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人类的玻璃本质(5)

2020年6月24日  来源: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 作者:(美)查尔斯·S.皮尔士 提供人:yanjia82......

我们已经明白了,原生质会在液化中降温,而当热量恢复时又会恢复到固态。在神经黏液甚至肌肉黏液中,这一系列作用必须非常迅速地发生,并且可能造成其活动的不稳定或振动。当然,如果发生吸收作用就会产生化合热,虽然很可能微不足道。另外,如果神经或肌肉做了功,必然会发生能量的损耗。在肌肉做功的情况下,瞬时疲劳发生的模式很容易被发现。如果肌肉在压力下收缩,其收缩程度将小于没有压力时的收缩程度,并发生热量损失。这就像是一种发动机,通过在水中溶解盐分来工作,并且利用溶解过程中的收缩来举起重物,之后会通过蒸馏来恢复盐分。但是,大部分疲劳与力学关系无关。一个人必须努力做功15分钟,才能吸收体内足够多的热量,使体温降低1℃。与此同时,他会受热,散发额外的氧化产物、汗液等,微血管中血液流速会加快,消耗极大。他可能只是安静地坐在书桌旁写字,并没有进行体力劳动,但是几个小时后却会觉得筋疲力尽。这似乎是由于神经黏液被扰乱的亚分子没有时间回归到其适当的排列中。当这些亚分子被抛出时(这种情况必然时常发生),会造成大量的物质浪费。为了稳定地、彻底地将食物亚分子同化入原生质的解离分子,不仅化学成分要完全正确,而且必须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速度移动。如果没有满足上述条件,它会比分子的其他部分更松散;并且,每次当它再次遇到被吸收的情况时,相对于分子的其他部分和足够接近该作用因素的其他部分而言,这种食物亚分子会特别容易再次被抛出。因此,如果原生质多次发生部分液化,并且程度相近,则每次被抛出的分子很可能是之前被吸入的分子。这些分子被抛出时的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都与之前被吸入时的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相近。路线也与被抛出前的接近,但并非完全一致。这是由于它们之所以轻易被抛出,正在于没有完全满足保持稳定的条件。因此,究其原因是惯性法则及其行动不精确符合的特殊性质。

在我看来,这种对于习惯的解释,抛开是真是假的问题不谈,一定的价值在于使我们为数不多的、类同习惯的机械运动的例子有所增加。据我所知的所有其他例子,要么只是数据性的,要么所包含的力学研究只考虑了合理的运动,违反了能量法则。好比消耗河床的水流,在该情况下,沙子会被冲到最稳定的状态,并留在那里。而能量法则禁止这种情况,因为任何物质在达到稳定均衡的状态时,其动能会达到最大值,所以根据这种法则,只有在不稳定状态下才能保持静止。在所有的数据学图例中也是如此,物质被带入某种状态,然后保持这种状态。一件衣服被折叠后会保持折叠的状态,也就是说超出了它的弹性范围。无法弹回也是另一种明显违反能量法则的例子。因为物质不仅无法自动弹回(可能是由于达到了不稳定的均衡),而且甚至在被施加冲量时也无法做到。相应地,詹姆斯教授说:“这种习惯现象……是由于……材料的可塑性。”现在,材料的可塑性意味着弹性限度的降低。[65]但是,这里提出的原生质构造假说不包括力学分析,只包括严格依照能量法则的引力和斥力分析。其中的行动,即原子被从分子内部的轨道抛出,以及新原子进入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轨道,类似于分子在超出其弹性限度的受应变力作用的固体。也就是说,在那种情况下,某些分子必须被抛出自身的轨道,并在进入新轨道后不久恢复稳定状态。简而言之,与原生质相近,可塑性固体能够在轻微的机械力作用下被暂时地部分液化。但是,固体定型与习惯形成之间的相似度并不高,后者的特质包括不完全精确和不完全确定,这即使在前者中也存在着,只是体现得不太明显。

概念 / 哲学 / 原生质 / 分子 / 固体 / 液体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