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2)交集差

2015年4月18日  来源:高难度谈话 作者:道格拉斯·斯通 提供人:自诩玫瑰的凋谢
摘要:导致交集差产生的原因很简单,两个人的生活背景、偏爱、沟通方式的不同,以及各自对两人关系的定位的不同都能产生交集差。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相互影响,最终衍生出了交集差系统,成功的人际关系——无论是我们的私人关系,还是我们与同事之间的工作关系——都是建立在同一个认识基础上的:没有人需要为人际关系中的交集差承担责任,更无需因此而受到指责。如同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没有哪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希望能够与某人长时间地和谐共处,有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做出让步,在对方与自己的偏好间找到一个折中点,以此作为维系两人关系的平衡点。

导致交集差产生的原因很简单,两个人的生活背景、偏爱、沟通方式的不同,以及各自对两人关系的定位的不同都能产生交集差。托比和英格-安结婚四个月了,而他们之间的争吵恰好可以作为说明交集差的范例。托比通常都是谈话的发起者——谁应该多承担一些家务,为什么英格-安不在她的母亲面前为他辩护,她究竟是该将年终奖金存起来还是花掉等。当两人的讨论逐渐进入白热化之后,英格-安往往会用这样一句话来结束他们的谈话:“你看,我就说了现在不想谈论此事。”然后便转身离去。

当英格-安结束了谈话,或转身离开,留下托比一个人的时候,托比就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他觉得英格-安丢下他一个人去面对和解决他们俩的问题,丝毫不加以援手。于是,他向朋友抱怨说:“英格-安根本就不懂得该如何对待感情,无论是她自己的还是我的,都是如此。即使是一件芝麻大小的事情弄错了,她都会反驳。”面对两人在处理问题上——或者说是在双方沟通上——的无能,托比变得越来越沮丧,也越来越失落。

与此同时,英格-安则把自己的妹妹当成了倾诉对象:“托比把我逼得就快窒息了。在他看来,每件事情都十万火急,每件事情都必须立刻拿出来讨论。他根本就不体谅我的感受,也丝毫察觉不出我此时是否愿意谈论此事。明明我第二天就要向董事会做一个非常重要的演讲,可他偏偏要在前一天晚上为了我们账户里3美元的差额兴师动众,非要将差额的来源查清楚!他总是会把那些微不足道的不和放大成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还要让我和他一起花几个钟头的时间商量对策。”

最后,当托比和英格-安开诚布公地谈论此事时,他们这才意识到,双方过去的经历造成了他们在处理沟通和二人关系时的交集差,从而引发了种种矛盾冲突。由于母亲酗酒,托比的童年很快就结束了。于是,家人们便将早熟的托比当成了惟一的倾诉对象,家里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都会对他说。一方面,面对父亲与妹妹的不和,夹在中间的托比只能装成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另一方面,对于母亲的各种怪诞的行为,他也只能视而不见。毫无疑问,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自然会下意识地抱有一丝希望,希望终有一日这一切都能变好。然而,他的希望最终破灭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托比一直深信,他和英格-安要想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的夫妻关系,就必须在发生问题后立刻提出来并解决问题,这对两人的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英格-安的家庭则大不相同。她的弟弟是个智障儿,因此她们家的生活完全是按照弟弟的时间表,以满足他的需求为中心而展开的。英格-安很爱弟弟,可尽管如此,面对围绕弟弟而产生的种种情感上的困扰和忧虑,以及照看他所带来的情绪上的压力,有时候,她难免会萌生出一种希望,希望能够暂时逃离这一切,从而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于是,久而久之,她学会了一种“自我麻醉”式的生活方式:面对任何潜在的问题,她不会马上做出反应,思考对策;面对精神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家人,她会努力让自己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她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这一心灵间距,而托比在面对他们之间的不和时,快速而剧烈的反应恰好威胁到了她一直努力保护的这一心灵间距。

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相互影响,最终衍生出了交集差系统,而这一系统的作用最终形成了托比和英格-安一进一退的处事方式。如果从指责模式出发,托比最终的结论就是,英格-安应该为两人之间的沟通障碍承担全部责任,因为她总是“反驳”,并且“不懂得该如何处理情绪”。与此同时,英格-安则认为,两人沟通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全是因为托比的错误造成的,因为他总是一惊一乍,“小事化大”,并且“就快把我逼得窒息了”。通过转换思维方式,采用归责模式,这对夫妻最终得以了解到导致他们争吵的真实原因,并且开始就此商量对策。从这一刻开始,他们的沟通也有了质的飞跃。

托比和英格-安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及时地明白了两人之间的交集差,并采用了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它。不然,最后的结果必然会对两人的夫妻关系造成灾难性的打击。事实上,对待交集差方式的正确与否恰恰决定了许多关系最后的终点究竟是死亡,还是维系。

当一段恋情刚刚开始时,澎湃的激情会蒙蔽双方的心灵,使他们看不到对方的任何缺陷。之后,随着两人感情的加深,恋爱双方会从对方的行为方式中察觉到对方的一些令人不悦的小缺点,不过,他们并不会为此而感到焦虑。我们假设,这时候,恋爱中的一方都会一边观察对方,一边学会向对方展示更多的关爱和欣赏,同时更加主动,或者说更多地表现出对于未来一起生活的关注之情。

然而,问题就在于,尽管如此,一切都不会改变,因为两人都在等待对方的改变。于是,久而久之,恋人们便会产生种种疑问:“他对我的感情是不是还没有深到愿意为我而改变的程度呢?他是真的爱我吗?”

只要恋人中的一方始终把这些疑问当成关乎二人关系的是非大事,而不是从交集差的角度来对待它们,二人的感情最后就只能以破裂告终。与此相反的是,成功的人际关系——无论是我们的私人关系,还是我们与同事之间的工作关系——都是建立在同一个认识基础上的:没有人需要为人际关系中的交集差承担责任,更无需因此而受到指责。如同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没有哪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希望能够与某人长时间地和谐共处,有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做出让步,在对方与自己的偏好间找到一个折中点,以此作为维系两人关系的平衡点。

交集差 / 生活背景 / 偏爱 / 沟通方式 / 世界观 / 人际关系 / 责任 / 差异 / 认识基础 / 折中点 / 平衡点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