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3章 重新设计大脑

2020年8月18日  来源:重塑大脑,重塑人生 作者:(美)诺曼·道伊奇 提供人:naike39......

重新设计大脑 科学家改变了大脑的知觉、记忆、思考和学习

迈克尔·梅策尼希(Michael Merzenich)是20个神经可塑性仪器发明和革新背后的推手。我现在正在去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萝莎(Santa Rosa)访问他的路上。他是最常被其他神经可塑性研究者称赞的人,也是到目前为止,最难追踪的人。当我发现他会去得克萨斯州出席会议时,我专程去得克萨斯州并坐在他旁边才终于约定这次旧金山的见面。

“用这个电子信箱的地址。”他说。

“假如你又不回信怎么办呢?”

“锲而不舍。”

到最后一分钟,他将我们会面地点改到他在圣塔萝莎的别墅。

梅策尼希值得我这么辛苦地追踪。

爱尔兰的神经科学家罗伯森(Ian Robertson)曾经称他为“大脑可塑性的世界第一把交椅”。梅策尼希的专长是训练大脑处理某些信息的特殊区域来重新设计大脑(他称之为大脑地图),以加强人们思考和知觉的能力,增进他们的心智功能。他也比别的科学家让我们看到更多大脑处理信息区块的改变。

他的别墅是他休息充电的地方。这里的空气、树木、葡萄园很像直接从意大利托斯卡尼(Tuscany)移植到北美洲的。我那天与他的家人共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晨我们出发去他在旧金山的实验室。

那些跟他一起做研究的人叫他“莫兹”(Merz),以与whirs和stirs同韵,当他开着他小小的敞篷跑车去参加会议时(他下午有两个会议),他的灰色头发在空中飞扬,他告诉我许多他印象最深刻的记忆是有关科学想法的讨论。他今年61岁,后半生都奉献在科学研究上,我听见他沙哑的声音在手机上与人侃侃而谈,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当我们过旧金山大桥时,他付了过桥费,他本来是不需要付的,因为太投入实验观念的讨论,他忘了他是根本不必付的。他有几十个合作者,同时在做几十个实验,他也同时创办了好几家公司。他说自己是“离疯狂只有一步”。当然他没有疯,但他是专注和不修边幅的奇怪组合。他生在奥瑞岗州的黎巴嫩市(Lebanon),是德国人后裔,他的名字是条顿语,他工作的态度是严峻、努力不懈的,说话的方式是美国西岸人那种轻松自在、实话实说。

学习可以改变大脑地图

把神经可塑性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给别人看,说服别人,梅策尼希是第一大功臣,他大胆地宣称大脑练习会像药物一样有效,可以治病,甚至连对精神分裂症都有效。他认为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都有这种可塑性,即使老年人,也可以改善他的认知功能,例如学习、思考、记忆和知觉。他最新的专利是让成年人不用死背就能学习语言的技巧。梅策尼希认为在正确的情境下学习新的技巧可以改变大脑地图中千百万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结。

假如你对他的话有所保留,请记住,他治愈过许多过去认为不可治疗的病人。在他刚出道时,他和他的团队设计了现在最广为应用的耳蜗移植(cochlear implant)来帮助天生聋哑的孩子听见声音,他目前在帮助学习障碍的孩子改进他们的认知与知觉,这些技术已经帮助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以大脑可塑性为中心的计算机程序叫作“Fast ForWord”(取fast forward的谐音,本来是指录像带快速往前倒带)。他把这个计算机程序伪装为计算机游戏,令人惊讶的是改变发生得很快,有些一生都有认知困难的人在30~60次的治疗后就已经进步了很多,这个程序意外的收获是他发现可以帮助自闭症的孩子。

梅策尼希宣称学习与大脑可塑性的法则相配合时,大脑的心智机械(machinery)部分可以得到改进,我们的学习会精准很多,速度和记忆也会增加。

很显然,当我们学习时,自己的知识会增加,但是梅策尼希宣称我们同时也改变了大脑学习机制的结构,增强了它的学习能力。大脑不像计算机,大脑可以不停地适应环境,替自己升级。

“大脑皮质这个大脑外面薄薄的皮层,”他说,“是有选择性地精致化它的处理容积使人能做好手边的作业。它不是只有学习,它是学习如何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梅策尼希所形容的脑不是一个没有生命、任由我们填满的容器,它是一个活生生的东西,有自己的胃口,只要有恰当的营养和练习就可以生长,可以改变自己。在梅策尼希的研究之前,人们认为大脑是一个复杂的机器,有着不可改变的记忆容量、处理速度和智能。梅策尼希证明了上面每一个假设都是错的。

梅策尼希一开始并不是要研究大脑是怎么改变的,他只是不小心碰到这块领域,发现大脑可以改变它自己的功能地图,虽然他并不是第一个发现大脑有可塑性的科学家,但是他的实验使主流的神经科学家接受了大脑的确有可塑性。

大脑地图与外界相呼应

要了解大脑地图如何才能改变,我们先要了解大脑地图是什么。最早提出这个观念的是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蒙特娄神经学院(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的神经外科医生潘菲尔(Wilder Penfield)。对潘菲尔医生来说,找出病人的大脑地图就是找出大脑不同部位的表征和功能──这是典型的大脑功能区域特定论者的看法。他们发现额叶(frontal lobe)是大脑运动系统的所在地,它启动并协调我们肌肉的运动。额叶后面的三个脑叶——颞叶、顶叶和枕叶,这些是大脑的感觉系统,处理各个感觉受体(眼睛、耳朵、触觉受体等)送到大脑的信息。

潘菲尔花了很多年的时间,画出大脑处理感觉和运动的区域,他是在替癌症和癫痫的病人开刀时记录下来的,因为这些病人在开刀时可以保持清醒。我们的大脑没有痛的感受体,在把脑壳打开后,可以保持清醒,不会感到痛。运动和感觉区都在大脑皮质上,所以可以很容易用探针来测量。潘菲尔发现当他用小电极来刺激病人的感觉皮质区时,病人身体的某个部位会有反应。潘菲尔用微电极探针来帮助他区分健康的组织和不健康、应该切除的肿瘤或病变组织。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的手被碰触时,一个电信号会经过脊椎进入大脑,通知在大脑地图区的细胞手感觉到碰触,潘菲尔发现他可以经由刺激大脑地图区的细胞让病人感受到他的手被碰触──虽然并没人碰触病人的手。当他刺激地图区的另一部分时,病人感到手臂被碰触了;再另一部分,则是脸。每一次他刺激地图区的某一部分,便询问病人感觉到什么,以确定他没有切除掉好的、健康的组织。在经过很多次这种手术之后,他绘出了身体各部分在大脑的表征部位。

他也做了运动地图。通过刺激这个地图的各个部位,他找出了掌管病人手、脚、脸及其他肌肉运动的部位。

潘菲尔最大的发现是感觉和运动的大脑地图是跟外界相呼应的,跟真正的地理地图一样,也就是说,在身体上相接近的部件,在大脑地图上的位置也是相邻近的,如大拇指旁边是食指,食指旁边是中指,中指旁边是无名指,无名指旁边是小指,在大脑的运动皮质区的5个手指头表征排列的次序也是一模一样。他同时发现,当他碰触大脑皮质的某个区时,病人会想起童年往事或像梦一样的情境,这表示高层心智的活动也储存在大脑地图中。

潘菲尔的大脑地图影响了好几个世代的大脑观念。但是因为科学家相信大脑不能改变,他们假设而且被教导,这个地图是固定的、不能变动的、有普遍性的(每一个人的都一样),虽然潘菲尔本人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梅策尼希发现这些地图既不是不可改变,也不是每个人都一样,而是因人而异。在一系列的研究中,他显示大脑地图会因我们一生所从事的职业和行为而改变,但是要证明这一点,他所需要的工具要比潘菲尔的电极精细很多,他要一个能够侦察到几个神经元产生改变的工具。

画出大脑地图

当梅策尼希还是波特兰大学(University of Portland)大学部的学生时,他和一个朋友利用电子实验室的仪器检视昆虫神经元内电子的活动。这个实验引起一个教授的注意,他很欣赏梅策尼希的天才和好奇心,把他推荐到哈佛(Harvard)和约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大学的研究所。这两个学校都接受了他,梅策尼希决定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念他的生理学博士,因为他想跟当时最伟大的神经学家蒙特卡索(Vernon Mountcastle)做研究。蒙特卡索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表示可以用新发明的微电极来研究神经细胞的电流活动。

微电极像针尖一样小到可以放在神经元内来侦察到单一神经元的发射,神经元的信号会通过微电极传送到扩大器,然后到示波器的屏幕上,梅策尼希主要的发现都是靠微电极来研究的。

这个划时代发明使得神经科学家得以译码神经元之间的通信。一个成人大脑中有上千亿个神经元。如果用潘菲尔的那种电极,科学家可以观察到几千个神经元一起发射,但是用微电极,科学家可以窃听一两个神经元的私语。微电极的大脑地图比现行大脑扫描的图准确1000倍。现代最先进的大脑扫描仪器可以侦察到几千个神经元在一秒钟前共同的活动。但是一个神经元的电流信号只有1‰秒左右,所以大脑扫描会失去非常多信息。不过微电极没有取代大脑扫描,因为它需要非常精细的手术,必须用微电子显微镜来做才行。

梅策尼希马上看到这个工具的用途。要找出大脑处理手部感觉的区域,梅策尼希会把猴子感觉皮质区上的脑壳切除一小块,露出1~2毫米的细缝,然后把微电极插入感觉神经元的旁边,手术完成后,他轻拍猴子的手,直到他碰到手的某一部分(比如说,手指)引发大脑的神经元发射,他记录代表手指尖端神经元的位置,在地图上画下第一点,然后他再移动微电极,把它插入另一个神经元的旁边,轻拍猴子的手,找到引发那个神经元活化的位置,把它记录下来,这样做直到他画出整个手的位置图。一个简单的地图需要500次的微电极插入,要好几天的时间,梅策尼希跟他的同事做了几千个这种手术才画出大脑的地图。

发现“关键期”

在这个时候,一个重要的发现被报告出来,永远地改变了梅策尼希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当梅策尼希开始用微电极来研究大脑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发现非常年幼的动物大脑有可塑性:休伯(David Hubel)和威塞尔(Torsten Wiesel)和蒙特卡索一起研究,他们用微电极来找出视觉皮质的地图以了解视觉信息是怎么处理的,他们把微电极插入小猫的视觉皮质,发现不同的视觉区域处理不同的信息,如直线、横线、角度以及物体移动的动作和方向。他们同时发现大脑有关键期(critical period)——从3~8周,一只初生的小猫在这期间内一定要接受到视觉刺激才会正常地发展。在这关键期的实验中,休伯和威塞尔把小猫的一只眼睛缝起来,所以这只眼睛没办法接受到任何视觉刺激,过了关键期之后,给小猫的眼睛拆线,他们发现视觉皮质本来应该处理这只眼睛送进来的信息的地方没有发展,使这只猫一辈子都是独眼龙,这只眼睛本身虽然是好的,但是因为视觉皮质那块区域没有发展,这只眼睛就一辈子看不见了。这表示小猫的大脑在关键期是很有弹性的,大脑的结构会因经验而改变。

当休伯和威塞尔在检查这只小猫看不见的那只眼睛的大脑地图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没有想到的大脑可塑性:没有信息进来的那个大脑区域并没有在那儿闲着没事干,它转去处理看得见的那只眼睛送进来的信息,这好像大脑不愿意浪费任何可用的地方,它重新建构了神经回路。这是大脑在关键期有可塑性的另一个指标。因为这些研究,休伯和威塞尔拿到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们虽然发现了大脑的可塑性,却仍然非常支持大脑功能区域特定论,认为大脑在过了关键期以后功能就固定了。

“关键期”是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上最著名的发现,科学家很快就发现其他的大脑系统也需要环境的刺激才能发展,而且好像每一个神经系统都有它自己的关键期,或是说开窗期(window of time),在这时期特别有可塑性,对环境特别敏感,大脑在这个时期快速地成长。例如语言发展有关键期,始于一出生,终止于8岁到青春期之间。青春期之后,这个人学习第二语言没有口音的机会就大大地减少了。事实上,在关键期过后所学的第二语言与母语处理的地方不同?[1]??。

关键期的看法也支持了生物环境学家洛伦兹(Konrad Lorenz)对小鹅的观察。小鹅孵出后15小时到3天是它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期它只看到人类,那么就会与人类形成终身联结而不是与母鹅。洛伦兹成功地使一群小鹅跟着他走,他把这个历程叫作“铭印”(imprinting)。事实上,心理学上对关键期的看法始自弗洛伊德,他说我们发展的时间窗口开得很短,我们必须在这个时期有某些经验以后才会发展正常。这个时期是塑造期,形成以后一辈子的我们。

关键期的可塑性改变了医疗上的方法,因为休伯和威塞尔的发现,天生就有白内障的孩子不再变盲了,现在他们在婴儿期就开刀,使大脑能得到它发展的必要刺激。微电极的实验已显示可塑性是童年毋庸置疑的事实,大脑的可塑期看起来也像童年一样,是很短的。

[1]?这一点目前并没有定论,韩国人Park所做的第二语言实验显示母语与第二语言处理的大脑位置有9毫米的差距,但是这个实验并没有被别的实验室所验证。——译者注

成人大脑也有可塑性

梅策尼希第一次窥视到成人大脑的可塑性是很偶然的。1968年完成博士学位后,他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桥校区跟伍尔西(Clinton Woolsey)做博士后研究,伍尔西是潘菲尔的同学。伍尔西请梅策尼希指导两位神经外科医生保罗(Ron Paul)医生和古德曼(Herbert Goodman)。他们3个人决定看一下假如手的一条周边神经剪断了,然后又开始长时,大脑会是什么情形。

读者需要知道我们的神经系统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央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这是整个神经系统的司令部,发号施令及控制的中心,当时人们以为这个部分是没有可塑性的;另一部分是周边神经系统,它把信息从感觉器官的受体送到脊髓和大脑,也把信息从大脑和脊髓送达肌肉和器官。人们很早就知道周边神经系统有可塑性,假如你不小心切断了手的神经,它会再长出来。

每一个神经元有三个部分。树突(dendrite)是长得像树枝一样的神经分支,它接收别的神经元送过来的信息。这些树突都连到细胞体(cell body)上,细胞体中有DNA,它维持这个细胞的生命。最后一部分是轴突(axon),它像个电缆一样,送出信息。轴突有各种长度(从大脑中的微电子显微镜才看得到的长度,到6英尺长的从脑通到脚的长度)。很多人把轴突比喻成电缆是因为它们会输送电流,速度都很快(每小时2~200英里?[1]??),把信息送到邻近神经元的树突上。

神经元可以接收两种信号:使它兴奋的和使它抑制的。假如一个神经元接收到足够的兴奋信号,它会送出它自己的信号。当它接收到足够的抑制信号,就比较不可能发射或送出任何信号。轴突并没有真正接触到邻近神经元的树突,它们中间有一个很小的缝隙,叫作突触(synapse)。一旦电流信号到达轴突终点时,它会引起一种神经传导物质释放到突触,这个化学信使飘浮过突触,到达邻近神经元的树突,使它兴奋或抑制。当我们说这个神经元重新设定(rewire)它自己时,我们指的是突触的改变,即加强、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或减弱、减少这些联结。

梅策尼希、保罗和古德曼想要探索一个大家都知道但都不知其所以然的中央和周边神经系统的互动情形。当一个大的周边神经(有许多轴突)被剪断时,有的时候,在重新长出来的过程中,神经元的轴突会交叉。当轴突依附到错的神经元时,这个人会感觉到错误的功能区域,即明明碰触的是食指,病人却感觉是拇指。科学家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在重新成长的过程中,神经被“洗牌”弄错了,把食指的信息送到大脑地图中大拇指的地方去了。

当时,科学家对大脑和神经系统模式的认知是身体皮肤的每一点都有神经,它把信息送到大脑地图某一个特定的点,这个点是一出生就已固定的,所以大拇指的神经永远是直接把信息传到大脑感觉地图大拇指的那一点上。梅策尼希他们接受“点对点”的大脑地图模式,很天真地去记录周边神经重新洗牌后大脑内部会怎么样。

他们很仔细地用微电极找出好几只青春期猴子的手部大脑地图,把连接到手的周边神经剪断,然后立刻把断面缝得很接近,但是没有真正密合,希望这条神经的许多轴突在神经重新生长时,会交错连接。7个月后,他们重新绘制这些猴子的大脑地图,以为会看到非常杂乱的大脑地图,想不到新地图几乎完全正常,没有像他们想象的碰触食指会引起大脑地图中大拇指部位的活化。

“我们看到的事情,”梅策尼希说,“太令人震惊了,我完全不理解。”它在大脑中仍是体内体外一对一呼应的排列,好像大脑把交叉的神经信号又重新整理回来了。

[1]?1英里=1609.344米。——译者注

大脑地图是动态的

这个发现改变了梅策尼希的一生,他发现他自己以及主流的神经科学,都误解了大脑如何形成地图去代表身体和世界。假如大脑地图能够因不正常的输入而去校正自己的结构,那么以前普遍认为系统是固定不可改变的看法一定是错的。大脑一定是有弹性、可改变的。

那么大脑是怎么改变的呢?梅策尼希注意到新的大脑地图与旧的有一点点不同,功能区域特定论者的看法是每一项心智功能都是在大脑的同一个区域处理,这个看法如果不是错的,就是不完整的。梅策尼希该怎么办呢?

他回到图书馆去寻找跟功能区域特定论不合的实验证据。他发现1912年布朗(Graham Brown)和谢灵顿(Charles Sherrington)就发现刺激运动皮质的某一点会引起这只动物弯曲它的腿,下一次刺激会伸直它的腿,这个实验淹没在科学文献的大海中,其实它已指出大脑的运动地图和某个动作并没有一对一的关系。1923年,赖胥利(Karl Lashley)用非常粗糙原始的探针,发现刺激猴子运动皮质区的某处,会观察到某个动作出现,他把猴子脑壳缝起来让它休息几个月后,重新再做这个实验,再刺激同样的地方,却发现猴子作出的行为改变了。根据当时哈佛伟大的心理学史教授波林(Edwin G.Boring)的说法:“今天的地图明天就没有用了。”?[1]??

大脑的地图是动态的。

梅策尼希立刻看到这革命性的意义,他与蒙特卡索谈赖胥利的实验。蒙特卡索是一位大脑功能区域特定论者,梅策尼希告诉我,蒙特卡索深受赖胥利实验的困扰,他不愿意相信可塑性,他要每件事永远在它应该在的地方。蒙特卡索知道这个实验对人怎么看大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他认为赖胥利是一个言过其实的人。

神经科学家愿意接受休伯和威塞尔的发现,承认在婴儿期大脑有可塑性,因为他们接受婴儿大脑还在发展中的观念。但是他们排斥梅策尼希的说法,大脑的改变可以持续到成年期。

梅策尼希把身体往后仰靠在椅背上,以近乎哀悼的表情回忆说:“我有所有为什么应该相信大脑可塑性不是这样的理由,但是这些理由在一周内都被推翻了,因为证据指出的并不是这样。”

未发表的重要观点

梅策尼希现在只好从已逝的科学家中寻找支持了。他把神经重组的实验写出来,在讨论的部分,他花了好几页的篇幅来说明成人大脑是有可塑性的──不过他没有用可塑性这个词。

不过这个讨论并没有被发表出来,他的顶头上司伍尔西在上面画了个叉,说这太臆测了,太超越数据所指的意义了。当这篇论文被刊登出来时,没有一个字讲到可塑性,只稍微谈到一点外在身体与内在皮质表征上一对一的重组现象,梅策尼希从反对势力中退下阵来了,至少在出版物上是如此。毕竟他只是一个博士后研究员,在别人的实验室中工作,在人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但是他很生气,他的内心在搅动,他开始想:可塑性可能是大脑的基本特质,演化来让人类在竞争上占上风,它可能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好礼物。

[1]?波林教授的《心理学史》教科书到现在还在用,因为虽然时代在进步,但对过去历史的讲解现在仍然没有一个年轻人的功力超得过他。——译者注

人工耳蜗使聋子听见

1971年,梅策尼希升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校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Francisco)耳喉科及生理科的教授,这个科系是专门研究耳朵的疾病。现在他是自己的老板了,他开始去做一系列的实验来证明大脑的可塑性的确存在。因为这个领域还是非常有争议性的,所以他用别的比较无异议的名称来做他的可塑性研究,他花了很多时间,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前5年都花在找出不同种类动物听觉皮质的地图上,他帮助其他研究者发明了耳蜗移植,并且改良它,使它趋于完美。

耳蜗是我们耳朵中的扩音器,它位于前庭的旁边,前庭掌管我们的平衡感,就是前面第1章切尔茨受损的部位。当外界制造出一个声音来时,不同的频率会振动耳蜗中不同的毛细胞。我们的耳朵两边各有3000多个这种毛细胞,它们把声音转换成电流的形态,通过听神经传送到听觉皮质去。微电极的大脑地图发现声音是按频率排在听觉皮质上的,即它们像钢琴琴键一样排列组织,低频率在一端,依序往上升,高频率在另一端。

耳蜗移植并不是助听器,助听器是放大声音,让那些耳蜗还有一部分功能的人可以听到,耳蜗移植是给那些因为耳蜗严重受损而聋的人。这个移植替代了耳蜗,将声音转换成电流的脉冲送到大脑。因为梅策尼希跟他的同事不期望能达到装置3000个毛细胞的天然耳蜗的复杂度,所以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大脑有可能去解一个非常简陋的仪器所传送过来的码吗?假如可以,那么这就表示听觉皮质是很有弹性的,可以改变自己去适应人工的输入。这个移植器包括声音的接收器、一个把声音转成电流脉冲的转换器,以及一个小电极,外科医生把它放到听神经上,使信息可以从耳朵送达大脑。

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些科学家对耳蜗移植很有敌意,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有些人认为这会使聋人受到更大的伤害。虽然有危险,聋人还是跃跃欲试,自愿者一大堆,一开始,有些人只听到杂音,另一些人听到一些声调,嘶嘶声,或者一下有、一下无的声音。

梅策尼希的贡献是他以找出听觉皮质地图所学到的知识来决定什么样的信息输入可以帮助接受耳蜗移植的病人解读口语,这个电极又应该插在哪里。他跟通信工程师一起工作,设计出一个可以将复杂的口语转换成带宽较小而又仍然可以辨识得出的信息。他们发展出一个很正确的多渠道移植器,使聋者可以听得见,这个设计成为现在两种主要耳蜗移植器之一的雏形。

大脑内部也遵循“竞争法则”

当然,梅策尼希最想做的是直接研究大脑的可塑性。他决定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所有通往大脑的感觉输入神经都剪断,然后看大脑会怎么反应。他去找在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教书的朋友神经科学家卡斯(Jon Kaas),因为他做成年猴子的研究。猴子的手像人类的手一样,有3条主要神经:桡骨神经(radial nerve)、中神经(median nerve)及尺骨神经(ulnar nerve)。中神经主要是传递手掌中间所送出的信息,另外两条是传送手内外侧的信息。梅策尼希剪断了一只猴子的中神经,然后来看中神经的大脑地图会变得怎么样,他做完手术后便回到旧金山去等。

两个月以后,他回到范德堡大学。当他画出这只猴子的大脑地图时,如他所料,中神经的大脑地图区在他碰触猴子手掌的中间部分时,并没有任何反应,但是他很惊讶地看到当他碰触猴子手掌的外围区域时,中神经的地图区竟然活化起来了,也就是说,桡骨神经和尺骨神经的地图区变大了,变得几乎两倍大,侵入了原来中神经的势力范围。这个新的地图仍然是与身体区域相呼应,即身体区域的排列跟大脑中反应区的排列次序相同。这次,他和卡斯把这个结果写成论文,把这个结果称为“奇观”,然后用“可塑性”这个词来解释这个改变,不过他们在可塑性这个词上加了个引号。

这个实验显示假如中神经被剪断,其他的神经会把这个无用的区域占为己用来处理它们自己的输入。当大脑在分配处理的资源时,大脑地图遵循的法则是竞争。资源不足时,大家会抢珍贵的资源,用进废退是唯一的法则。

为什么成人学习新语言这么难

可塑性的竞争本质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的大脑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战争,假如我们停止使用某种心智技术,我们不但会忘记如何去运作它,连它在大脑地图上的空间也会被我们常用的技术抢走。假如你问你自己:“我要多么频繁地练习法文、吉他或数学来保持优势?”你就在问一个可塑性的竞争问题。你问的是你必须多频繁地去练习一个技术来保证它在大脑中的位置不会被其他技术抢去。

成人的可塑性竞争甚至可以解释我们能力的上限。想想大部分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上都有困难,现在一般的看法是学语言的关键期已过,我们的大脑已经僵硬,不能做大幅的更改。但是,可塑性竞争的发现显示不仅如此而已。当我们年龄越大,我们使用母语的频率就越高,母语占据我们语言地图的空间就越大。这也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有可塑性,我们学新语言才这么难,这个可塑性是具有竞争本质的,母语像暴君一样,不给新语言机会?[1]??。

但是假如这是真的,为什么在年幼时,学习第二语言又容易呢?难道那时没有竞争吗?并非如此。假如两个语言在差不多同样的时间学习,两者都抢到了地盘,都站稳了脚跟。梅策尼希说,大脑的扫描显示在使用双语的孩子身上,两种语言的语音都共享一个大的语言地图,两种语言都在同一个图书馆中。

可塑性的竞争本质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坏习惯这么难戒掉。我们一般人都把大脑想象成一个盒子,学习就像丢东西到盒子里。当我们要改掉一个坏习惯时,我们以为是把一个新的东西放进盒子里。但事实上是,当我们学会一个坏习惯时,它占据了大脑地图的空间,每次我们重复这个坏习惯,它又占据更多一点地方,让好习惯更难立足,这是为什么要戒掉一个坏习惯比学它时难10倍,也是为什么童年的教育这么重要:最好一开始就教对,不要等到坏习惯已经做大、有竞争优势了再去拔除它。

[1]?这点在许多留美人士身上可以看到,他们的家乡话四五十年没讲,已经不及第二语言的英语流利了。即便是母语,多年不用,位置还是得让出来给后来者。——译者注

让诺奖得主改变心意的实验

梅策尼希下一个实验,巧妙又简单,却使可塑性在神经科学家之间一炮而红,比它之前和之后的任何实验对扫除可塑性的疑虑都更有贡献。

他找出猴子手在大脑中的地图,然后切除猴子的中指,3个月之后,他发现猴子中指的地图区消失了,食指和无名指已经侵入中指的地盘,把它瓜分掉了。这个实验清楚地展现出大脑地图是动态的,大脑资源的分配是遵循用进废退法则的。

梅策尼希也注意到同种动物会有相似地图,但是从来没有两只同种的动物地图是一模一样的。微电极的帮忙使他看到潘菲尔所没有看到的东西,他同时也注意到正常身体的地图是每几个星期改变一次。每一次他画出的猴子脸部的地图都不一样,可塑性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大脑地图是一直不停地在改变的。当他写这篇论文时,他终于用了“可塑性”这个词而不再加引号。虽然他的实验做得这么好,反对势力也并没有一夜间融化。

当他谈到这点时,他笑着说:“让我告诉你当我开始宣称大脑有可塑性时,发生了什么事,我受到敌意的批评。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字眼来说它。论文送出去评审时,我收到这种回应:‘假如这可能是真的话,就真的很有趣,但是它不可能是真的。’好像我在造假似的。”

因为梅策尼希说大脑地图可以改变它的疆域和地点,一直到成年期都可以改变它的功能,所以大脑功能区域特定论的人反对他。“几乎我所认得的每一个主流的神经科学家,”他说,“都没办法严肃地看待这件事,他们说我的实验不够严谨,效果描述得不够明确。但是事实上,这个实验已经做了很多次,我了解主流派的人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不听别的声音的,你再怎么讲都没有用。”

表示怀疑的主要人物是威塞尔,虽然威塞尔本身的实验就显示小猫在关键期有可塑性存在,他还是反对成人也有可塑性,他写下他和休伯“坚决相信一旦大脑的联结完成后,它们永远不会变。”他得到诺贝尔奖就是因为他找出了视觉信息在哪里处理,这个发现被支持大脑功能区域特定论的人认为是绝大的胜利。但是,威塞尔现在承认了成人也有可塑性,并且承认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错的。他承认梅策尼希的实验是使他改变心意的实验。当戴着诺贝尔奖光环的人说他改变了他的心意时,即使是最顽固的大脑功能区域特定论者也会低下头来聆听。

“最受挫的事情,”梅策尼希说,“是我看到大脑的可塑性在治疗上很有潜力,尤其在神经病理学和精神医学上,但是却没有人愿意聆听。”

一起发射的神经元会连在一起

因为可塑性的改变是一个历程,梅策尼希知道只有长时间观察大脑的改变,才可能了解它。在剪断猴子手的中神经后,他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去做各种地图。

第一张地图的绘制是在他刚一切断神经之后,正如他所预期的,这张地图显示,当他碰触猴子的手掌中间部分时,大脑地图上中神经的地区完全没有反应,但是当他碰触手的两侧时,原来没有反应的中神经地图区域就马上活化起来,桡骨神经和尺骨神经现在占据了中神经的区域了。这个地图改变得这么快,使人以为它是一直隐藏在某处,这时才突然出现。

在手术完的第22天,梅策尼希再做桡骨神经和尺骨神经的地图,这时长得更细致了,已经扩张到整个中神经的地盘。

到第144天时,这个地图就跟正常地图一样细致,所有的细节都存在了。

通过长期观察及绘制地图,梅策尼希观察到新地图如何改变疆域,变得更细致,在大脑中迁移。有一次,他甚至看到整片地图不见了,像沉入海底的亚特兰提斯(Atlantis)古城一样。

假如一片全新的地图可以出现,这表示底下的神经元一定在做全新的联结,要把这个观念解释清楚,梅策尼希借用了一位加拿大行为心理学家海伯(Donald Hebb)的观念。海伯曾经跟潘菲尔一起共事,是一名非常了不起的科学家。在1949年时,海伯提出学习会使神经元产生新联结的观念,他认为当两个神经元持续同时发射(或是一个发射,引起另一个神经元也发射)时,这两个神经元都会有化学上的改变,因此这两个神经元就会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海伯的理论其实在60年前弗洛伊德就曾提过,后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谢兹(Carla Shatz)把它综合成一句神经学上的名言:一起发射的神经元会连在一起。

海伯的理论是说神经元的结构可以因经验而改变,海伯之后,梅策尼希的新理论是大脑地图上的神经元会因它们在同一时间一起活化而联结得更紧密。梅策尼希想,假如地图可以改变,那么那些天生大脑有问题的人就有希望了,那些有学习障碍的人、有心理问题的人、中风的人和有脑伤的人,他们可以建构新地图,形成新联结,只要他们能使健康的神经元一起发射,使它们连在一起。

改变猴子手部的大脑地图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梅策尼希设计或参与设计了许多实验来找出大脑地图的时间性,及如何操控信息输入的时间性来改变它的疆域及功能。

在一个非常聪明的实验里,梅策尼希绘出一只正常猴子的手部大脑地图后,他把猴子的两根指头缝在一起,使它动时,两根指头同步活动。几个月后,这两根手指的地图边界消失了,变成一个地图了,也就是说,对大脑来说,这两根手指头变成一根了,碰触两根手指中的任何一根,整个地图都会活化起来。这个实验显示信息输入地图的时间性是很重要的,因为手指的皮缝在一起了,使它们一直同时做一件事,一起发射的神经元会连在一起,形成单一的地图。

其他的科学家在人类身上测试了梅策尼希的发现。有些人天生手指就是连在一起的,这种叫蹼指症候群(webbed-finger syndrome),当科学家扫描这种人的大脑时,发现他们只有一张大的手指地图。

在外科医生用手术分割这些连在一起的手指后,科学家再次扫描他们的大脑,结果两个清楚边界的地图出现了,因为医生分割了两根手指头,当它们可以独立运动时,神经元就不再同步发射,手指的边界就分出来了。这里显示另一个可塑性的原则:假如在时间上分开送抵神经元的信号,你就创造了不同的大脑地图。在神经科学上,这个发现现在被称为不在一起发射的神经元不连在一起,或是不同步发射的神经元无法相连。

在下面一个实验,梅策尼希创造了一个不存在手指的地图,这根手指跟其他的手指是垂直的。实验者同步刺激猴子的五根手指头,一天500次,连续一个月,在此期间这只猴子是不能单独用任何一根手指头的(被套住了无法单独行动),很快猴子大脑地图就出现一个椭圆形的新地图,五根手指已融合成一个了。这个新地图跟其他手指地图垂直,而且所有的指尖部分都在里面,旧的手指地图因为没有在用,已经开始消散了。

在最后也是最聪明的实验中,梅策尼希和他的团队证明这个地图跟解剖上的生理位置是没有关系的。他们从一根手指上取下一小片皮肤,而这皮肤通往大脑地图的神经还连在皮肤上,然后用手术把这片皮肤移植到旁边的那根手指上。现在每次移植了皮肤的手指头在动或触摸时,这片皮肤的神经会被活化,根据功能区域特定论的模式,这片皮肤的刺激应该通过神经送到大脑中它原来的手指地图上,但是当梅策尼希的团队刺激这片皮肤时,新指头的地图活化了,这片皮肤的地图已经从原来的指头迁移到新指头上去了,因为这块皮肤和这根新指头是同步发射的。

大脑如何组织自己

在短短的几年之间,梅策尼希发现成人的大脑有可塑性,说服了原本不相信的科学界,证明了经验可以改变大脑,但是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谜没有解开:大脑是如何组织它自己使它在组织上和功能上对我们有用的。

当我们说大脑地图是按照外面身体部位组织的,我们是说中指是位于食指和无名指之间,而大脑地图上也是如此,中指的地图是位于食指和无名指的地图之间。这种地形学上的安排是比较有效率的,因为常常要用的东西放在附近比较好拿,常常一起工作的大脑部位连在附近,神经信号不需要走到大脑的远程去,效果比较好。

梅策尼希的问题是,这些地形上的次序是怎么在大脑地图上出现的?他和他的团队找出答案的方式真是很天才。地形上次序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动作都有重复性,它的次序大多是固定的。当我们拿起一颗苹果或一个棒球时,通常会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它拿起来,然后再用其余的手指把它包裹住,因为大拇指和食指常常都是一起动,几乎同时把信号送到大脑,所以大拇指和食指的大脑地图就会很靠近(一起发射的神经元会连在一起);当我们继续用手指头去包住物体时,我们的中指会接触到它,所以中指的地图会在食指的旁边。我们抓东西一般的顺序是大拇指第一,食指第二,中指第三,当在日常生活中,这个顺序被重复千百次之后,大脑地图也就变成大拇指旁边是食指,食指旁边是中指了,那些比较不会同时到达的信号,如大拇指和小指,在地图上的距离就会比较远了,因为不在一起发射的神经元是会分开的。

大部分大脑的地图是依照一起发生的概率在空间上组织在一起的,我们在前面看到听觉皮质的组织方式就很像钢琴,依频率排列,低的在一端,高的在一端,为什么这么有次序?因为在大自然中,低频率的声音常常在一起出现,当我们听到一个人有些低沉声音时,他所发出的大部分声音是低频率的,所以它们就会被归在一起组织成一个团体了。

训练让神经元效率更高

当简金斯(Bill Jenkins)加入梅策尼希的团队时,研究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他帮助梅策尼希将他的发现发展成实际应用。简金斯是个行为心理学家,对人类如何学习特别有兴趣,他建议这个团队教动物学习,然后观察学习如何影响神经元和地图。

在一个基本的实验里,他们先绘出动物感觉皮质的地图,然后训练它用指尖去碰触一个旋转的圆盘10秒钟,此时用的力要刚刚好,太重会阻止圆盘继续转,一旦维持10秒钟后就有一些香蕉可吃。这个作业需要猴子全神贯注,学习如何非常轻地碰触圆盘,而且要正确地判断10秒到了没有。经过几千次的练习后,梅策尼希和简金斯重新测量猴子的大脑地图,发现猴子手指尖端的地图变大了,因为它们必须学习如何用刚刚好的力量去碰触圆盘(才有东西吃)。这个实验显示当动物有动机要学时,大脑会弹性地对学习的需求作出反应。

这个实验同时显示当大脑地图变得更大时,个别神经元也经由两个阶段变得更有效率。一开始,当猴子在接受训练时,手指尖的地图变大占去更多的空间,但是一阵子以后,地图里的神经元就变得更有效率,最后,只要比较少的神经元就可以做同样的工作了。

当一个孩子学习弹钢琴时,第一次,他会用全身的力量,如手腕、手臂、肩膀等去弹每一个音符,甚至脸上的肌肉都会绷得紧紧的,很快,他就会只用指尖去弹,再久一点,他就发展出优雅轻松的方式轻触琴键,行云流水般地弹奏。这是因为孩子从用很多的神经元到只用恰当的神经元来做同一件事,当我们对某一个作业越来越精通时,神经元的效率也越来越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练习时或增加新的技能到学习单上时,不会很快地用光所有的空间。

梅策尼希和简金斯也看到在练习时,个别的神经元会变得比较有效率。大脑触觉地图中的每一个神经元都有它自己的“感受区”(receptive field),这是皮肤表面的一小片,专门把这个区域所接受到的信息送到这个神经元处理。当实验者训练猴子去碰触圆盘时,每个神经元的感受区只有在被碰触时才会发射,所以虽然大脑地图区域会扩张,在地图中的每一个神经元其实负责比较小的皮肤表面,使动物可以有更细的触觉分辨能力,所以这个地图就变得更精确了?[1]??。

梅策尼希和简金斯也发现神经元经过训练后,变得更有效率,处理的速度变得更快。这表示我们思考的速度也是有弹性的,思考速度对我们的生存非常重要。事情通常发生得非常快,假如大脑速度很慢,它会来不及看到很多重要的信息。在一个实验里,梅策尼希和简金斯成功地训练猴子分辨越来越短的声音。受到训练的神经元发射得更快去响应声音,处理信息的时间更短,在两次发射之间需要更少的时间“休息”?[2]??。因为思考速度跟智能也很有关系,智力测验就像生命一样,它不但测量你是否答对答案,也要看你花多少时间才答对它。

他们同时也发现当训练一只动物去做某一项技能时,不但跟这项技能有关的神经元发射得会比较快,也因为速度快,信号会更清楚。更快的神经元会因更可能彼此同步发射(变成更有默契的队友)而连接得更紧密,使这个团队的神经元送出更清晰、更强的信号。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更强的信号在大脑中的作用就更大。当我们要记住什么东西时,我们必须听得很清楚或看得很清楚,因为只有原始的信号清楚时记忆才可能正确。

最后,梅策尼希发现专注力跟长期的大脑改变有很大的关系,在很多实验里,他都发现只有当猴子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时,长久的改变效果才会出现。当动物很自动化地在做一件事情,没有专心去注意时,它们的大脑地图会改变,但是这个改变不会长久。我们常常称赞一个人可以一心多用,你当然可以一心多用地学习,但是一心多用不会使你的大脑地图产生永久的改变。

[1]?感受区变小,精准度才会提高。——译者注

[2]?神经元不能一直发射,每次发射完必须有短暂的休息(一个神经元休息的时间很短,是以毫秒计算的),但是因为一组神经元发射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会像打排球一样,球一直在空中传,但是甲休息时,乙接过去发射,信息的处理并没有中断,这是大家通力合作的结果。——译者注

有语言困难的孩子

当梅策尼希还是个小男孩时,他母亲的表亲,一位在威斯康星州小学教书的老师被选为全美的模范教师,在白宫领完奖后,她去奥瑞岗州探访梅策尼希的家人。

“我母亲,”他回忆说:“问了一个最白痴的问题,‘你在教书这么多年的过程中,什么是你最重要的原则?’她的表姐说,‘在他们进步时,你测验他们,你估计他们的程度,假如他们天资很好,你就花时间在他们身上,而不要浪费时间在那些不可教的孩子身上。’这是她说的,你知道,这多少反映出人们怎么对待孩子,实在难以想象认为你的大脑资源是永久性地固定了,不能改进、不能改变的这种看法,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梅策尼希现在注意到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塔拉(Paula Tallal)博士的研究,塔拉开始分析为什么孩子阅读有困难,在美国有5%~15%的学前儿童有语言困难,这使得他们阅读写作甚至听从指示都有困难。有的时候,这些孩子被称为“失读症者”(dyslexic)。

婴儿开始学说话时,是从练习子音-元音如da、da、da和ba、ba、ba开始的,在许多语言里,婴儿的第一个词就是这种子音-元音的联结体。在英文中,婴儿的第一个词常常是mama和dada、pee pee等。塔拉的研究发现语言有困难的孩子有听觉处理上的问题,他们没有办法正确地复制出这些话来。

梅策尼希认为这些孩子的听觉皮质神经元发射得太慢了,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分辨两个非常相似或非常靠近的声音哪个是第一个音,哪个是第二个音。通常他们会听不见一个音节开始的那个音或是音节中改变的音,正常的神经元在处理一个声音之后,只要30毫秒的休息便可以再发射,但是80%语言障碍的孩子要3倍以上的休息时间,神经元才可以再发射,所以他们失去了很多语言信息。当他检视他们的神经发射形态(pattern)时,发现他们的信号并不清楚。

“它们是模糊地进来,模糊地出去。”梅策尼希说。听得不清楚使得所有的语言作业都很弱,他们的词汇弱,理解弱,说话、阅读、书写都弱。因为他们花很多的时间做词的解码,所以他们讲的句子都很短,这样就没有办法练习记忆长的句子,他们的语言处理就比较像孩子的,或迟缓的,他们仍然需要练习区分da、da、da和ba、ba、ba。

当塔拉最初发现问题所在时,她担心这些孩子没有办法补救,就好像瓷器打破了,没有办法补救一样,你怎么去补救大脑的缺陷呢?当然,这是在她与梅策尼希见面之前的想法。

拯救失读症孩子的大脑

1996年,梅策尼希、塔拉、简金斯及塔拉的同事心理学家米勒(Steve Miller)创立了“科学学习”(Scientific Learning)公司,这家公司是用神经可塑性的研究来帮助人们重新设定他们的大脑。他们的总公司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Oakland)的市中心,有着120英尺挑高的玻璃圆顶,边缘漆以24K的金叶,当你进入这幢大楼时,你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个公司的员工包括儿童心理学家、可塑性研究者、人类动机的专家、语言治疗师、工程师、计算机程序设计师及动画制作者。他们在自然的光线下工作,抬起头就可以看到金碧辉煌的圆顶。

Fast ForWord正是他们发展出来训练有语言障碍及学习障碍孩子的课程,这个课程训练非常基本的大脑语言功能,从解语音的码一直到理解力──一种横跨皮质的训练。

这个课程包括7个大脑练习,一个是教孩子如何去分辨短音和长音。一头母牛飞越计算机屏幕,发出呣(moo)的声音。孩子必须用计算机的鼠标在母牛飞过屏幕之前捉住它(按鼠标键),突然之间,呣声音的长度改变了一点点,这时孩子的手必须放开鼠标让母牛飞走。假如这孩子能在母牛呣声一改变时就立刻松手就会得分。在另外一个游戏里,孩子练习辨认很容易混淆的子音-元音音节,如ba和da。一开始时,速度比一般正常语言中出现的慢,然后慢慢加快。另一个游戏是听越来越快的滑音(glides),如Whooooop?[1]??。另一个是教他们记忆声音,然后找这个音的配对。所有的教材中都用到快速语音部件(fast parts of speech),一开始时是利用计算机帮助,先慢下来,再逐渐加快,使有语言障碍的孩子可以听得见并发展出清晰的语音地图,然后,慢慢地把速度加快。当目标达成时,动画中的动物开始吃答案,吃得太撑了,不消化,脸上露出可笑的表情,或是作出奇怪的动作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个“回馈”非常重要,因为每一次孩子得到回馈,他的大脑中会分泌神经传导物质,如多巴胺(dopamine)和乙酰胆碱(多巴胺增强回馈报酬,乙酰胆碱帮助大脑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这会帮助固定他刚刚改变的地图。

有轻微障碍的孩子每天做Fast ForWord的练习1小时40分钟,每周5天,持续好几周,而比较严重的孩子则需8~12周。

第一个研究的结果发表在1996年1月的《科学》(Science)期刊上,他们将有语言障碍的孩子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Fast ForWord的练习,一组是控制组,玩一样的计算机游戏,但是没有训练处理时间或听放慢速度的语音。这两组在年龄、智商及语言处理的技能上都一样,结果,做Fast ForWord练习的孩子在标准口语测验、语言和听觉处理测验上的进步都很大,成绩跟正常的孩子一样,甚至更好,在训练完6周后再测验一次,成绩还是一样的好,他们比控制组的孩子进步得多的多。

后来的实验是追踪35个地点(如医院、家庭和诊所)500名孩子的进步情形,他们都在接受Fast ForWord训练之前和之后做标准语言测验,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孩子在接受过Fast ForWord训练后在理解语言的能力上都达到正常人的程度,许多孩子甚至于高过正常人。受过这个训练6周的孩子平均来说,在语言发展上往前推进了1.8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扫描了20个失读症孩子的大脑,比较他们接受训练之前和之后大脑的改变,结果发现在接受训练之前,这些孩子使用与正常孩子不同的大脑区域来阅读,在接受训练之后,他们的大脑开始正常化(例如,一般来说,他们左边颞叶-顶叶皮质的活动量增加了,而且它们活动的形态与正常没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一样)。

威利的改变

威利是一个来自西维吉尼亚州的7岁孩子,他有着满头的红发和满脸的雀斑,他是童子军团的童子军,喜欢去大卖场逛街,虽然只有4英尺高,却很喜欢摔跤,他刚完成Fast ForWord的课程,觉得自己改变了,已经脱胎换骨。

“威利主要的问题是听不清楚别人讲的话,”他的母亲解释道:“我可能在说Copy,他却听成Coffee。假如环境很嘈杂,那么他就听得更不清楚了。他去念幼儿园的时候就感觉很受挫了,你可以感到他的不安全感,他养成紧张的坏习惯,如咬他的衣服、袖子,因为每一个人都能答对,只有他答错,1年级的老师甚至建议他留级。他在阅读上有困难,包括默读和朗读。

“威利不能正确地听出声调的改变,所以他不知道一个人是在惊呼还是一般地说话,因此他很难阅读别人的情绪,缺乏高、低声调的区别,他听不出别人兴奋时所说的哇(Wow),就好像每件事情都是一样的情绪,一样的平淡。”

他母亲带他去找听觉专家,被诊断为“听力困难”(hearing problem),认为是源自大脑的听觉处理失常。他没有办法记住字符串,因为他的听觉系统很容易就满了,装不下了。如果你叫他做3件事:把鞋子收好,放到楼上的鞋柜里,然后下来吃晚饭,他会忘记。他会把鞋子脱掉,到楼上去,然后喊说,“妈,你要我做什么?”老师需要一直重复要他做的事,虽然他看起来是一个天分很高的孩子,他的数学很好,但是他的听力困难使他无法进步。

他的母亲不愿意让威利留级,重读1年级,所以在那个暑假把威利送来Fast ForWord上8个星期的课。

“在他没有上Fast ForWord的课之前,”他母亲说,“你把他放在计算机前面,他会感到压力,上了这个课以后,他每天花100分钟用计算机,整整上了8个星期,他很喜欢这个课程,尤其喜欢他们的得分系统,因为他可以看到自己一直在往上,往上爬。当他进步以后,他可以听出来句子的抑扬顿挫,比较了解别人说话的情绪,比较不那么焦虑了。他改变了那么多,当他把期中考试成绩带回家时,他说:‘妈咪,这比去年好了太多。’他开始拿A和B……这真是显著的差异,现在他说:‘我可以做这个了,这是我的成绩,我可以做得更好。’我觉得好像我的祈祷被听到了,被响应了。这个课程对他帮助之大真是令人不敢相信。”一年之后,威利仍然继续在进步。

[1]?滑音为甲音到乙音移动时,自然产生的轻音如length[lεηkθ]中的[k]音。——译者注

时间处理能力

梅策尼希的团队开始听说Fast ForWord有其他附加的作用出现,如孩子书写进步了,以及比较能专心,梅策尼希认为这些益处会发生是因为这个课程增进了一般性的心智处理能力。

我们一般都没有注意到大脑有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即决定一件事要花多久时间,所谓的“时间处理”(temporal processing)。假如你不能决定这个事件要持续多久,你就不能作出恰当的动作,得到恰好的视、听知觉或作出恰当的预测,梅策尼希发现假如训练人去分辨皮肤上非常快的震动刺激(只有75毫秒),这个人就能分辨出75毫秒的声音。似乎这个课程改进的是大脑的一般性判断时间的能力,有时这个进步也会延伸到视觉处理历程,在上这个课之前,威利在玩一个“找出哪样东西放错了位子”的游戏,如鞋子在树上,罐头在屋顶上时,他的眼睛会四处游荡,他是想一次看整张图,而不是一次看一点地扫描。在学校里阅读时,他会跳行,在上完Fast ForWord的课后,他的眼睛不再在纸上跳来跳去随便乱找,他现在可以集中他的视觉注意力了。

很多孩子在上完这些课程后,不但语言、说话、阅读的能力有进步,连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绩都有进步。或许是这些孩子现在可以在课堂上听得比较清楚或是读得比较清楚,但是梅策尼希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更复杂。

“你知道,”他说,“智商也提高了,我们用的是矩阵测验,这是一个以视觉为基础的智力测验,所以智商上升了。”

智商的视觉部分提高了,表示智商的提高并不是仅仅因为Fast ForWord改进了孩子阅读语言测验题目的能力。他们一般心智处理的能力也增加了,这可能跟时间处理能力的改进有关。他们对一个字或一个句子的时间性比较抓得准了,另一个没有料到的好处是,它对自闭症的孩子也有帮助。

自闭症与语言障碍

自闭症是精神医学到现在还不知原因的儿童发育障碍,这些孩子不了解别人的心智情况,而且这种不正常渗透到发展的许多层面,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它侵害到智力、知觉、社会技能、语言和情绪。

大部分的自闭症儿童智商低于70,他们主要的问题在于跟别人互动的社会行为上,严重的自闭症会把别人当作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不打招呼,也不把他们当人看待,好像他们不知道这些人也有心智存在。他们同时也有知觉上的问题,通常是声音和触觉超级敏感,他们的感官负荷量好像一下子就超载了(这可能是自闭症孩子通常避免跟别人眼神接触的原因,对他们来说,从人而来的刺激,尤其从感官来的刺激实在太强了,他们不能负荷),他们的神经网络看起来是太过活化,很多自闭症孩子有癫痫。

因为这么多自闭症孩子有语言上的障碍,许多临床治疗师就开始转介他们去上Fast ForWord的课程,他们当时对这个课程并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后来这些孩子的父母告诉梅策尼希说孩子变得比较愿意与别人交往了。他开始问,是这些孩子被训练得比较知道别人在说什么,比较注意的关系吗?他对这个课程可以同时帮助语言障碍和自闭症的孩子很感兴趣,语言的症状怎么会跟自闭症的症状搅和在一起呢?有可能语言障碍和自闭症是源于同一根源的两种外在表现上不相同的病吗?

两个自闭症的研究确定了梅策尼希的怀疑,一个研究是Fast ForWord的课程很快地把严重语言缺失的自闭症孩子提升到正常的层次,另一个对100名自闭症受试者的研究显示注意力广度有增加,幽默感也增加了,他们跟别人的互动有改进。他们发展出比较好的眼神接触,开始跟别人打招呼,用名字称呼人,跟人寒暄,最后还会说再见。这些孩子好像开始知道外面世界的人也跟他自己一样,是有心智的。

劳拉莉的改变

劳拉莉是一个8岁的自闭症女孩,3岁时被诊断为中度自闭症,即使已经8岁了,她还是很少用语言,叫她也不回应,她父母说她就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似的。有的时候她会开口说话,但是她有她自己的语言,别人听不懂,假如她要喝果汁,她不会说她要,她会把她父母拉到放果汁的地方,用手势表达她的愿望。

她还有别的自闭症症状,例如一直做重复的动作,有人认为这是自闭症患者用来对抗感觉器官负荷过量的方式,她母亲说:“劳拉莉的这种重复行为是全套的──翻拍手掌,脚尖走路,精力充沛,咬指甲,咬衣服,但是她不能告诉我她的感觉是什么。”

她非常喜欢树,当父母黄昏带她去散步以消耗她多余的精力时,她常常会停下来,摸树、抱树,跟树说话。

劳拉莉对声音非常的敏感,“她有超人的耳朵,”她母亲说,“她小的时候,常常用手盖住耳朵,她不能忍受收音机里的某些音乐,例如古典音乐和歌舞剧的音乐。”在儿科医生的候诊室中,她可以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如楼上房间的声音。在家里,她会把洗脸盆装满水,然后蹲下去,抱住排水管,听水流下去的声音。

劳拉莉的父亲是海军,2003年时被派到伊拉克去打仗。当她们家搬到加利福尼亚州时,劳拉莉进入当地小学的特教班,那个班上采用了Fast ForWord的课程,她当时是以一天两小时,共8周时间完成这个课程。

“当她完成这个课程后,她的语言爆炸了。”她母亲说,“她开始说越来越多的完整句子,她可以告诉我今天在学校的情形,在那之前,我只能问:‘你今天在学校是好还是不好?’现在她可以告诉我她做了什么,她记得那些细节,假如她碰到困境,她可以告诉我,我不必一直用各种方式追问,像以前一样拼凑出发生了什么事。她也发现比较容易记住事情。”劳拉莉以前就喜欢阅读,但是她现在可以看比较长的故事书、非故事类的书及百科全书了。“她现在可以听比较安静一点的音乐,比较可以忍受收音机中的音乐了。”她妈妈说,“这好像把她从睡梦中唤醒一样,她跟别人的互动有改善时,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都好像被唤醒了一样,这真是上天的赐福。”

关键期提前关闭了

梅策尼希决定,如果要更深入地了解自闭症和它很多的发展迟缓,他必须再回到实验室中去,他认为要了解自闭症最好的方式是创造出一只自闭症的动物?[1]??。梅策尼希要找出一个方式使正常的猴子在各方面的发展上迟缓,像自闭症儿童一样,然后他可以研究这只动物并治疗它。

梅策尼希开始考虑“童年的创伤”(infantile catastrophe)。他有个感觉,这些孩子在婴儿期时,一定有某些事出错了,婴儿期是大部分关键期发生的时候,可塑性最强,大量的发展也在这个时期完成。但是自闭症基本上是个遗传问题,同卵双胞胎中,如果一个有自闭症,另一个也有的概率提高到80%~90%。假如是异卵双胞胎,一个是自闭症,另一个有语言和社会问题的概率也比较大。

然而,自闭症的案例已经爬升到光是基因不足以解释的地步了,当自闭症在50年前第一次被发现时,5000人中大约有1名患者,现在是5000人中有15名了。这数字上升得这么快,一部分的原因是大家比较知道什么是自闭症,所以诊断出来的概率升高了,另一部分的原因是一些孩子被贴上了轻微自闭症的标签以得到免费的治疗。“但是,”梅策尼希说,“即使所有的这些原因都拿掉,它还是在过去15年内爬升了3倍。鉴于自闭症的危险因素,它是世界性的危机现象。”

他认为可能是环境因素在影响这些孩子的神经回路,迫使他们的关键期在大脑地图还没有全部分辨清楚时提早关闭。当我们出生时,我们的大脑地图还是一张很粗略的简图或是草稿,还没有细节,还未分化完成。在关键期时,我们的大脑地图结构会因为第一次的外界经验开始成形,这个简图慢慢精致化、添上枝叶,变成我们正常的大脑。

梅策尼希和他的团队用微电极去绘出初生老鼠的大脑地图在关键期是如何形成的。刚出生,在关键期刚开始时,老鼠的听觉皮质地图是没有分化的,皮质上只有两块大大的区域,一半的地图对所有高频率起反应,另一半的地图对所有低频率起反应。

当老鼠在关键期内听到某个特定频率时,刚刚那个简单的组织就改变了,假如老鼠是重复地听到高C音,不久之后,有几个神经元会被C音活化,变成只对C音反应。同样地,当动物重复听到D音、E音、F音时,某些神经元也会变得只对这几个音特别做反应。现在地图就不是只有两大块了,它有很多的区块,每一块对不同的音起反应,这个地图已经分化了。

关键期的皮质很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是这么有弹性、有可塑性,只要让它接触新的刺激,它的结构就可以改变。这种敏感度使得在语言发展关键期内的婴儿及幼儿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新的语音和字词,他们只要聆听父母说话就可以了,只有听就足以使他们的回路联结变得不一样。当然,在关键期之后,大一点的孩子和成人一样可以学习语言,但是他们必须专心学习并下苦功才行。对梅策尼希来说,关键期的可塑性及成人的可塑性差别在:关键期时,大脑只要接触到外面世界的刺激就可以改变,因为学习的机制是一直开着的。

这个学习机制一直保持开着的状态是有生物上的原因的,因为婴儿不可能知道什么将会是生活上重要的东西,所以他对所有东西都很注意。只有大脑已经有点组织了,他才知道什么是该注意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1]?在了解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时,科学家都是先建构出动物模式,如《唤醒冰冻人》(远流出版)书中就提到为了寻找帕金森症的治疗方法,他们成功地制作出一只帕金森症的猴子,通过动物实验,找出致病的可能原因及疗法,许多研究无法用活人来做实验,只能用跟人类在研究目标上特定功能和大脑组织很相近的动物来替代,因此找出动物模式就等于解决一半的问题了。——译者注

大脑衍生神经胜肽的重要角色

要了解自闭症,梅策尼希需要知道的下一个线索来自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Rita Levi-Montalcini)所做的一系列实验。列维-蒙塔尔奇尼是犹太人,1909年生于意大利的杜林(Turin),并在杜林念医学院。1939年当墨索里尼禁止犹太人行医和进行科学研究时,她逃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Brussels)继续她的研究。当纳粹进攻比利时时,她回到杜林,并且在她的卧室建了一个秘密实验室来研究神经的生长,她用缝纫的针来制造微电子显微镜外科手术所需要的仪器。当1940年盟军轰炸杜林时,她逃到匹德蒙(Piedmont)。1940年的一天,她坐在由运牛的车厢改成乘客车厢的火车地板上,去北意大利的小村庄时,她读到一篇汉伯格(Viktor Hamburger)所写的科学论文。汉伯格是这个领域的先锋,他研究小鸡胚胎神经的发展。列维-蒙塔尔奇尼决定重复这个实验,她在山居小屋的桌子上,用附近农夫提供的鸡蛋开始了一系列研究。当她完成实验后,她就把这颗鸡蛋吃掉,一点都不浪费。战争结束后,汉伯格邀请列维-蒙塔尔奇尼参加他的团队,跟他一起在美国的圣路易(St.Louis)做研究,他们发现小鸡的神经纤维在有老鼠肿瘤在旁的情况下发展得比较快。列维-蒙塔尔奇尼认为肿瘤可能分泌一种物质去促进神经的生长,在生物化学专家科恩(Stanley Cohen)的帮助下,她分离出这种促使神经生长的蛋白质,她把它叫作神经生长因素(nerve growth factor,NGF),列维-蒙塔尔奇尼和科恩在1986年共同拿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列维-蒙塔尔奇尼的研究引导出一系列神经生长因素的发现,这其中,大脑衍生神经胜肽(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引起了梅策尼希的注意。

BDNF在关键期大脑可塑性的改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梅策尼希认为它至少有4个不同的方式。

当我们做一个行为需要特定的神经元一起发射时,它们会分泌BDNF,这个生长因素使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固化”,帮助它们连接在一起,使它们在未来能更可靠地一起发射,BDNF同时也促进每个神经元外面那一层薄薄的脂肪生长,这会加速电流信号在神经上的传导速度。

在关键期时,BDNF会启动大脑中使我们专注注意力的基底神经核(nucleus basalis),使它一直活化到关键期结束。一旦被活化,基底神经核不但使我们专注,还使我们记住我们的经验,这使得大脑地图得以分化,并有效地改变地图形状。梅策尼希告诉我:“这就像有一个老师在大脑中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你们一定要记住,考试时会考的。’”梅策尼希把基底神经核和注意力系统叫作可塑性的调节控制系统,当这个神经生化系统启动后,会使大脑保持在一个非常有弹性、可改变的状态。

BDNF最后的一项功能是当它已经完成重要神经联结的强化后,会帮忙关掉关键期。一旦主要的神经回路连接完毕,这个系统需要的是稳定,所以可塑性就比较少。当BDNF分泌得很多时,它会关掉基底神经核的开关,结束不花力气、轻松学习的神奇学习时代,后来,这个神经元只有在关键时,惊异的或新奇的东西出现时,或是我们努力用心专注去学习时才会再被活化。

过度活化的脑

梅策尼希对关键期以及BDNF的研究使他发展出一个理论来解释为什么自闭症会有这么多不同的问题出现。他认为在关键期的时候,有一些情况使有自闭症基因孩子的神经元过度兴奋了,使大量的BDNF被释放出来,过早地关掉了关键期,把那些还没有完全连接好的神经回路给封住了,所以孩子的许多大脑地图都还没有分化完成,造成全面性的发展失常。他们的大脑是过度兴奋、过度敏感的,假如他们听到一个频率的声音,整个大脑的听觉皮质都活化起来。这似乎就是劳拉莉的情形,当她听见音乐时,要用手把两边耳朵都盖起来,因为她不能忍受听觉皮质全部大量活化带来的刺激。其他自闭症的小孩也有对触觉超级敏感的,即使衣服上的标签碰触到他们的皮肤也让他们感觉好像在受酷刑。梅策尼希的理论同时也解释了自闭症的高癫痫比率:因为BDNF的过早大量分泌,他们的大脑地图还未分化完成,这么多大脑的联结都还没有区分好、增强好、固定好,一旦有几个神经元发射,会带动全脑乱活化。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自闭症的孩子脑比较大──这会使神经元外面包覆的那层脂肪增加。

都是噪声惹的祸

假如BDNF的分泌会导致自闭症和语言困难,梅策尼希需要知道什么东西使得年幼的神经元过度兴奋,分泌出大量的BDNF来。

有好几个研究使他警觉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研究显示,住得越靠近德国法兰克福(Frankfurt)机场的孩子,他们的智商越低;另一个实验研究住在芝加哥靠近高速公路的公民住宅区的孩子,发现公寓越靠近公路,孩子的智商越低。梅策尼希开始怀疑新的环境危险因素(如噪声)对每一个人健康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天生有基因倾向的孩子,他们受的伤害更大?[1]??。持续的背景噪声(例如飞机、汽车或机械不停震动所发出的噪声)包括了许多频率,这对听觉皮质是很大的刺激?[2]??。

“在持续不断的噪声环境中长大的婴儿,都很絮聒、吵闹。”他说。在现在的生活中,白噪声无所不在,计算机、冷气机、暖气机的风扇,汽车引擎的声音,这些声音又怎么影响大脑的发展呢?梅策尼希需要找出答案。

为了测试他对于噪声的假设,他的团队将刚出生的小老鼠放在白噪声的环境中长大,直到关键期过后才去检查它们的大脑皮质,结果发现严重不正常。

“每一次你听到一个声音,”梅策尼希说,“你就使听觉皮质的每一个神经元兴奋了,这么多的神经元一起发射就分泌了大量的BDNF。”就如他的模式所预期的,暴露在连续性的噪声底下使关键期提早关闭了。这只动物的大脑地图没有分化完成,只要有任何频率的声音进来这些没有分辨力的神经元都会一起发射。

梅策尼希发现这些小老鼠,就像自闭症的孩子一样,比较容易犯癫痫,正常的语言环境就会引起他们的癫痫发作?[3]??。梅策尼希现在有了他的自闭症动物模式了。

最近大脑扫描的研究支持了梅策尼希的假设,自闭症孩子在处理声音时的确不正常,梅策尼希认为没有分化的皮质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学习有问题,因为他们的大脑皮质没有分化完成,无法集中注意力。当老师要他们集中注意力时,他们的大脑一片混乱,嘈杂不堪,这是为什么自闭症的孩子不能忍受外面世界,会退缩到他们自己的壳中。梅策尼希认为这种情形更轻微的形式可能是更常见的注意力障碍的原因。

重新分化皮质地图

现在梅策尼希面临的问题是:在关键期之后,有可能把这些没有分化的大脑地图正常化吗?假如可以,这会给自闭症的孩子带来希望。

他们第一步先用白噪声使老鼠的听觉皮质地图不分化,然后,在伤害造成后,他们用单音,一次一个音,重新分化听觉皮质地图,使它正常化。事实上,通过训练,他们使老鼠的地图在正常化之上。“这正是,”梅策尼希说,“我们想对自闭症孩子做的事。”他目前正在修改Fast ForWord的计算机程序,使它适用于自闭症的孩子,即把原来劳拉莉用的那个课程更精致化,专门用于自闭症的治疗。

[1]?作者用genetic predisposition的意思是大脑是环境和基因交互作用的产物,除了极少数疾病外,有这个病的基因使得这个病的“倾向”(predisposition)比别人大,但是还是需要环境去引发(trigger)。——译者注

[2]?我们的耳朵可以听到20~20 000赫兹的频率,若把这些频率全部集中起来,就是所谓的“白噪声”(white noise),这是一种非常难忍受的声音,好像无线电调电波时的刺耳声音,过去曾有警察用这声音来虐待犯人,昼夜播放白噪声会使人失去理性,进而发疯。——译者注

[3]?癫痫病人常因摇滚乐晚会中,一闪一闪来回转的闪光灯灯光而引发癫痫,因为摇滚乐晚会的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光所组成的。另外台湾的警车在巡逻时,喜欢把车顶的紧急闪灯打开,红、蓝、白光一直闪对癫痫病人很不利,它应该是紧急状况要抢道时才做警示用,不是平常无事时巡逻用的。

打开成年人的关键期

有没有可能重新打开关键期的可塑性,使成人也可以用孩子学语言的方式学习新的语言?梅策尼希已经看到可塑性可以延伸到成年期,假如很专心、很努力,我们应该可以重新设定我们的大脑,现在他在问的是,有可能把这个不费力的关键期学习方式延伸到成年期吗?

在关键期学习不花力气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基底神经核一直都是启动的。所以梅策尼希和他年轻的同事迈克尔·基尔加德(Michael Kilgard)设计了一个实验,用人工方式将成鼠大脑中的基底神经核启动,同时让老鼠做它们无法专心去做、做对了也不会有报酬的学习作业。

他们将微电极插入老鼠的基底神经核中,用电流来使这个基底神经核活化,然后,他们把老鼠放进一个9赫兹的声音环境中,看这只老鼠是否可以不花力气地发展出9赫兹的大脑地图位置来,就像小老鼠在关键期时所发展出的地图一样。一周之后,基尔加德和梅策尼希发现老鼠的确可以大大扩展9赫兹的大脑地图,他们发现了一个人工的方法可以重新打开成人的关键期。

他们用同样的方式使大脑加快处理时间,通常,一只正常的老鼠对一个声音最大的反应量是一秒发射12次。用刺激基底神经核的方式,他们可以“教育”这个神经发射更多次。

这个研究打开了生命后期高速学习的可能性。现在可以用电极的方式启动基底神经核,或用注射某种生化物质,或用药物的方式来活化这个基底神经核,你很难想象会有人不被这个新科技所吸引,因为它可以使你相当轻松地学会科学、历史,或某一种专业,你唯一需要做的只是暴露在那个环境之下而已。你可以想象刚移民进入一个国家,现在可以轻而易举地学新语言,而且完全没有口音,再想象失业的中年人可以再学一个新技能去就业。这种技术无疑会被高中生或大学生拿去用在竞争很激烈的考试上(现在已经有很多明明没有注意力障碍的学生,却用药物来帮助自己学习)。当然这种激烈的介入性药物可能会对大脑产生副作用,更不用说会影响我们自律的能力,但是这会在医学上开创一个新的领域。刺激基底神经核可以使它再活化来帮助大脑受伤的病人,使那些失去阅读、书写、说话或走路能力、不能再学习的病人(因为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一个再生的机会。

对抗老人的认知衰退

梅策尼希成立了新公司Posit Science,专门帮助人们老去时,保留他们大脑的可塑性,延长他们心智功能的寿命。“我很喜欢老人,我一直都喜欢老人,或许是因为我最喜欢的人是我的祖父。他是我所遇到的最有智慧、最有趣的三四个人之一。”梅策尼希的祖父在9岁时,从德国坐帆船来到美国,他是自学成功的建筑师及建造商,在平均寿命为40岁左右的年代,他活到了79岁。

“等到现在65岁的人过世时,平均寿命会升到80多岁,但是当你85岁时,你会有47%的概率得阿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他笑着说,“所以我们创造了这个很奇怪的情境,我们使人们活得很长,长到一半的人会活到不知道自己是谁才过世,我们必须想办法来延长人的心智生命,使它跟人的身体生命一样长才行。”

杂乱的大脑

梅策尼希认为,当我们年纪大时,我们忽略了专注的学习,不再努力学习使得大脑中调节、控制可塑性的系统荒废掉了,所以,他发展了针对老人认知功能衰退的大脑练习,如针对常见的记忆力、思想和处理速度的衰退的练习。

梅策尼希对付心智衰退的方法跟主流的神经科学家不同。现在有千百篇论文在讨论人老时大脑中生理和化学物质的改变,当神经元死亡时,大脑处理的历程又如何。现在市面上有许多药研发出来阻止老化的历程,提升大脑中化学物质的浓度。然而,梅策尼希认为这些价值几亿美元的药物只能提供4~6个月的改进。

“这样做有一个非常不对的地方,”他说,“它忽略了维持正常能力和技术所需的物质……这就好像你在大脑年轻时所习得的技术和能力是注定要跟着大脑生理上的衰退而衰退似的。”他认为主流派的做法对大脑需要什么来学习一个新技术并不了解。“他们想象假如你操弄正确的神经传导物质浓度……记忆就会回来,认知功能都可以用,你可以像羚羊一样开始跑跳。”

主流的治疗法并没有考虑到维持一个好记忆究竟需要的是什么东西,我们年纪大时记忆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无法在神经系统中登记新的事件,因为处理的速度变慢了,所以我们看东西、听东西时知觉处理的正确性、强度及清晰度都随之衰退了。假如我们不能把某件事登记得很清楚,当然不可能把它回忆得很好。

举一个老年人最常见的例子来说,如找不到想要讲的那个词。梅策尼希认为这个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大脑的注意力系统在逐渐萎缩和退化,而跟可塑性有关的基底神经核也是。这个萎缩现象使我们口语不流畅,因为一个声音或词的表征不清楚,登记这些字或声音的神经元没有协调好,没有同步发射,没有办法很快速地送出强有力的信号,我们就在那儿结结巴巴,找不到我们所要讲的词了。当代表口语的神经元送出模糊不清的信息时,接受信息的下游神经元就无法精准地活化,所以模糊地输入,当然只好模糊地输出。这就好像我们前面看到的有语言障碍的孩子一样,他们也有着“杂乱的大脑”(noisy brain)。

当我们的大脑很嘈杂时,新的记忆信号没有办法跟大脑背景的电流信号竞争,造成“信号-杂音”(signal-noise)的问题。

梅策尼希说系统变得有杂音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人所共知,“一切都在走向衰退”。然而,最关键的原因是“大脑没有好好地训练”,分泌乙酰胆碱帮助大脑集中注意力、形成清晰记忆的基底神经核被忽略了。在一个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大脑中,基底神经核分泌的乙酰胆碱竟然少到无法测量到。

专注的力量

“在童年,我们有一段密集学习的时期,每一天都学到新的东西,然后,在我们刚就业时,我们也是密集地学习新的技术和能力,渐渐地,当我们步入中年后,我们已经驾轻就熟了,用的是已经熟练的技术和能力。”

在心理学上,中年是人生一段美好的时光,因为跟前面比较起来,好像水流过了急湍,开始平稳下来一样,我们的身体不像青春期那样剧烈变化,我们对自己是谁已经有稳定的概念,对事业也比较得心应手。我们还是认为自己很活跃、很年轻,但是我们倾向于欺骗自己认为自己还是像以前一样地学习,我们很少去做一件需要我们全神贯注学习的工作,也很少去学新的词汇或新的技术。平常我们看报纸、上班、说母语都是在用我们已经熟练的技能,这不是学习。当我们到70岁时,我们已经有50年没有系统化地去动用调节可塑性的系统了。

这是为什么老年人学习新语言是很好的事,它增进并维持记忆的能力。因为学习新语言需要全神贯注,它会启动可塑性的控制系统,使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对所有东西的记忆都能登记得很清晰。Fast ForWord练习能增进思考的能力有一部分原因是它刺激了可塑性的控制系统,使它一直分泌乙酰胆碱和多巴胺。任何需要全神贯注的事都对这个系统有利,例如学习新的运动、舞蹈,破解困难的字谜,或换个需要学会新技术和材料的工作。梅策尼希自己非常赞同老年人学习新的语言,“你慢慢又磨利所有的能力,这对你是非常有利的。”

这些也可应用到老年人的运动、行走能力上。只是去跳你以前学会的舞并不能帮助大脑的运动皮质维持它的状态,要使心智活跃,你需要去学完全新的、需要全神贯注才学得会的东西。这不但使你有新的记忆,同时使你能轻易地活化一个系统并且保存旧的。

逆转认知功能的时钟

Posit Science公司中的36名科学家在5个老年人最容易产生障碍的领域努力工作,发展大脑训练课程的关键在于给予大脑适量的练习、正确的顺序及恰当的时机,从而促使大脑改变。这在科学上的挑战是去找出最有效的方法来训练大脑并且能够应用到生活上。

梅策尼希告诉我:“你在年轻大脑中所看到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应用到老年的大脑上。”唯一条件就是这个人必须有足够的报酬或惩罚来使他集中注意力以忍受有人认为相当无聊的训练过程,假如能做到这一步,他说:“这个改变能够像在婴儿大脑中的改变一样大。”

Posit Science的训练课程有词汇和语言的记忆练习,用像Fast ForWord一样的听力训练和计算机游戏来增加老年人的听觉记忆。这个课程是建构在大脑处理声音的基本能力上,让老人聆听缓慢的、清晰的语音,梅策尼希不认为你可以叫老人做他办不到的事去增进他逐渐退步的记忆,“我们不能用训练将死马当活马医。”他说,老年人做练习以增强他们听的能力,这种能力自他们在婴儿摇篮中把母亲的声音从背景噪声中分离出来后,就不曾再用过,这种练习增进处理速度,使基本的语言信号更强、更清晰、更正确,这同时也刺激大脑增生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坊间那种记忆课程——给你一个单子去背单子上的项目来挽回退步的记忆——他认为是无效的,需从基本能力上训练起。

很多大学现在用标准记忆测验来评估这些记忆练习。Posit Science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发表了它的第一份报告。他们发现60~87岁的老年人,经过一天一小时,一周5天,8~10周的听觉记忆训练后,他们的记忆从一般70岁老年人的记忆提升到五六十岁的记忆,所以许多人将他们记忆的时钟往回拨了十年左右,有的人甚至可以拨回25年。这个增进的效果在3个月后的追踪调查中仍然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的威廉·贾格斯(William Jagust)研究团队做了上课之前和之后的正电子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发现他们的大脑并没有“新陈代谢退步”(metabolic decline)(即神经元逐渐不活跃)这在老人大脑中常常可以看到。这个研究同时也比较了上过听觉记忆课程的71岁老人,跟没有上这些课但是用同样的时间在看报纸、听有声书或玩计算机游戏的同年龄老人,结果发现没有上过课的老人前额叶有新陈代谢继续下降的现象,而上过课的则没有。这些人的右顶叶及跟记忆和注意力测验有关的其他大脑区域的新陈代谢是不降反升的?[2]??,这些研究显示大脑练习不但减低跟年龄有关的认知功能退化,而且反而可以增加认知能力。最主要的是这些进步其实只因为花了四五十个小时做大脑练习而已,假如花的时间更多,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梅策尼希说他们成功地逆转了老人认知功能的时钟,使他们的记忆、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能力更像年轻的时候,甚至二三十年前的他们。一个80岁的老人可以在操作行动方面像五六十岁的人,“这些训练课程目前在30个老人小区中使用,只要登录Posit Science的网站便可以做这些练习。”

Posit Science也可以应用到视觉方面。当我们年纪大时,我们的视力逐渐退化,不只是眼球的关系,我们大脑视觉处理的能力也变弱了,老人比较容易分心,也比较容易失去他们的视觉注意力。Posit Science目前在发展计算机课程来使老人集中注意力到作业上,而且加速他们视觉处理的速度,他们让老人在计算机屏幕上搜索不同的对象。

针对前额叶也有一些练习可以增加我们的“执行力”(executive functions),如锁定目标,把目标从背景中抽离及做判断决策。这个练习也同时帮助老人分类,将同类东西放在一起,在听到复杂的指令后,能按部就班地执行,以及加强他们联结记忆的能力,这可以增进老人把人、事、物放在正确情境中的能力。

Posit Science也在研究精细运动控制的课程。当我们年纪大时,许多人放弃了绘画、钩针、打毛线、弹奏乐器或木雕等年轻时的爱好,因为我们的手已经不能再做精细的工作了。这些练习会使大脑中褪色的地图重新鲜明起来。

最后他们也发展粗略的运动控制。这个功能在我们年龄增加时,逐渐下降,使老人失去平衡,容易摔跤,走动不易。这个问题除了前庭功能的失常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脚的感觉回馈系统衰退了,梅策尼希说,人们穿了几十年的鞋子,限制了从脚到大脑感觉的回馈,假如我们是打赤脚,我们的大脑会从脚踩在不同的地面上得到很多的回馈,鞋子是一个相当平扁的平台,把刺激分散掉,而且我们现在走的路面越来越人工化,越来越平坦,这使我们大脑脚底地图的分化越来越不显著。于是我们开始使用拐杖、走路器,或其他帮助我们平衡的东西,我们用补救的方法而不是去练习大脑退化的系统,就加速了这个系统的衰退。

当我们年纪大时,我们下楼梯要去看我们的脚,因为我们从脚所得到的回馈不够,当梅策尼希扶着他的岳母步下别墅的台阶时,他鼓励她不要低头看她的脚,而要感觉她的脚在哪里,使她可以维持并发展她大脑中脚的地图。

[1]?这是一份相当有份量的科学期刊,它的影响因子与《自然》或《科学》不相上下。——译者注

[2]?大脑在工作时,工作部位需要比较多的血流量,正电子断层扫描是计算葡萄糖的新陈代谢率。工作多的区域代谢快,在图片呈现出来的是红色或黄色,没有活化的区域代谢少,呈蓝绿色。——译者注

大脑橡皮擦

在花了很多时间来扩大大脑的地图后,梅策尼希现在认为有的时候你也要缩减它。他现在致力于发展大脑橡皮擦,把有问题的大脑地图除去。这个技术对受创伤之后当时的影像一直在眼前出现的人,对有强迫性思考(一个念头挥不去)、有恐惧症或有心智联想问题的人应该是一大福音,当然,它被滥用的结果也是很可怕的。

梅策尼希继续在挑战“我们生下来时大脑是什么样,一辈子就是什么样”的看法,他始终认为大脑结构是它不断与外界互动的结果,它受到经验的塑造。我们的经验不但深入大脑,甚至进入了基因,改变了基因──我们下面会谈到这个主题。

孩子的大脑

梅策尼希的别墅坐落在山上,他花了很多时间在这里,他刚刚开辟了他自己的葡萄园,我们在园中漫步,晚上,我们谈他早年的哲学观念,他四代同堂的家人在一旁嬉笑玩耍,沙发上坐着他最小的孙女,才几个月大,正处于她许多能力的关键期中。她使围绕她的人都很快乐,因为她是一个好的聆听者,你搔痒她的脚趾头,她会全神贯注地望着你,你跟她说话,她会很高兴地听,虽然她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当她环顾四周时,她的大脑收录每一个细节,丝毫不遗漏。

大脑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