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11 重塑压力:变为成长的武器

2020年5月31日  来源:自控力·实操篇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 提供人:ketou11......

迄今为止,我们都是将压力视为敌人的吧。实际上,很多心理学者、医生以及科学家也都将压力视为自己的敌人。因为他们相信压力会使人烦恼,或者导致很危险的疾病,所以无论如何都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但是,我已经改变了对压力的看法。这源于1998年美国以3万名成年人为对象,进行的一项调查的研究结果。该项调查主要是向参与者提问:“过去一年间,你感受到了多大的压力?”“你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吗?”并在八年后统计,3万人中有哪些人已经去世。

结果非常令人吃惊,那些表示自己感受到较大压力的人,其死亡的风险高达43%。但是,这么高的死亡风险,仅仅集中体现在有较大压力的人群中那些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的人身上。这一点让我颇感兴趣。哪怕是承受了较大压力的人,只要他们不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那么其死亡的风险便不会呈现上升的趋势。不仅如此,他们的死亡风险还是所有参与调查的人中最低的,甚至比那些表示自己几乎没有压力的人还要低。

压力使人变得聪明、坚强,并能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基于诸多研究的结果,我对压力的看法发生了一百八十度改变。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压力能使人变得聪明、坚强,并能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人们能从承受压力的经验中学到东西,并获得成长。而且,也会激发出人们的勇气和同理心。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对压力的看法,将能使我们变得更加健康和幸福。你对压力的看法,将会影响到你的方方面面。除了健康以外,还将决定你的人生是否更有意义。应对压力最好的方法,不是想着去减轻或回避压力,而是要改变自己的看法,试着去接受这种压力。

应对压力的方法

让自己接受“没有哪个工作是无压力的”这样的想法,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对人们来说,压力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东西。也许会有人认为必须减轻压力,然后千辛万苦地想要排解压力,但这通常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压力可以被视作一个信号,它表明我们很重视自己所做的工作。我们之所以会感到压力,恰恰证明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正因为我们拼命地工作、考虑他人的事情,所以才会感受到压力的存在。所有人都有压力,在理解了这一点的前提下,才能改变我们应对压力的方式,并将其转变成一种适合自我的压力。

将压力变为动力的比尔·盖茨夫妇

本书第3课中提到了“重塑工作”的概念,即根据个人的情况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这一诞生于商界的概念,同样有助于我们应对压力。

首先从列出清单开始做起,将自己工作中必须做的事情都一一写下来。例如,写邮件、写报告、客户会议等。同时,将自己的特长、自己人生中最重视的东西、自己的价值观等内容都列出来。然后,将这些与自己的工作一一关联起来。

如果你很善于说服他人,那么可以将这种能力与写邮件、写报告联系起来。这样一来,自己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对工作也会更有帮助。如果你很善于教导他人,那么可以将其与撰写邮件、给某人提供建议和帮助等工作联系起来。这样将有效减小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上司的朝令夕改,导致没有一点儿自己的时间”“太多令人厌烦的事情,让人看不见希望”,当你产生这样的想法时,就会感觉自己是工作的受害者。可以通过“重塑工作”的方式,改变这一负面、消极的想法。

说到将压力变成动力的人,我特别关注的有两位。第一位,就是微软公司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为公益目的创立了“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比尔·盖茨(BillGates),以及他的夫人梅琳达·盖茨(Melinda Gates)。

他们的人生选择了去面对比世界更大的课题,这源自为比小我更大的目标而做出贡献的思维模式(心态、思维方式)。他们考虑的不仅仅是自我的成功,还包括以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并且为解决这一问题付诸的实际行动。这令我非常感动。

为了将压力转变为动力,我们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设定一个比小我更大的目标。虽然我们都要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付出努力,但是这样的目标能够让我们拥有更有干劲的心理动机。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很强或自己比他人优秀,我们之所以付出努力,是为了向这一更加重要的目标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所以,当我们不是为了自我的成功,而是向着更加宏大的目标前进时,就能获得周围人的支持。

另一位,就是脸书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2015年,他在自己的主页上向外界宣布了伴侣怀孕的消息。同时,他也谈及了自己的伴侣曾经流产的经历,以及自己为此所承受的压力。他的这一做法非常了不起。

几乎没有人会在公开场合谈论伴侣流产的话题。而且,越像他这样的名人,越容易遭到世间舆论的各种刁难。但是,他仍然选择了袒露自己的弱点,这等于向世人表示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这给许多和他一样有着相似痛苦的人带来了勇气,让他们知道自己并非独立在承受痛苦。很多人都是一边承受着不安和压力,一边获得了成功。

之前我参加了一个会议,其中有某企业的女CEO在现场做了发言。她是美国很知名的人物,事业很成功,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强势、十分活跃的人。

她就表示自己一直以来都感到不安。但是,她学会了如何去应对这种不安,并将其转变为动力,从而使自己获得了成功。我觉得从商业成功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很多运动员、专家也都表达过相同的观点,即他们也都会感到不安。其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位宇航员说的。

他说:“对不安的情绪缺少了解的人,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正因为有不安的情绪,我们才能对其加以利用,从而深化自己的思考。”

人们往往会认为,成功的人一直都很沉着,特别有自信,从来不会感到不安。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们也会有压力,也一样经历着痛苦。只有能从中获得力量并最终成功的人,才是最理想的成功者。

失去自信、很快就想放弃的恶性循环

话虽这样说,但人们还是想要去回避失败和逆境。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改变对失败的看法了。世界上有很多人都认为无论如何都要避免失败,特别是当要去面对超出自我能力的目标、要去努力迎接新的挑战时,最终往往会变成这样的想法。

人们在遭遇挫折后,很快就会产生“看来还是我不行啊”这样的想法。之所以不顺利,肯定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者是自己的目标设定有错。这样一来,就会陷入失去自信、很快就想放弃的恶性循环中。

此时,“成长的思维”将会有助于你摆脱这种困境。“成长的思维”主要认为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当我们遇到障碍时,要知道这也意味着能让我们发挥出最大实力的时机来了。逆境能够锻炼我们的“精神恢复能力”。过去艰苦的经历,其实对我们是非常有用的。这样一想,即使我们感受到了压力,也能让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从挫折、逆境中获得力量的“具体方法”——通过“写下来”让自己恢复

能有效地从挫折、逆境中获得力量的一个方法,就是将自己的人生经历都写下来。我将其称为“元气恢复故事”。无论是有关自己的事业、人际关系还是公司的项目等,都没关系,将其写下来,然后自己再好好看一看。

通过看自己写下的内容,想一想自己的人生中都遇到过什么事情?其中又有哪些意义?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能从这些事情中学到什么?以此来让自己从逆境中获得力量。同时,也会对将来抱有更加乐观的看法。

经历逆境,不会让人变得更强大(虽然有些人是如此)。最重要的是,把这些逆境的经历当作元气恢复故事来读,促使自己的思维模式发生转变,这样才能从逆境中获得力量。

最近,我召集全美著名的经理人进行了一次培训。我要求他们从“成长的思维”出发,聊一聊自己的职业生涯。特别是要在众人面前,就自己曾经的失职行为、不成功的项目等进行交流。从这样的经历中,重新思考自己在哪方面比较强大,又都从中学到了哪些东西。

虽然这个方法自己一个人做的时候也很有效果,但我还是推荐大家能以团队的形式来做。因为这能让我们接触到每个人的“成长的思维”,并产生更好的效果。像这样,写下自己的经历,并在众人面前分享,有助于形成“成长的思维”。

压力过大的情况

有一些人会经历真正的“创伤”(内心的伤害),如被犯罪行为侵犯过、所爱的人亡故等。他们为了让自己继续生活下去,会选择不去想过去的经历,但是种种研究均表明,这样做并不会带来任何帮助。这种不去回想、逃避的行为,往往相当于是在“自我消亡”。

在心理学的领域,存在着“侵入性反刍”和“意图性反刍”这样两种思维方式。所谓“侵入性反刍”,就是指总是会不自觉地回忆起自己过去的遭遇,但是主观上并不想去回忆它。自己的大脑中总是会有二选一的想法:要是当时没有选择走那条路,就不会被侵犯了吧?要是选择这样做,就不会伤害到他人了吧?这种状态与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另一种所谓“意图性反刍”,就是指有意识地进行回忆。这种行为是出于自己的选择。也就是说,有意识地暗示自己,可以去回忆自己的遭遇。“要是这样做就好了。”虽然这种想法看似倒退,实则能催生出让人向前看的力量。

重要的是,当遇到事情时,不要总是去想“为什么是我遇到这种事”,而是要思考这种事因何而起。总之,所谓“成长的思维”,就是思考事情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没有人希望自己遇到逆境,但是如果已经发生了,那就姑且去接受这个事实吧。然后,要思考该如何才能从这样的经历中让自己变得更好。或者,这样的经历能否为他人带来帮助。

因此,写下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是一种治愈效果最好的方法。研究证实,将自己的感受、发生的事情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对当事人有很好的治愈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到将自己的感受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千万不要抱着这样的想法:“当时的遭遇虽然很头疼,但却是一件好事。”自己有过痛苦的经历,让自己去接受这一点,然后将自己的感受都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这才是关键。我们在记录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会获得向前看的力量。

我在之前的书中也提到过,只有以一个包容的姿态,才能留意到自己内在了不起的能力与洞察力。这并非什么创新的思维模式,但如果你不能做到真正去直面痛苦、艰难的遭遇,那么这种没有自我觉醒的方法,是无法让你在真正意义上去包容压力的。

可以提高抗压能力的练习

为了抵抗压力,做瑜伽和冥想是比较有效的方式。提到瑜伽和冥想,人们常会说它们能让人的精神层面产生百分之百专注于自我的感觉。实际上,在做瑜伽和冥想时,我们依然无法逃避不安或自我的缺点等令人讨厌的事情。不过,这样的行为确实能够提高我们的抗压能力。不管我们的心情有多糟糕,我们都无法回避它,而瑜伽和冥想就是对抗它的一种练习。

在身体层面上,瑜伽和冥想也是能让我们更容易控制好神经系统平衡的一种方法。也许在做瑜伽和冥想时,整个人会变得沉着、冷静,但是身体的反应正相反,会变得更加活跃,如心跳会加快,还会分泌出更多的男性激素。这些反应会导致压力激素的构成发生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与“挑战反应”非常接近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会导致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增多,向肌肉和大脑输送更多的能量,能使心情变兴奋的“脑内科学物质”也会激增。

“心流”状态(指完全沉浸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的心理状态)下的人,往往都会表现出“挑战反应”的特征,而这与工作中专心致志时的状态是相同的。此时,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会充满了力量。结果就是,自信增强、注意力更加集中,有最佳的表现。

除了瑜伽和冥想外,散步也是不错的选择。任何一种练习都会很有效果。


情绪 / 压力 / 成长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