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休息

2020年6月13日  来源:精力管理 作者:[美]吉姆·洛尔;托尼·施瓦茨 提供人:kuitou81......

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休息

学习短跑运动员,就是把生活拆分成一系列可以掌控的阶段,既满足生理需求,又符合自然规律。这个想法最初是吉姆发现的,当时他正与多位世界级网球选手合作。作为效能心理学家,吉姆的目标是找到最优秀的竞技选手与普通选手的差别。他花了数百小时观看顶级选手的比赛,研究场地录像,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这些选手比赛当中的技能习惯并无大异。当他把目光转向选手们的得分之后的行为,终于豁然开朗。虽然大部分人都不自知,但最佳选手们在两轮比赛期间有固定的行为模式,包括得分后走回基线时头和肩膀如何摆正,视线看向哪里,呼吸模式,甚至自言自语的习惯等。

吉姆恍然大悟,这些选手利用比赛的间隙力争最大限度恢复体力,而许多排名靠后的选手根本没有恢复体力的习惯。在监测顶级选手的心率时,他又有了其他发现。得分之后间的16~20秒内,顶级选手的心跳竟然能够降至每分钟20次。通过建立高效的体力恢复机制,这些运动员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精力再造。普通选手没有相应的赛间习惯,在整场比赛中心率都停留在较高的水平,因此身体很难支撑下来;而顶尖选手会利用细小的习惯更有效地恢复体力,为赢得下一分做好准备。

得分间隙休息的影响是惊人的。我们设想一下,技术水平和身体条件势均力敌的两位选手进入一场比赛的第三个小时,其中一位始终利用得分间隙休息调整,另一位则没有。显然后者的身体更感劳累,而劳累又会带来其他负面情感,如愤怒和沮丧,使得他的心率进一步升高,肌肉僵硬。身体劳累也会让人难以集中注意力。普通人在高压之下连续伏案工作几个小时,劳累是必然的结果,随之而来的还有负面情感,注意力分散,这些最终都将降低你的表现。

在网球运动,吉姆证实了这个结论。选手的心跳越是一成不变,他们的表现越会逐渐变差,更有可能输掉比赛,因为精力消耗却得不到补充会导致心跳逐渐加快。同样,心跳迟缓的选手也发挥不出应有水平,因为他们不够投入,或者已经放弃了比赛。

甚至像高尔夫这样体能消耗很少的运动,保持精力消耗和再生的平衡也十分重要。尼克劳斯的技能和表现一直为人称道,他对自己成功秘诀的总结也很中肯:

我拥有在任何情况下高度集中的能力,摒弃那些让我分心的事物。然而,我无法在打完18洞的过程里始终集中精力,即便可以,我怀疑我的思维也会过度损耗,思维变得混沌,最终还是无法推杆入洞。因而我制订了一套步骤,帮助我完成从高度集中到惬意放松的过渡,反之亦然。

在我走向球座时,意识开始变得敏锐,在我分析场地、思考策略的过程中继续集中,在我立好球、挥杆时达到顶峰。那时我的思维完全不被外界干扰,只有脑海中规划的清晰路线。

除非开球失误,需要我立刻寻找补救办法,否则从离开球座起我就退入了惬意的山谷,要么跟其他选手随意聊天,要么放任我的思想天马行空。不管有没有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我一直坚持这个模式,不过,事情不顺时当然应该更加努力一点。

压力和恢复的平衡在任何效能至上的领域中都意义非凡。1998年,美国陆军进行了一项作战效率的研究,衡量一组炮手能够在三天里击中目标多少次。第一组被要求在3天里尽可能发射炮弹,第二组人被要求不时停下休息。第一天,不休息的小队击中目标的次数更多;第二天,不休息的炮手准确度急剧下降,经过休息的炮手们反超得分,并一直领先到最后。

恢复周期对创造力和亲密关系都同等重要。声音通过音符间的停顿空白组成了音乐,如同字母和空白组成了单词。就在工作的空白时段,爱、友谊、深度和维度得以延伸。如果没有恢复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将在失衡中变得一片混乱。

劳逸结合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