个则是以不同的速率每年增加。撇开兴趣不谈,从其他的经济角度考虑实际上都是工资递减的那个工作最好。例如,如果受试者不喜欢该工作要辞职,或是在六年期满之前被解雇,工资递减的那份工作所给的总报酬都会比较多。尽管递减工资模式提供了选择的诱因,但只有12%的受试者最喜欢这份工作。另外12%的受试者偏好固定的工资模式,其他所有的受试者则是选择一种递增工资模式作为他们的最爱。

像这样的结果,总会让经济学家怀疑,受试者是不是因为搞错了才做这样的选择?的确,如果受试者经过经济论证的逻辑(递减的工资加上储蓄,一定优于其他选项),他们就会明白,对吧?为了检验这一点,经过有利于递减模式的经济推论说明,以及有利于递增模式的心理推论说明之后,实验者再问了一次受试者。结果这些推论的影响很小。偏好递增模式的受试者的比例只从76%降到69%。

对于递增模式的偏好,用上述讨论过的两种解释来说明是可以理解的:损失规避及自我控制。损失规避解释了为何员工偏好逐渐增加的消费模式(因为目前消费的效用决定于过去的消费)。成本较高的自我控制解释了为何员工会要逐渐增加的收入模式,因为他们不能从固定(或逐渐降低)的收入模式中,靠自己存到足够的储蓄,让他们能支付想要的渐增式消费模式。

跨期选择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