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意识的层次

2020年8月20日  来源:贪婪的大脑 作者:[英]丹尼尔·博尔 提供人:naike39......

意识的层次

自我意识是与意识密切相关的一个论题。一些理论家声称,只有在我们意识到自我的时候,才能说是真正具有意识;我们对自我的感觉是意识最重要的成分。这些科学家还认为,意识的产生与使自我变得更复杂的进化压力有很大关联。

自我意识这个术语让人费解,它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意思。首先,一种较为朴实的定义是,自我意识只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一种动物意识到自己与周围其他有生命及无生命的物体是不同的,而且这种动物根据这个基本的想法进行思维与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生物都必须会做这种概念区分(这种区分能力与意识无关),这样的话,一种生物如果恰好具有意识,就会自动拥有这种自我意识。这点对我们来说,好像不值一提。这说明,我们将自己与宇宙中其他东西明确区分开来,而这种区分在我们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了。根据这种定义,自我意识不是意识的必要成分;相反,具有遗传特性的、有意识的动物只是碰巧具有自我意识。

实际上,连体双胞胎塔蒂亚娜和克丽丝塔就可以拥有不属于她们自己的意识经验,这初步证明意识与自我意识并不是总是连在一起的。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偶尔可以感受到某些经验,但是这些经验不属于我们。

一些精神病案例也暗示意识与自我意识可以分开。例如,某些患有多重人格障碍的病人认为他们的很多经验属于其他人格。一个病人曾说:“乔伊很快乐、很顽皮,当我沮丧的时候,她就变成我。有时候这会让我开心,但有时候只是乔伊自己开心,我还是很烦恼。”这里患者说的是让自己心情变好的方法,她让自己的另一个身份来感受她的经验。

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具有争议的病症,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些患者编造了另外的人格,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过去创伤的影响。争议较少的一种类似病症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标志之一是确信自己头脑里的想法不是自己的。换句话说,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相信,他们的某些经验至少有部分是属于别人的。

虽然这些证据都是间接的,但至少说明经验和自我意识不是那么密不可分,重申了一种可能性:经验和自我意识表面上看起来不可分离,可能只是出于偶然。

但是,很多人以一种更为抽象的方式使用“自我意识”这个术语。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自我意识指意识到自己这个人(有着特定身体、面孔、人格面具等)。对这种形式的自我意识进行测试的主要方法,是看能否认出镜子中的自己。但这个定义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自我意识究竟是意识产生的原因,还是仅仅是意识的一个结果?

对动物来说,认出镜子中的自己是一种很强的本领,需要很高的智慧。动物平时遇到的都是其他动物,因此它很自然地会认为镜子中出现的也是其他动物。动物要明白镜子里的影像就是它自己,需要知道以下几点:镜子里的那个动物摸上去很不一样,又冷又硬;镜子里的动物闻起来没有气味;镜子中的房间和它自己的房间一模一样;每次它做一个动作,镜子里的动物也做一模一样的动作;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动物能这么快地模仿它的动作。

实际上,实验情况还要复杂。为了证明动物确实认出自己在镜中的影像,这个动物除了知道上述几点以外,还需要完成一项任务:通常会在动物头部的某个位置用彩色染料涂上一个圆点(圆点的位置要选在动物正常情况下看不到,但在镜子里很容易就能看到的地方,通常是在额头上)。研究者获得自我意识的证据的条件是:动物不仅要认出镜子中自己的影像,还要知道这个圆点是后来涂上去的,原本脸上没有这个圆点,最后它会去摸脸上的圆点。

作为一个热爱自己专业的认知神经科学家,我在女儿出生后不久,多次让她做镜像自我识别实验,还时常鼓励她在镜子前面玩。开始我以为她能认出镜子中的自己。例如,有几个月的时间,她对其他婴孩保持警惕心,却不怕镜子里的映像,会兴奋地接近镜中的映像。但这证明不了什么。在她将近14个月大时,我在给她做的测试中获得可靠证据:她对着镜子,试图擦去额头上的彩色圆点。她的这个动作不够熟练,由此可见,在镜像自我识别实验中,利用镜子中的视觉反馈(而不是利用动觉或直接的视觉)来识别自我,比起任何其他复杂的要求都更不自然,也更有难度。

当然,作为一个勤勉的科学家,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我多次重复这个测验。在刚开始的几次测试中,我女儿注意到了脸上的变化,因为她看着圆点笑了,但并没有马上擦去圆点(她还可能有点喜欢)。在开始几次测试中,我要哄她将脸上的圆点擦去,她才会照做。但是在后面的测试中,不需要我提醒,她会主动对着镜子擦掉圆点,似乎这是一个好玩的游戏。这说明,动物由于很多因素不能通过镜像自我识别实验,即使它完全有能力可以通过测试。

因此,要证明认出镜子中的自己,需要符合很多复杂的条件。只有具备相当高的智力水平、高层次的意识、正确引导的动机,才能通过测试。从这个意义上讲,自我意识很可能是强大的智力与丰富的意识的副产品,而不是智力或意识产生的原因。

在我看来,自我意识的最后一层意义最有意思,指你意识到自己的意识。比如,我看着女儿熟睡的时候,不仅感到爱和骄傲,而且意识到自己有这些情感。我会想:“看,现在我正在体验爱与骄傲的情感。”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感觉的时候,我们都有自我意识,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探究自己的体验,好像在一个更高的意识层面探查自己体验到的感觉。很多理论家,尤其是那些爱好哲学的理论家,认为这种高阶意识才是唯一重要的意识。

这一理论有不少地方让人困惑,但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要说明:符合这个标准的意识形式比我们认为的要少很多。毫无疑问,我们具有极其丰富的意识,但这种对自己的意识进行深入了解的意识形式是极不可靠的。

从某些角度看,我们都害怕做决定,因为更为原始的动力使我们倾向于思考眼前的事情,并采取行动。所以我们只活在当下,而不顾下个月、明年或10年后会怎样。有些人很容易由于强烈的愤怒或妒忌而失去控制,会被这些情绪操纵而采取行动,但同时却觉察不到自己的这些情绪。我们可能会专注于使我们感到愤怒的对象,而注意不到其实我们在生气这个事实。

意识不到自己的情感和动机是几乎所有精神病的重要特性之一。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虚妄的;抑郁症患者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急躁或闷闷不乐的情绪,直到抑郁症再次发作。

当然,这肯定不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连贯的、高效的功能模式,至少在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情感的时候,我们不具备真正的自我意识。然而,我们有很多时间意识不到自己正在经历的情感,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去注意这些情感。毕竟,情感引导我们转向某些物体或行为,我们很自然会关注这些物体或行为,而忽视了自己的感受。如果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停下来关注自己的情感,并分析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这种做法很不自然,尽管通常会很有用。

感觉的情况又如何呢?我们是否也意识不到自己的知觉?最近一项研究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实验过程如下。让实验参与者看一组6个条纹圆圈,然后看另一组同样的圆圈。其中一组中有一个条纹圆圈的颜色比其他圆圈鲜艳一点。参与者首先猜测这个特殊的圆圈属于哪一组,然后对自己答案是否正确做一个评估。实验人员会根据参与者的表现,调整实验的难度,即调整那个特别的圆圈被觉察到的难度,使所有参与者的准确率维持在71%。这个数字比随机猜中的几率要高很多,要达到这个准确率还是有难度的。将准确率固定在一个数值上,意味着唯一的可变因素是参与者对自己所做决定的信任度。那些感觉很敏锐的参与者,在给出正确答案时,自信心会提高;给出错误答案时,自信心会降低。实验结果让人惊奇:虽然参与者已经能很熟练地完成任务,但是很多人的自信心与准确性不相符:他们相信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是错的;或者他们对自己答案没有信心,答案反而是对的。

我仔细考察这个实验的细节,首先问了实验设计者史蒂夫·弗莱明一个问题:那些不擅长猜测自己想法的参与者,是否在某些方面有障碍。要知道这个答案很容易,弗莱明已经对此做了大量分析,但没发现什么。那些参与者具有基本的感知能力,除了不擅长觉察到自己的知觉,其他任何方面都与另外的参与者一样聪明。

因此,尽管我们有能力在一个高层次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并不等于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擅长这么做。事实上,有些人在其他方面都很正常,也具有正常的意识,但却特别不擅长解读自己的想法。

这种高级别的自我意识,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表现得很不一样,这点不足以反驳该理论。尽管我们觉得自己在清醒的时候完全具有意识,很可能我们的看法是错误的,我们真正具有高级别的意识的时间是很有限的。

我们认为自己清醒的时候都具有意识,这种想法很可能是错误的。这个理论从技术上讲是可能的,但是它的另一个特性让人很困惑。如果我什么都不想,只是盯着一面空白的墙,这时我明显能意识到这面墙,但我好像对这一感知没有什么想法。那些高阶意识理论的支持者会说,关于我对墙的基本感知,我肯定具有更高级别的想法或感知,因为要意识到这面墙,我必须要有高级别的想法或感知,即使我自己没有感觉到这一点。这样的话,这个理论就有可能陷入循环论证的危险,或者它只是个空洞的理论,我们还是不清楚如何通过实验证明或者推翻这个理论。

高阶意识理论的另一问题在于对意识功用的表述。大卫·罗森塔尔是这个理论的主要拥护者,他认为这种高阶意识引出的一个结论是:意识没有作用或优势,因为我们的认知技巧是在低于意识的级别获得的,而知识是从高于意识的级别被动地获得的。所以,意识没有进化层面的意义,也不能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有无数的证据可以用来反驳这种观点:任何复杂的学习形式都离不开意识,而这点本身是对高阶意识理论最有力的反驳。

据我所知,这个理论对意识机制的讨论在一种说法面前停滞不前了。按照这种说法,自反性认知(reflexive cognition)——如具有关于某种感知的想法——是意识产生的原因。这个说法没有从心理学角度或者根据大脑运作情况来解释“感知”与“想法”的意思,没有详细说明高阶意识与低阶意识如何交流的;没有解释意识是如何与自反性认知等同,以及等同的原因;没有说明高阶意识如何进行信息处理,高阶意识有何进化基础,以及高阶意识这个概念有何作用。

科学的方法应该更为具体、深刻。例如,我在这一章概述了注意如何成为意识的一个关键成分,尽管我有时会讨论意识的其他成分。不管是在心理学领域,还是生物学领域,注意都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对注意的研究让人怀疑高阶意识有无存在的必要,注意的过程表明,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意识可能在神经元战争中产生,神经元战争按胜者通吃的规则在无意识中进行。注意使信息处理成为意识的主要任务,并说明意识是大量数据过滤和提炼过程的产物。

所以,各种形式的自我意识只是高深的智力与丰富的意识生活的副产品,而不是意识产生的原因。我们的情感和感觉都很重要,使我们能够生存下去。从意识的角度看,它们只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另一种形式的信息,是我们意识到上百万种经验的一部分,有很多经验与我们的情感和感觉无关。

我不赞同那些将自我意识放在首要位置的理论,尤其是高阶意识理论,但是其中有一点我是赞成的。意识到自我,或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可能是意识的副产品,然而这个副产品却有深刻意义。对自我的意识属于重要的意识现象,属于很高的概念层次,处于思想金字塔的顶端。在概念的分层中,意识处于顶端。这使我们体验到的不是一些枯燥的原始数据,而是具有各种模式的生动的信息,这些信息蕴含着意义,使我们能毫不费力地了解周围世界。

在这里,我要结束对意识内容的选择机制的讨论,这一章余下部分将讨论意识内容本身。我会一再强调,建构和操纵这些错综复杂的知识对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模式 / 意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