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牛李党争

2020年6月15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牛李党争。

如果说河朔三镇的存在使中央备感压力的话,则朝廷内部的各种复杂斗争,更使宪宗以后的皇帝感到无奈。宪宗在位时已关注朝官的结党倾向,多次与宰相讨论朋党问题。宪宗以后,出现了影响朝政四十余年的所谓“牛李党争”,以至于文宗皇帝叹道:“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李德裕塑像

牛党的领袖是牛僧孺、李宗闵,李党的领袖则是李德裕、郑覃等。牛、李结怨的源头是宪宗时期的一次科举考试,当时还是举子的牛僧孺、李宗闵等人在对策中言辞激烈地批评朝政,得罪了李德裕之父、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双方结怨极深。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宗国

两党大致各由志趣相投、政见相似的官员相结而成,虽然在对科举置废、藩镇政策方面有不同意见和措施,但总体看,党争的主要表现还是以人划线,此进彼退,互相倾轧。

穆宗时,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本当入相,却八年不得调动,而牛党引牛僧孺为相,造成李、牛积怨加深。文宗时,牛李两党斗争日趋激烈,在朝议事,争吵不休,进退官员,唯党为是。武宗即位,以李德裕为相,将牛僧孺、李宗闵等远贬于南方。武宗死后,宣宗即位,牛党再度得势,贬李德裕于崖州(今海南琼山东南)。这以后,牛李两党首领先后病死,“牛李党争”遂告结束。

唐德宗 / 唐宪宗 / 李德裕 / 宦官 / 黄巢起义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