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五章 合作中的人类思维

2020年6月23日  来源:人类思维的自然史:从人猿到社会人的心智进化之路 作者:(美)迈克尔·托马塞洛 提供人:paoji68......

伴有社会性成分和历时性发展的活动的内化是人类心理的一个特征。

——列夫·维果茨基,《社会心智》(Mind in Society

相比其他灵长类,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更为复杂,而这也同样体现在人类的社会互动和社会组织上。然而,这一切并非巧合。

“没有类人认知(human-like cognition)的支撑,人类社会就会分崩离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复杂人类认知必然是复杂人类社会形成的原因。然而,从演化的角度来说,这种貌似合理的“认知-社会”因果联结并不可能发生。因为上述联结发生的前提是,首先要存在一些强大认知技能得以被选择的行为领域,之后这些认知技能还需要能够以某种方式解决社会问题。但考虑到我们试图解释的是包括文化习俗、规范、制度在内的这种独特的人类合作和交流形式的支撑性认知技能,可能的相关行为领域的确定极为困难。同样,说这些复杂合作成就(认知技能)是那些人类工具使用和猎物追踪过程中演化出的认知技能的功能的扩展适应(exaptation),显然也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依我们现在的观点,最可能的演化场景是,那些新的生态压力(如个体可以独自获取的食物的消失以及由此带来的更大的群体规模和更激烈的外群体竞争)直接作用于人类社会互动和社会组织,进而导致人类更具合作性的生活方式的演化(如合作觅食以及由此产生的服务于群体协调和防御的文化性机构)。通过交流来协调这些有合作和文化成分参与的生活方式,需要新的技能和动机,以相继借助联合意图性和集体意图性来达到同其他个体的“共同运作”(co-operate)。粗略地说,这种服务于“共作”的思维就是我们这本书讲的共享意图假设。

鉴于很多人类独特思维的不同方面同人类具有的独特合作和交流的不同方面相关联,我们尝试对前者进行详细解释,这也导致我们的演化叙事在细节处遇到很多波折。因为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此问题进行的演化叙事,这使得我们很少有其他理论来参照。然而,当前存在一些解释人类独特认识和社会性的一般性演化理论,对它们的浏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共享意图假设镶嵌于前面提到的理论描画当中。

合作 / 人类思维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