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精力的消耗与恢复

2020年6月13日  来源:精力管理 作者:[美]吉姆·洛尔;托尼·施瓦茨 提供人:kuitou81......

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精力的消耗与恢复

我们需要精力来创造最佳表现,而精力的恢复尤为重要。它不仅确保我们享有健康和幸福,还能提升我们的做事能力。几乎所有精英运动员客户来找我们时都面对着水平发挥的难题,而这些难题归根结底都是精力消耗和恢复的不平衡。他们在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的一个或多个层面要么过度训练,要么训练不足。二者都会直接体现在运动员的表现上,包括持续的伤病、焦虑、消极、愤怒、难以集中精力和失去激情。我们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管理精力为突破口,系统地增强某个能力不足的层面,并在训练日程中加入定期恢复的内容。

平衡压力和恢复不仅在竞技体育中有重要意义,也同样应用于生活中各方面的精力管理。精力消耗导致储备减少,精力恢复带动储量上升。过度消耗而恢复不足最终将导致精力衰竭崩溃,恢复超出消耗则导致萎缩和衰弱。想想一只打着石膏的手臂吧,石膏的本意是保护手臂不被过度使用,如果超过一定时间,手臂肌肉反而因为静养变得无力,甚至发生肌肉萎缩。持续健身能带来身心改善,但若停止一周,曾经的改善就会大幅退步,只要停止4周,这种改善就会完全消失。

情感、思维和意志的层面里亦是如此。情感的深度和适应力取决于外界交往的积极程度和内省习惯。思维的敏锐度会因为缺乏思维挑战而减退。意志精力依赖于不断温习深层价值取向,为自我行为负责。全情投入需要在各个层面培养精力消耗(压力)和精力再生(恢复)的动态平衡。

我们称之为有节奏的波动,它代表了生命的本质脉动

波动越强,我们越能够做到全情投入。这一点在组织层面依旧成立。如果管理者和经理们围绕长时间持续的工作建立起企业文化——不论是一开几个小时的会议,还是鼓励下属晚上和周末加班加点,员工的工作表现必然会随着时间延长变得越来越差。鼓励人们适度休息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也会给组织带来更高的效率。

与理想状态相反,多数人的生活更趋于单线化。人们往往一厢情愿地假设某些层面的精力可以无限消耗——通常是思维和情感方面,认为某些层面不需投注太多精力就能高效产出——通常是身体和精神方面。长此以往,我们的生活也就平淡无味了。

遵循生命的节奏

自然本身存在规律的脉动,在活跃和休息之间有节奏、波浪形地交替。涨潮退潮,四季更替,日升日落,不胜枚举。同理,所有有机体都遵从恒久的节奏——鸟类迁徙,熊类冬眠,松鼠收集坚果,鱼儿产卵,生物的活动都有一定的间歇。

因此,人类也具有内在的节奏,有些是自然所为,有些由基因决定。季节性情感障碍由季节变化和身体机能无法相应调整共同导致。我们的呼吸、脑电波、体温、心律、荷尔蒙水平和血压都有健康(或不健康)的节奏波动。

我们是波动世界内的波动个体。

节奏性存在我们的基因中。

波动甚至会出现在人体的基本层面上。张弛有度是全情投入、维持机能和保持健康的关键。相反,单线化运动最终会导致机能障碍和死亡。想象一幅健康的脑电图或心电图是如何起伏波动的,再想象它的反面,是不是一条直线?

广义来讲,我们的“活动-休息”模式遵从生理节奏,大约每24小时循环一次。 20世纪50年代初,研究员阿瑟林斯基和克莱特曼发现,睡眠有90~120分钟的周期,从浅层睡眠——大脑活动频繁和做梦的阶段,到深度睡眠——大脑静止并深层修复。这个过程称作“活跃-休整基础循环”(BRAC)。到了70年代,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大脑清醒状态下也存在同样的90~120分钟的周期,即次昼夜节律。

次昼夜节律掌控一天里精力的涨退。生理指数如心跳、激素水平、肌肉张力和脑波活动在循环周期的前段都会升高;经过1个小时左右,所有数值都开始下降。大约90~120分钟之后,身体开始渴望休息和恢复,并发出一些信号,如打哈欠和伸懒腰,阵发饥饿感,压力增大,难以集中,做事拖拉,胡思乱想,容易犯错等。多数人克服自然循环的方法就是勉力斗争,让身体释放压力荷尔蒙,使自己能够应对突发事件。

长此以往,毒素会在体内积累。我们再逼迫自己也终有限度,时间过长或压力过大就变得精疲力竭甚至崩溃。压力荷尔蒙在体内定期循环,或许能暂时保持机体活力,但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多动、咄咄逼人、急躁、烦躁、愤怒、自私自利、对他人漠不关心等症状。如果人们始终忽略张弛有度的法则,还会面临头痛、背痛、肠胃功能紊乱、心脏病甚至死亡的危险。

因为身体需要张弛有度,我们常常通过人工方式制造波动,缓解生活的单线化。当精力储备不足以应对现状时,我们会投奔咖啡因、可卡因、安非他命等刺激物。如果我们无法通过自然方式得到休息,则会依赖酒精、大麻和安眠药的帮助。如果你白天需要咖啡提神,晚上需要酒精放松,那么你就是在描画自己的直线生活。

劳逸结合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