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这些技术含量高的骗术你得学会,不为骗人,但为不被骗

2019年8月1日  来源:王的学习笔记 作者: 提供人:bibei21......

原创/王的学习笔记©

这些技术含量高的骗术你得学会,不为骗人,但为不被骗

以下五个有技术含量,很多人转发过朋友圈的骗术,你中过招吗?

下面从简单到复杂来说:

1.入门级——制表小能手

曾经有一张这样的表格被到处转:

这些技术含量高的骗术你得学会,不为骗人,但为不被骗

这个表格要不是做的太夸张,把北京市工作的公务员、资深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排到了那么低,把画着红线的四个群体排到了那么老高,估计转得会更多。

过去小部分票贩子、乞讨者收入很高确实存在,但是现在这两个“职业”一方面被官方打击,另一方面普通人也越来越心存戒备,怎么可能有那么高收入?

捡垃圾就更是了。

现货螺纹钢的价格大约4600/吨,就算他去捡不要成本直接拿,一个月得捡10.9吨……如果捡的是废纸塑料瓶…..

这些技术含量高的骗术你得学会,不为骗人,但为不被骗

当然随着现在各地开始垃圾分类,这些人也成为了历史了。

这个表里唯一稍微有可能达成的是贴膜。

但是就算按最低4万/月来计,每单平均20元,也得接2000单,平均每天66单。问题是怎么可能保证每天有那么多?

这种错漏百出的东西即便是用来搞笑也太低级了,但是既然广为传播就说明传播的人多少有点认可。为什么会认可呢?

EXCEL是个好软件,入门容易功能强大,甚至可以用来做动画。

但是它最强的地方在于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表格化后,会有“很清晰、很正式、很靠谱”之类的错觉。

这种错觉源于表格往往都出现在正式的、经过总结的地方,而且结构清晰。

表格就像一个书架一样显得一目了然,减少了受众的筛选、分拣信息工作量,进而降低了认知成本。

也就是说,受众默认为表格是经过作者认真整顿后的逻辑产物,是理性思考的表现,我不需要再费劲解读这个表,因为表本身就是为了降低我解读数据难度的。

一旦有这种想法,就等着被忽悠吧。

所以,如果把一些不靠谱的东西巧妙安插到表格里,认知水平不够或者来不及细看的人很容易被骗,而且这一招成本低上手容易,是骗子常用手段。

2.进阶级——绘图鬼才

这是某绘图鬼才绘制的2016-2017年深圳新房均价走势图:

这些技术含量高的骗术你得学会,不为骗人,但为不被骗

晃眼一看,深圳新房价格一路狂跌,感觉比A股泄得还猛,而且还有继续下跌的趋势,这种好机会还不买买买吗?

人天生不喜欢抽象的东西,数字这种玩意看起来就烦,别说是公式、符号,就连单纯的数字看起来都头疼。

更何况如果数字位数很多,两两相减去比对,这对于一般人来说简直是折磨,有的人恨不得直接掏出计算器。

制图人正是洞察了人脑浮点运算能力差、普通人痛恨大数字计算的特点,用图示的方式直观地画了出来,降低了受众认知成本。

另外制图的人贴心地用绿色绘制曲线,让人情不自禁联想到股市跌跌不休……

也就是把本来不相关的东西,通过某种感知相似的地方联系在一起,彼此加强和扰动心绪。

燃鹅仔细一看,纵坐标的范围被划定得非常窄,稍有波动曲线都会大幅变化,才跌了几块钱就好像要跌停似的——人家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纵坐标最低值和最高值才相差900…….我是差这900块的人吗?我差的是五万!

这种图细节比较多,比表格麻烦,所以需要专门学一下才能得心应手。成品在迷惑受众以及影响潜意识方面有一定功效。

3.高级——逻辑达人

这张图我很早之间就见过,我相信你也见过:

这些技术含量高的骗术你得学会,不为骗人,但为不被骗

当初看的时候感觉逻辑清晰,令我心服口服,甚至还有那么点茅塞顿开的感觉。不光是我,很多人都和我第一次看时感觉都差不多。

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心里:既然逻辑这么清晰,为啥我还是依旧担心烦恼呢?为啥不解决问题呢?

认知提升后这个图的漏洞就很清楚了:

  • 首先,有烦恼,但对很多人来说具体是什么烦恼未必能清楚知道,只是感知到烦恼带来的压力和情绪;
  • 其次就算知道烦恼具体是什么,也并不是简单的“能解决”和“不能解决”,而是不知道能不能解决,处在一种不确定性下;
  • 而且就算是能解决,也只是万千路径中的一条。解决了这个烦恼不会是终点,而只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节点。在这个节点用这种解决方式,会不会达到自己期待的结果还是未知,这种不确定令人烦恼。

(不确定性带来的烦恼,就像得重病的人往往在不知道自己死不死的时候最害怕,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反而坦然了)

  • 最后,就算全都是确定的,解决这个烦恼需要付出的代价,未必是愿意承担的。也就是虽然有能力,但是未必有意愿,还是烦恼。

这种逻辑图之所以初看令人心悦诚服是因为它屏蔽了很多可能性,把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将万千路径凝结为一条通向结果的简单线路。清晰直观(或者可以说简单粗暴)地剔除了复杂性思考,大幅降低受众思考成本。

要知道很多曾经的“成功学大师”,他们的底层逻辑就是:

屏蔽了很多可能性,把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将万千路径凝结为一条通向结果的简单线路。清晰直观(或者可以说简单粗暴)地剔除了复杂性思考,大幅降低受众思考成本。
这些技术含量高的骗术你得学会,不为骗人,但为不被骗

他们给出的那条清晰的路径,从逻辑上说是没错的,前后论证自洽;但是他们把一些真正关键和有价值的东西屏蔽了。

关键的那些东西要么不能说,要么说不清。

这就像季羡林说的: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这才是最容易使人受骗的地方——

因为没说假话,所以你很难“证伪”,找不到他的漏洞和把柄;但是真话不全说,掉到坑里也是你自己的事,人家没有全部告诉你真相的义务,而且你也不知道他是真不知道呢,还是故意不说,都没有办法责怪对方,简直可以说是猥琐之极。

其实真正的道理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真正的道理受适用范围约束,受未来检验,都是说不清的,都只是模模糊糊只有大概方向的。

要做这种图需要有一定抽象能力,还要能把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打包扔掉。相比前面两个难度大了不少,没有经过反复训练多数人做不出来。

不过一旦有这种能力,将会忽悠非常多的人,你看看那些被传销、成功学忽悠的各色人等有多少。

4.专家级——鸡汤熬制师

这也是朋友圈时不时就出现的老图了:

这些技术含量高的骗术你得学会,不为骗人,但为不被骗

我第一次看这个图的时候反而没有看上一个逻辑图那样“心悦诚服”,我想的是小企业能协同得这么好吗?各个小企业之间能像一个有机整体一样,放弃自己一部分功能与其他企业合作吗?如果不能的话这图不成立嘛。

实际情况也与图恰恰相反:

大企业由于具有资金、人力、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很容易形成头部效应,小企业即使有很好的创意与合作也会被大公司的触角探查到,为了避免竞争要么被收编,要么被灭掉,最终形成独角兽。

这个图虽然逻辑不怎么样而且罔顾现实,但它好就好在特别打动人,就跟很多毒鸡汤文章一样。

配图形象生动,一上来就形成了与受众情绪上的共鸣;文字直截了当又具有引导性,给数量众多的小企业主一针鸡血。

要扭现实并打动他人,肯定对人心有深刻洞察。

逻辑清晰只能打动习惯调动逻辑的人,而毒鸡汤制作的时候首先自己要逻辑清晰,然后还要让受众逻辑不清晰,要让他们情绪受控,这个难度显然高于单纯逻辑清晰。

这些技术含量高的骗术你得学会,不为骗人,但为不被骗

不要小看情绪。

人的大脑调用逻辑的地方主要在大脑皮层,也就是浅表层,这是灵长类晚近时期才出现的脑区;而产生情绪的地方是蜥蜴脑——你看看这个名字,也就是蜥蜴都有的脑区,这是还在爬行动物的时候就形成的。

形成得早,当然用起来更“自然”和“熟练”;形成得晚,当然更难调用。也就是逻辑往往“干不过”情绪——“千金难买我愿意”就是典型。

这种上来就刺激蜥蜴脑、避免调动大脑皮层是非常了不起的技能,如果运用熟练足以让一个人飞黄腾达,试想一下轻松控制一个人的情绪这是多强大的力量。比如这个技能融入在写自媒体里就是咪蒙。

5.大师级——数学玩弄家

这两个等式肯定很多人见过了:

这些技术含量高的骗术你得学会,不为骗人,但为不被骗

从数学上来说毫无破绽。

配上一句话:

“即使开始的时候只差一点点,长期积累之后也会相去甚远。”

一方面从正面激励人:每天努力一点坚持下去就会好;另一方面从反面吓人:每天颓废一点积累下去就完蛋。

这一正一反两方面直击很多人痛点,也让他们有了一个借口——我不成功主要是坚持不下来。

不得不说这两个等式的发现者真是高手,我是想了很久才发现其中有诈:

它使用大家有点感觉但又不太确切的指数。

有点感觉指的是“指数增长”这类概念听得很多,什么指数增长,爱因斯坦关于指数是奇迹的名言也耳熟能详;

不太确切指的是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其实极少使用指数运算,偶尔用到也是计算器。

这就导致多数人对指数的运算过程不理解。我们熟悉的是加减乘除,在面对指数的时候如果凭感觉,很可能会把“加减乘除的感觉”放到指数运算上去。

国外有个实验:在街上随机找路人,然后问他们如果把一张足够大的纸反复折叠64次,那么这张纸的厚度大概是多少?

结果无一例外地低估了厚度。

你也可以停在这里估计一下。我说了无一例外低估厚度,你尽可以往大了估计…

1张A4纸厚0.104mm,反复折叠64次,也就是0.104*2^64,结果是1918461383665公里。

现在来拆解一下这个等式:1.01^356相当于365个1.01连乘,也就是说,后一个数字是前一个数字的1.01倍,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后一次增长是前一次的1.01倍,也就是101%。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根据官方发布:2018年中国GDP同比增长6.6%,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

对比上述增速,101%的增速简直可以说是爆炸式增长。

很多人关注的是那个0.01,而忽略了前面的1,这就是等式作者要达到的目的——

让受众以为只要有那个0.01就可以了,实际上每次增长101%何其困难,而且这还是在不退步不停滞的状态下!

对于大多数人,日拱一卒就不容易,每天进步0.01,365天进步3.65,这已经是了不起的变化了。

我们知道由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越到后来要增长相同数量变得越困难。指数运算可以无视边际效应,实际情况可能吗?

另外这个作者狡猾的地方还在于用365这个数字,看起来给人感觉好像一年,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一年积累下来就会有几十倍的成长,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总结一下,这些花式骗人技巧都有如下特点:

  • 形式直观,与日常生活有关联;
  • 直击痛点,引发情绪;
  • 降低认知成本,遮蔽或者扔掉需要认真思考的部分;
  • 用看似高大上或者靠谱的方式包装。

所以如果以后遇到具有这4个特点的东西就得多留意一下,琢磨清楚背后的第一性原理,可以避免掉很多坑。

骗术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