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03 重塑银行体系:央行与商业银行之分权

2020年10月10日  来源:智本社 作者: 提供人:dangji15......

奥地利学派最早意识到商业银行派生货币,并引发经济波动。当今世界多数货币都是由商业银行派生的,而不是央行直接发行的(理解问题的入口)。

米塞斯、哈耶克的商业周期理论更为根本地把握了经济危机的根源问题。米塞斯主张金本位,百分之百的准备金。哈耶克反对中央银行,主张自由银行制度,让货币供应与利率由自由市场支配。他晚年的《货币非国家化》提出货币发行机构私有化、市场化。

但是,他们的观点与历史并不相符。

自从第二银行被迫关闭后,美国经历了长达70多年的银行“裸奔时代”。结果,放任自流的金融市场出现了五次严重的银行挤兑危机。在1893年银行危机中,美国超过500家银行倒闭。1907年危机再次爆发,当时的纽约第三大信托投资公司可尼克波克破产,金融界人人自危,银行间关闭了拆借通道,引发挤兑危机。

在危机时刻,老摩根力挽狂澜,召集了华尔街大佬,向市场注入重金,稳住了局势。这次危机直接触发了美联储的诞生。这次危机让人们看到了人为救市的可能性。危机过后,美国参议员、老摩根的朋友尼尔森·奥尔德里奇起草了一份提案,希望组建一个中央银行,在紧急时刻向银行提供贷款,以稳定金融市场。1913年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美联储宣告成立。此后,美国银行频频破产的局面大有改观。

问题来了,中央银行到底是诱发了危机,还是稳定了金融市场?

可以看出,美联储组建的初衷是拯救私人银行,这一做法是效仿英格兰银行。《经济学人》传奇总编白芝浩最早在《伦巴第街》一书中提出:金融危机时,银行应给经营稳健、拥有优质抵押品的公司,以足够高的利率发放紧急贷款。这就是最后贷款人原则,也被称为白芝浩原则。

如今,世界各主要国家央行都存在有最后贷款人原则。2008年伯南克领导美联储救市时,也搬出这一原则为自己“脱罪”。

但是,最后贷款人原则可能引发道德风险,鼓励被兜底的私人银行大胆冒险,最后形成大而不倒之势。最近,在国会上,有议员质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联储到底是在拯救华尔街还是普罗大众?

到底要不要央行?央行该如何改革?

只有重塑货币理论,才能重构货币体系。

在米塞斯所主张的金本位制度下,货币扩张能力受限,货币作为权力中央的危害性没有那么大。但是,在信用货币时代,货币当局完全替代甚至超越了政府的干预之手。

哈耶克的做法是彻底地“放虎归山”,废除央行,让私人银行发行货币【9】。但是,货币具有明显的网络效应(外部性),自由竞争的结果是货币呈现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正如全球货币市场也是各国法币自由竞争,但因外部性,美元独领风骚。最重要的是,美国自由金融时代证明,如果缺少央行监管,私人银行竞相角逐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要不要央行的根本问题是,货币是公共用品还是私人用品。

货币,作为自由市场的共同契约,具有一定的公共用品特点。这就需要央行,但是如果央行的铸币权沦为公共用品,就很容易引发公地悲剧,人人搭便车。

所以,货币不能是彻底的公共用品,也不能是彻底的私人用品。央行不能彻底废除,也不能集大权于一身。

要解决非此即彼的问题,需要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交易费用,科斯发现了交易费用,而奥利弗·威廉姆森是集大成者。

威廉姆森在70年代撰写了《交易成本经济学》一书。他形象地将“交易费用”比喻为物理学中的摩擦力【10】。这个摩擦力是怎么来的?他认为源于人类两大天性:一是有限理性;二是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人的有限理性,是指人的知识、预见等是有限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是指交易者有可能背信弃义、合同欺诈、逃避责任、寻租、钻空子、敲竹杠等,并从中谋取最大利益。

基于这两大天性,人们需要确立合约与制度。合约履行、制度监督,这就产生了交易费用。回到央行这个问题,货币的发行、流通,需要规则,这就是货币制度;需要监管,这就需要央行或货币管理部门。

美国自由金融时代过度相信自由市场的声誉机制和惩罚机制,忽略了交易费用,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疯狂,盲目投机主义泛滥,诱发多次银行倒闭潮。

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自由市场的声誉机制和惩罚机制无法达成帕累托最优。只有建立有效的制度,促使私人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自由市场才能达到最优效率。

因此,央行存在是有必要的,且基本职责是确定货币制度和监管货币发行。货币制度是公共用品,央行是公共机构。

但是,铸币权应该交给央行还是自由市场(商业银行)?

我们继续看威廉姆森的理论。威廉姆森认为,除了以上两个人为因素外,还有三种特定交易会产生交易费用。它们分别是资产的专用性、不确定性的程度和交易的频率。比如,大众消费品,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低,适合自由市场。又如城市水电,高度专用性资产,且企业内部缺乏经济效率的,适用于政府组织。

那么,货币属于哪一类资产?应由哪类组织掌控?

现代银行体系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分离,前者属于公共机构,后者属于自由市场。货币业务更符合威廉姆森所描述的中间状态:即自由市场与公共机构内部化合作。

具体来说:央行是公共机构,负责确立货币制度,掌控货币发行规则,监管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私人机构,负责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货币制度是公共用品,但货币是私人用品。

可以看出,货币发行的规则制定权和监管权在央行手中,但货币的发行权,包括供应规模和利率,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银行业务是交易费用和交易风险极高的业务,央行需要设立严格的规则监管商业银行。

较接近这一模式的是香港的银行系统。香港没有央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扮演了监管角色,它不负责发行货币,但确定货币发行规则。

香港金融管理局采用百分之百外汇准备金发行机制。汇丰、渣打、中国银行(香港)三家商业银行向金融管理局缴纳一定数额的美元,换取等值的港元“负债证明书”后,才能增发港元现钞。

当然,金管局也会采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段干预市场,但目的并非控制汇率或货币发行量,而是确保汇率固定在7.80港元兑 1美元上。

可见,香港的银行体系将货币供应数量及利率交给了自由市场,由三家相互竞争的商业银行来决定。这是公共机构与自由市场力量的有效结合。自1983年以来,这一套制度执行的非常成功,确保了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

将货币发行权回归到自由市场,商业银行能否比央行更合理地配置货币,更好的掌控货币供应量,让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保持一致。这才能回归到哈耶克所界定的真实储蓄。只有真实的储蓄,而非超发的货币,拿来投资才可能创造真正的财富。

最后,基于威廉姆森所说的人类天性中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以及特定交易,央行需要严格监管商业银行。

重塑全球银行体系,经济才能重返繁荣之路。

参考文献:

【1】分级的消费,李奇霖,粤开证券研究;

【2】商业性质概论,理查德·坎蒂隆,商务印书馆;

【3】创新进攻者的优势,理查德·福斯特,中信出版社;

【4】货币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商务印书馆;

【5】利息与价格,克努特·维克塞尔,商务印书馆;

【6】价格与生产,哈耶克,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7】哈耶克大战凯恩斯,尼古拉斯·韦普肖特,机械工业出版社;

【8】知识分子为什么反对市场,哈耶克,吉林人民出版社;

【9】货币的非国家化,哈耶克,海南出版社;

【10】交易成本经济学,奥利弗·威廉姆森,人民出版社。

金融 / 实体经济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