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只顾要面子:指标造假

2020年6月16日  来源:群体性愚昧:为什么精英在一起也会干蠢事 作者:【德】冈特.迪克 提供人:shiya45......

只顾要面子:指标造假

我曾收到过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诉说了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造假的如下经历。

“我们的电脑系统里反映出没有足够的订货合同机会,部门领导大发雷霆,如果他只能拿出这么少的客户询价数量,他也要被大领导臭骂了。他命令我们提高客户询价的数量,以增加签合同的概率。他还命令我们造出一些非常满意的客户询价,否则我们的数据太难看了。好吧,我们就坐了下来,添加了热情洋溢的询价内容和细节,伪造出了漂亮的客户询价。可惜的是,数据库里不能在旁边加上注释,写明哪个是伪造出来的,哪个不是。在数据库里添加几栏领导看不见的栏目才好,这样我们可以标注出来哪些是真的,哪些是伪造出来的。倘若我们有个这种一分为二的数据库,一个是真实的,另一个是拿出来给外面看的,那该有多好。我们搞了那么多造假数据,因此领导开完会和大领导一起出来时没有垂头丧气。到了第二天,我们又有新的会议了,我们想对客户情况逐个盘算一遍,考虑怎么可以快点儿拿到他们的订货合同。”

在会上,我们的领导号召我们与客户深入讨论询价问题,要按计划和客户签订销售合同。领导喊道,现在去找客户X。可我们说,客户X的情况是我们编造出来的,没有什么可以跟他谈的。为什么客户X是编造出来的,他问。他认为这个客户询价是确凿无疑的,因为客户X以前就是我们的老客户。是的,我们说,但他的询价一事是我们编造出来的,他没有打来过电话,所以也不会来订货的。这时候领导认为,我们还是可以真的卖出点我们伪造出来的他曾经询过价的东西给客户X的。我们争论了起来,认为领导现在头脑有点儿糊涂了,我们慢慢让他冷静了下来。这时候领导又喊了起来,要我们找客户Y谈,而客户Y的询价事情也是编造出来的。这个客户来询问的是,他的产品在三年之后可以怎么更新,我们却把他的询价填到了今年要更新的栏目里。领导这时候还不甘心,他问我们,我们的新设备为什么不能马上卖给他呢,我们给他证明,这是做不到的。然后又拿出客户Z来,这也是瞎编出来的。这时候领导真的生气了,认为我们在捉弄他,怎么可能这么多全是编造出来的呢。是啊,我们说,是你命令我们做的!他说,但是数量没有这么多。我们回答道,我们被要求造假这么多的,好让他的领导对他满意。这时候他问,哪几个客户可以加速谈成生意。我们认为一个都不可能,我们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他马上吼叫道,你们只想找借口,实际就是在拒绝工作。

他似乎得了健忘症,前面命令我们进行数据造假,在他的领导面前保住颜面。然后在领导那里得到了夸奖,他很高兴!我们看到的,他真的洋洋自得!倘若换了我们,都要吓死了,因为那么大的销售额是做不到的,这还不够糟糕吗?后来我们知道,他果然在领导面前说了谎,他不害怕吗?他居然平安地出来了,他暗自高兴。过了一天在我们的会上,他似乎全都忘了是他自己命令我们造的假。他在我们面前大骂,我们(他手下的员工)居然造了假。

三个星期后,客户们还是按原来的实际承诺买了我们的东西,跟我们原来预料的一样,数量太少了。这是我们早就知道的结果。可是我们领导却仿佛遇到了晴天霹雳,他向我们大发雷霆。他大骂,说我们不想干了,让我们滚蛋。他大声对老板说,一定要多派几个好员工来给他,对我们宣布严厉的措施。大老板来了以后要求我们对情况逐一进行解释,以说明客户为什么没有跟我们签约。现在我们要花几小时给大老板凭空编造故事,故事编得让他信以为真,以至于要亲自出面帮我们和客户联系。为了防止捅出更大的娄子,我们不得不给客户偷偷打电话,问他们是不是有可能真的购买我们编造出来的东西。他们显然不愿意,但是万一我们老板去拜访,也让他们做好准备。老板真的全都走访了一遍,但客户们都对他很冷淡。老板气呼呼地回来了,说我们和客户没有建立起热情友好的关系,他说很高兴有这么严厉的部门领导在管着,还说我们这个垃圾团队里只有他是可信任的。

事实就是这样,管理层就光知道往下压任务,压了又压,不管合不合理,不允许申辩,不允许找借口,压力总是不断往下释放。

建议与忠告

评价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把一件事物与另一件事物区分开来,如果指标被造了假,就失去了作用。利用指标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是蒙在鼓里的,怎么办?

·我们可以防止造假。

·我们可以寻找新的、没有被造假的指标。

第一种办法表明,最好所有重新回到事实上来,与对方绝对诚实地相处。第二种办法不可避免地让我们进入复杂境地,因为新的评价指标必须精准,否则又可能被人为操纵了。

企业里的投机取巧没有被制止,若不刹住弄虚作假行为,几乎没有希望让人回到实事求是上来。当然,如果员工们的压力减轻了,或许我们可以摆脱掉造假行为。第二条路也许走得通,但是复杂的指标通常需要许多数据的支撑(这样让造假困难),篡改数据比较麻烦也烦人。

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了?我们看到,评价指标一旦被大家熟悉,就很快出现造假。能不能私下里藏着?这就意味着,你按照被评价者不熟悉的标准来做评价,这当然又把被评价者搞糊涂了,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人在用!

结论

我们已经看到了不良倾向,所有人在压力下纷纷关注起上司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人人都想按照已知的评价标准去表现自己,这已经成了一种爱好。这么一来,我们用幼稚的目光看到的只是表象,并非事实。我们至少成了半盲人,或者可以说:由于普遍的弄虚作假,即使要看清一些简单的东西,也变得很费劲要花很多代价。

一切都不得不重新核查。“里面真的什么水分也没有?”我们在查看食品的成分时候都有过这种疑虑。“这种产品的生产工厂可能也加工过为出口而生产的非本地产动物的肉类制品,而可能含有技术上查不出来的不合格肉类的成分。”

评价指标 / 指标欺诈 / 指标造假 / 面子 / 相关性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