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18章:信息传递:好酒也怕巷子深

2017年3月14日  来源: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作者:王春永 提供人:我不存在吗

照亮一片天空

燃亮一支火把

燃起一堆篝火

你发出的每个信号

直达尽头我伴着你

——《风中的哨音》歌词

无法发起的总攻

1930年5月,中原大地上爆发了蒋冯阎大战。以冯玉祥、阎锡山为一方,以蒋介石为一方,在河南省南部摆开了战场,双方共投入了100多万兵力。

战前,冯玉祥与阎锡山约定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然后集中兵力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冯玉祥的作战参谋在拟定命令时,把“沁阳”写成了“泌阳”,多写了一撇。碰巧,沁阳和泌阳都是河南省的一个县,只不过沁阳在黄河北岸,而泌阳却在河南南部的桐柏山下,两地相距数百公里。这样,冯玉样的部队错误地开进了泌阳,没能和阎锡山的部队会合,贻误了发动总攻而聚歼蒋军的战机,让蒋介石夺得了主动权。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以失败而告终。

如果参谋不多写那一撇,冯阎联军顺利会师,联合对蒋军发起总攻,那么中原大战的结局可能就得改写。这场历史性的误会,原因就在于错误的信息传递。那么如果不存在人为的错误,类似的问题还会不会发生呢?答案是肯定的。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学者格莱斯于1978年曾经提出过一个被称为“协同攻击难题”的模型。

两个将军各带领自己的部队埋伏在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山上,等候敌人。将军A得到可靠情报说,敌人刚刚到达,立足未稳。如果趁敌人没有防备,两股部队一起进攻的话,就能够获得胜利;而如果只有一方进攻的话,进攻将失败。A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与将军B协同进攻?那时没有电话之类的通讯工具,只有派情报员来传递消息。将军A派遣一个情报员去了将军B那里,告诉将军B:敌人没有防备,两军于黎明一起进攻。

然而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情报员失踪或者被敌人抓获。也就是说,将军A虽然派遗情报员向将军B传达“黎明一起进攻”的信息,但他不能确定将军B是否收到他的信息。而如果情报员回来了,将军A又陷入迷茫:将军B怎么知道情报员肯定回来了?将军B如果不能肯定情报员回来的话,他也不能肯定将军A能确定自己收到信息,那么他必定不会贸然进攻。于是将军A又将该情报员派遣到B地。然而,他再次不能保证这次情报员肯定到了将军B那里……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不论这个情报员来回成功地跑多少次,都不能使两个将军一起进攻。问题就在于,两个将军协同进攻的条件是:“于黎明一起进攻”成为将军A、B之间的共同知识。然而,无论情报员跑多少次,都不能够使A、B之间实现这个共同知识!

所幸的是,上面这个推论只是一个模型,现实环境中的“将军”们会有很多方法突破这种困局。但另一方面,也许正是上面这种逦梦的阴影,才促进了各种通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

下面,我们要把视线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移开,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场景,看一看信息传递问题对生活的影响机制是怎么样的。

信息传递 / 成本 / 博弈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