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学习观 | 怎样做到大道至简?要追求事物背后的业力

2020年5月25日  来源:第三只眼观 作者: 提供人:yiju29......

人就有俩工具:脑子和心。

脑子观动静,心中有明暗,这就是大道至简!

前段时间很忙,三眼有时也得刨食搞点物质建设,更新较慢,后台积攒了很多私信,其中最多的就是怎么能提高认知,能否推荐一些书目等等…

自打三眼写点文字,这种问题就没断过,因为这种问题太笼统,就好像问“怎么成为一个好人”,很难针对性回答,所以三眼很少作答。

系统作答还得开个“学习观”系列...系列好多,好像郭德纲讲相声挖坑...

小伙伴们都想提升认知,关键点是认知是什么。

毛爷爷讲会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在提升认知上小伙伴们很少能提出有效问题,当然也就不会解决问题,因为认知是个模糊的东西。

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要远远比已经学到了点什么重要得多。

这世界不缺信息,不缺知识,不缺各种理论,缺的是“知识之上的知识”,或者叫做“怎么学知识的知识”。

学习观 | 怎样做到大道至简?要追求事物背后的业力

认知是啥

大家都想提升认知,那么首先就要搞清楚认知是啥?

社会信息流就像是一个江湖,有着成百上千个门派,区分哪个是正道,哪些是旁门左道,才是第一要务。

正道会让脑子开光发热,旁门左道会给人洗成植物人。

知识是把刀,这世界有10000000种兵器供您选择,但就是没有人教你武器的用法,认知就是刀的用法。

每个人从小到长大,都会有无数人告诉你无数个规则,规则学的多了,人越来越乱,小伙伴们都想学到一个“规则之上的规则”,有了它可以看透一切规则。

所以,认知是啥?

其实就是“道”!

是一种“知识之上的知识”,知识是死的,在知识之上有一个活的东西,没有这个活的东西,人们学习一万种知识,也是死知识。

三眼写文章一直谈认知,我也是找不准词汇,用认知这个词来充当,直接讲“道”既装逼又难以沟通;

因为“道”这个词太常见了,人们已经先入为主了很多概念,用这个词很不好沟通阐述。

道是悟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让三眼推荐这方面书籍,没法推荐,因为我也没读过这种书,而且三眼读书很少。

尽信书不如无书,人最好是少读书,要多推导。

一个人脑子里要想有真东西,一定是自己推导出来的,而不是读文字学来的,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智慧是自己长出来的,而不是学来的、要来的。

讲个道理:如果把地球的文字都消灭了,知识没有传播的载体,世界没有书籍了,那么“道”会消失吗?

不会!道是“知识之上的知识”,人要想得道不一定要通过读书,只是读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相对快捷而已。

比读书更快捷的是观察,其实很多人把观察与读书混为一谈。

观察和读书都属于阅读,都是通过文字来获取认知,来悟道;

每天看信息,然后推导,这叫做观察;

而读书是看作者的逻辑、成套体系,寻求转化作者的逻辑到自身。

所以要少读书,多观察,因为信息虽然虚假,但也能有迹可循;而这个世界绝大多数写书的作者都是大SB。

SB的东西看多了,离道越来越远,如果非要看SB,也要带着推导去看。

业力

认知是啥?

就是找寻事物背后的业力,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推动力。

业力是佛家讲法,其实就是道家的道、阴阳观,一个意思,毛爷爷管它叫矛盾论。

所以让三眼推荐书籍,那就看看这三样就够了。

其实吧,这个世界的底层认知都是一模一样的,只是各门派叫法不一样,东西方叫法也不一样,但根本原理是一样的。

怎么找这个业力呢?

其实特别简单,就两点:

1、由心:在观念上(心态上)将世界分成明暗;

2、由脑:在思维上(脑子中)要有动态观。

人总把事物分析的很复杂,其实事物很简单,不用看外界,就看人类自身,你能用到的“工具”就两样,一颗心和一个脑子。

外界的万事万物都需要经由你的心脑而产生一个认知结果,把你自己的心脑用对路子了,认知结果自然就对路子。

用心去感悟,用脑子去推导,人就能干这俩事。

学习观 | 怎样做到大道至简?要追求事物背后的业力

心脑要合一

心脑要合在一起才行,而绝大多数人都是“走极端”的,或者只用心,或者只用脑,这都不对;

如果把人比喻成一台机器,脑子就是发动机,通过不断推导这一程式运行,而心就是制造动力的,为发动机带来燃油,情绪就是燃油。

这里插一句,三眼总讲“不要带情绪”,此情绪是指狭义情绪,广义上人的冰冷也是一种情绪,是一种超级燃油。在心的明与暗里再讲。

只用心,就是发动机不工作,不断给燃油,结果就是崩溃;

只用脑,发动机一直转,但是没有燃油供给,结果还是崩溃。

前者是疯掉的艺术家,后者是疯掉的哲学家,这是两种大SB物种。

而绝大多数人普通人虽没成为艺术家和哲学家疯掉,但也是走极端的,只是生活压力大精力不够用,走的不远。

所以,任何管理者都不会让群众太安逸的,都要996,都要挣扎在刨食边缘!

人这种动物,吃饱了有闲心,就会在心脑上走极端,很少有会合一、会平衡的,会变成一个个扭曲精神病;

社会越富足,人就越喜欢作死,社会就越混乱不堪,秩序不在。

秩序是啥?就是把人心脑给锁死的一种制度。

这句话琢磨一万遍!

人要是把自己的心脑研究明白了,大组织管理者在干嘛,各种金融投资、创富创业、打工职场、家庭亲朋...无论物质还是情感,就都能明白。

世间没有标准公式

好了,继续讲道。

先讲脑子,也就是认知上的动与静。

正常人看世界都是静态的,是静止不动的,对于世界的运行是一种“判定状态”,世界在其眼中是死的。

思维上只有:因为A,所以B。就没有C…

看电视剧,因为某角色怎么怎么样,所以他是坏人;

看经济政策,因为某某利好,所以一定要大涨;

看鸡汤,因为努力了,所以就会成功;

看成功学,因为勤劳了,所以就能致富;

看动物世界,因为狮子撕咬羚羊,所以狮子残忍;

看历史,因为某某皇帝干了啥,所以他是大好人。

等等….

人活成一种经验主义动物,那是做人最大的失败。

这也是神州教育失败的地方。

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把人教育成“计算机”,也就是脑子里给套上标准公式,而根本不加入变量C。

计算机和人最大的不同,是计算机只能按照固定程序运行,不会为自己加入变量。

神州子民最爱读书,因为教育给人思维定型了,这是一种潜移默化;

比如学习1+1=2,比如物理中,力=质量X速度。就没有人告诉到了哲学层面,这些公式不一定对,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但实际上不会有人这样教育,哪怕想一想都不行,一定要“标准正确”。

不光是数理化,数理化的“正确标准”所覆盖的范围很广,当成“暂时性100%正确”尚情有可原,但历史、哲学、人文、价值判断等居然也能形成标准公式…

所以,神州子民脑子里很容易产生“因为A所以B”的因果关系,认为任何一个东西都有标准公式。

人一旦形成习惯很难改变的,教育的影响巨大就在于此。

再举个例子,比如看经济学:

除了数理化这种“暂时性100%正确”的东西外,剩下的学科知识都没有正确答案的,都属于“诡辩”知识。

啥意思呢?

比如经济学,这东西就是个诡辩学,看各门各派的理论倒是有模有样的,各种曲线各种定律什么的,其实都是没什么正确和错误,都可以“双标”!

经济学就没有正确的东西,都是诡辩。

这个世界的知识都是为了给人文做服务的,数理化也是服务于人文的,科学也逃不出人文,只要是人类社会,知识就是为了满足人性而写出来的。

人性是个矛盾体,是阴阳,是善变的,所以没有正确答案。

很多小伙伴看经济学感觉好高端高深,以为学通了就抓到了发家致富的法门,这就是A-B的思维。

知识是把刀,经济学只是若干“刀”的一种,刀是静止的,要动起来就要看谁在用这把刀。

“四万亿”可以说决策失误,也可以说是伟大正确;

各种高铁基建,可以说是浪费,也可以说是伟大正确;

至于到底是错了还是对了,要看政治,政治决定经济,政治是啥呢?

也不是死的,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抱团的群体,是一个动态博弈体,里面有很多变量。

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等100000000门学科,都没什么正确和错误,都没有标准公式。

知识只是把刀,要看用法,对于用法的观察推导,就要遵循道!

所以:

1、书呆子(想通过读书变NB的人)都是大SB!

2、世间没有定理公式,只有道;

3、没有静止不动的东西,只有动态的结构变化;

学习观 | 怎样做到大道至简?要追求事物背后的业力

人性的变量

啥是C?

佛家讲因果,在因果上会加一个缘;

道家讲阴阳,会在阴阳上加一个变;

毛爷爷讲矛盾,会讲对立与统一;

三眼讲结构,是在教条主义的基础上加入动态运行。

结构是啥?

就是一种动态运行,不是死的。

载体

道、认知、结构、矛盾论,这些“知识之上的知识”,是一种不断变化的东西,而且需要依附于一个载体,才能呈现出来。

人类玩道的载体就三个:

玩物质——把研究物质大生产作为载体,那叫科学;

玩人——把谋生作为载体,那叫谋略,什么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乱七八糟的都在这个圈里;

玩自己——把自己作为载体,那叫禅学,启悟学、修养学什么乱七八糟的。

绝大多数小伙伴所追求的认知,就是玩人和玩自己这两个层面!

咱们就谈这俩层。

而且道都是互通的,玩人和玩自己也是互通的。

玩人玩得好,就越能玩好自己;

玩自己玩得好,就会玩人。

怎么找寻业力呢?

就一点:加入人性变量。

什么权力、资本、集体、个体、国家、百姓…所有角色在舞台上互相博弈,没有什么标准公式可循,最后都要归到人性的博弈上。

人性这一变量,又要单独写一篇了。

像什么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啥的,向数理化借来很多曲线、表格和模型套一套,看似人模狗样的,都是诡辩,到了最终都会归到一句话:

“枪杆子里面出Z权”。

三眼不是说那些数据模型没用,在很狭义的范围内有点用,但是在根本推导上没用。

要知道一点: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都是为了我前面讲的那个“秩序”服务的。

这句话还是要琢磨一万遍!

神州5000年总结了俩字:谋略。

谋略是啥?

本质就是围绕人性展开的,忽悠人的诡辩术。

谋略贵在周密、贵在忽悠、贵在洗脑,贵在心脑上锁,贵在“秩序”。

所有围绕社会生存开展的学科,说到底都是忽悠术,业力就是在忽悠的变化之中。

所以,把为“秩序”服务的某一诡辩术,当成人生的“标准公式”,SB不?

一定要打破这一观念,才能提升认知求道。

所以,在社会生存上求道,所谓高度认知,就是打破“秩序”所赋予的“标准公式”;跳出“标准因果关系”,寻找背后的业力。

道理只能说到这份上,再深入想必诸位小伙伴就看不到了。

这篇讲脑,下篇讲心。

知识 / 认知 / 秩序 / 制度 / 标准 / 人性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