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一节一加一等于几

2015年5月31日  来源: 作者: 提供人:自诩玫瑰的凋谢
摘要:人生时空洞包含多元的需要、多元的拥有、多元的作用、多元的影响,用相同性质的多元指数相加,得到综合多元指数;根据人生实用理论,用相对应的多元指数计算出彼此相交集的实用指数,这样一个人生时空洞加一个人生时空洞,得到一个新的人生时空洞.
      人生时空洞理论,当我最初提出的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没什么用,甚至看上去有些荒谬。但经过不断地引申,让我们渐渐看到了它的内涵与价值。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关注的是这个理论有用吗有多大用。因此,必须通过广泛地应用,一方面,实际应用最容易让我们看出它是否正确,价值何在,意义多大;另一方面,有关人生哲学理论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很容易产生误区和争议,学会使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根据人生实用理论,语言文字作为人生突破拓展时空洞的方式之一,它的实用性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我对这个理论的论述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精确,但是,只要这个理论有正确合理的核心,它就一定能够广泛的使用,并且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当然,一旦有了人类生命学这门学科之后,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加精确的语言文字的论述。
      如果我们能够从人生最平常的吃饭穿衣等生活琐事开始,逐渐到人生的事业家庭等,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到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直到现实中的无数争议问题、敏感问题、焦点问题、热点问题等等,我们都能从人类生命学的角度,用正确的理论作为基础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到正确的结果,那将是怎样的情形呢?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已经笑得满地找大牙了,这不是痴人在说梦吧! 那么,还是让我来继续“说梦”,看我是怎样让梦想变成现实的。
       那就从一加一等于几开始。我们知道,如果从纯数学的角度来看,一加一等于二,千真万确。但是,根据人生多元理论,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人类生命的角度来看,一加一到底等于几?一个小孩加一个大人不等于一个大人加一个大人,乒乓球双打一方两个和另一方两个不等,篮球场上一方五个人不等于另一方五个人,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有可能子孙满堂、千秋万代,也有可能没有后代,也有可能悲剧收场------。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人生当中,一加一是不等于二的,我们常常以此为例来说明人生的不确定性,用一加一大于二来作为励志口号------,但是,我们有没有认真想一想,在人生中,一加一的问题经常遇到,确实存在,一加一的确不等于二,那到底等于几?是不是永远无法回答?或者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或者只有赵本山才能回答?或者只是一个考验刚上学的小孩的问题?
      一个人加另一个人,怎么加?一个人的力量加另一个人的力量,一个人的财产加另一个人的财产------,这样列举下去无穷无尽。
      我们有了人生时空洞理论及其引申理论之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知道,人生的力量、财产等等一切,都包含在人生的需要和拥有、作用和影响的范围之类,也就是说,一个人加另一个人,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生时空洞加另一个人生时空洞。
       一个人加另一个人,确实很难说清楚,但是,一个人生时空洞加另一个人生时空洞,根据我们前面的论述,从人生时空洞的角度来说,是完全可以相加的,并且还可以计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时空洞理论似乎是专门为解人生中一加一的题目而设的。
      根据前面的论述,对于人生时空洞所包含的内容,我们可以列举出多元的需要、多元的拥有、多元的作用、多元的影响,并且可以计算元指,再计算一个元与另一个元相加也就是相结合的实指,这样可以无限地接近准确的结果。
      还是用实例来说明吧!比如甲和乙两个人合伙开餐馆。列举甲和乙的人生时空洞如下:
       以上列举形式必须作一下补充说明:
       需要拥有、作用影响都是多元的,人生时空洞是有限的,无法全部列举,在实际应用中,必须采取实用的办法,列举主元,省略一些次元。
      同一个元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主、次的地位不一样,比方说,上面实例中的乙很会唱歌,从开餐馆的角度来说,这个元只能是次元,但如果从开演唱会的角度来说,这个元就是主元了。这也是人生多元理论的进一步的应用。
      如果我们想要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那只有列举更多的元,永无止境。
从图例中可以大致看出:甲拥有不错的场地和大部分资金,但很少经验和技术;乙没有场地,只有少部分资金,但有很不错的经验和技术,如果从开餐馆的角度来看,甲和乙相加,基本上可以实现盈利,如果能得到顾客满意,还可以持续盈利。
      人类生命学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个人的能力有限,所以上面的数据暂且为估算值,具体的计算方式还需要更简化,更规范。
      这样是不是就得到结果了呢?还没有。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从元指角度进行的计算,甲和乙是不是一定能盈利呢?肯定是不一定的,我们还必须从人生实用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和计算。
      关于实指的计算,前面已经作了尝试,当然还不够规范,为求简便,不再列举。我们可以作简单的实用性分析,有几个因素影响实用性,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生是活动和变化的,人生时空洞也是在活动和变化的,所以,在实例中,说不定甲的想法有了改变或者乙的健康出现了问题等等,导致不能盈利甚至亏损。
     我们还要从人生机运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和计算。甲和乙的时空洞交融结合,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餐馆盈利之后不断发展壮大;餐馆亏损反目成仇等等。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更多角度来分析和计算。
     从以上实例的分析和计算过程中可以看出,从人生时空洞的角度来回答一加一等于几的问题,确实很复杂,比从数学的角度回答要复杂得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我们能建立人类生命学学科,有了人生时空洞理论,那么,在人生中,一加一等于几的问题,再也不是一个说不清楚、无法回答、答案不一的问题,而是可以有条有理的分析,有根有据的计算的,至于具体的计算方式能不能更简化、更规范、更合理、更准确,有待于更多的人更多的时间的研究。
      从人类生命学的立场,一加一等于几,根据人生多元理论,用相同性质的多元指数相加,得到综合多元指数;根据人生实用理论,用相对应的多元指数计算出彼此相交集的实用指数,这样一个人生时空洞加一个人生时空洞,得到一个新的人生时空洞,因为多元指数在不断的活动和变化,如果要得到比较一个长时间精确的数据,我们可以采用座标曲线来表示。
      这是我从人生时空洞理论的角度,回答了一加一等于几这道题,因为我已经反复承认过我的能力有限,我还没有解决计算问题,所以只能提供大致的思路供参考。
      但是,我至少证明了人生中一加一等于几,是可以说清楚的,是有理论依据的,是可以计算的。
      从以上的证明中可以看到,如果从人类生命的角度来回答一加一等于几的问题,也很复杂,跟从其他角度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那我们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呢?
      我举两个曾经困扰我很久不能解答的例子:我在学生时代,学几何学的时候,我们学了怎样计算平面的面积的一些公式,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计算学校附近几块田的面积,结果我一块都计算不出来,因为这几块田的形状很不规范,我不知道如何用公式来计算;在学物理课程时,有一道题:有甲、乙两部车在同一条公路相距100公里的两个地点,分别以每小时80公里和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相向匀速行驶,问两部车在什么地点相遇?这道题做起来很简单,但如果我们要用实验来证明的话却很难做到,因为车是人在开,很难匀速运动,所以很难在那个点上相遇。
      我曾经向不同的老师请教这个问题,这几个老师的回答都, 不一样,我也忘了是怎么回答的,总之还是不能让我很明白。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学了人类生命学这门课程,老师就可以从人类生命学的角度来解释这, 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因为“多元”的作用和影响,“田”的形状是极不规则的,不是矩形也不是梯形等,所以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那我们可以想一些比较“实用”的办法来计算面积,在“实用”这点上,我们甚至可以向农民伯伯请教。第二个问题,我们也可以从人类生命学的角度来回答,车是人在开,人生是活动和变化的,人很容易受“多元”的作用和影响,人生的实用性也是有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开车很难“匀速”,因此很难在那个点上相遇。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物理学和几何学,也不能否定人类生命学。这是因为根据人生多元理论,人生的各种现象非常复杂,同一种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到不同的结论,这些结论并不一定是谁是谁非或者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种并列关系,只不过存在主次之分,当然,那些没有理论依据或者错误的分析和解释除外。
      关于这一点,是人生多元理论的进一步的深层次运用,也是我们经常容易争论或者迷惑的地方。
      在这里我联想到在我们的词汇中有一个词叫“书呆子”,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一些读了很多书的人,反而变得呆板和迂腐,而有些没读多少书的人却成了“大款”------,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从人类生命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人生世界是活动和变化的,我们时刻面临着各种时空洞的多元作用和影响,所以我们要不断的突破与拓展,还要不断的调节与适应,所以,如果我们学了书本知识而不去提高书本知识的实用性,那么,“书本”有可能反而成为了我们的“包袱”。因此,书读得多,如果不注重实用性,有可能被讽为“书呆子”,专家如果不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也有可能被说成是“砖家”。
      综上所述,我相信如果我们的学校里有一门《人类生命学》学科,“书呆子”这个词有可能永远从我们的词典里消失。
      陈景润历时数载,含辛茹苦,从数学的角度证明了一加二,我从人类生命学的角度论述了一加一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很难,我的论述还不是很成熟,最多也只能达到一加二的程度。当然,我肯定没有陈景润那么伟大,绝不可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不过,我这样费尽心思,只是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深刻地理解和正确合理地运用人生时空洞理论,它就能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

合作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