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在现代社会中,男性占据掌控地位

2019年1月29日  来源:洞察人性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在部分想获得特权的个人与阶级驱使下,人类文化以追逐个人权力为发展方向。劳动分工也被这种总体环境严重影响,建立了一种特殊体系,完全能让人类文明全部被歪曲。而在现代社会中,男性的关键地位被彰显到了极致,是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例如男性在具体的劳动分工中,通常占据着掌控地位,掌控着女性,由此获得了部分特权与部分利益保障。男性不过是为了轻易避开自己不想做的工作,永享舒适生活,才占有了各种有利的条件,掌控并安排女性参与各种类型的工作。

男性想方设法继续掌控女性,女性却开始抗议男性的掌控,这便是当前的情况。能够想象,这种紧张的局面长久维持下去,一定会让相互依存、关联紧密的男女两性的心理失去平衡,若情况恶化,还可能引发身体方面的障碍,到了最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将深受折磨,这是毋庸置疑的。

拥有特权的男性为维护自身至高无上的掌控地位,决定并维系着所有事物,这点已被一切制度、传统思想、法律、道德、风俗证实。在人类社会中,男性占据掌控地位一早便成为了一种习惯,难以动摇。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幼儿园的孩子在内,都被该习惯作用。虽然对各种社会规范的源头并不清楚,但孩子的思想情感必然会被整体社会环境作用,这点不能不承认。随处都有这种案例,例如被命令穿女孩的服装时,男孩也许会表现得十分愤怒,乃至大吵大闹。强烈渴望权力的男孩必将展现出对男性特权的喜好,明白自身优越的地位将时刻因自己的性别获得保障。况且父亲往往是家中权力的代表,因此在年纪还很小时,孩子便已了解父亲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并关注着父亲怎样控制家庭生活整体的节奏,怎样为所有家庭事务做出安排,怎样在各种情景中表现出家庭主人的风度,还留意到包括母亲在内的全体家庭成员,都要遵从父亲的安排。尽管父亲相较于始终在孩子身旁忙碌的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往往要少一些,但是父亲的行动如此让人捉摸不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其很神秘,对其兴趣更加浓厚。简而言之,父亲这个角色在方方面面好像都很强大。所以有些孩子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认为父亲说的话全都是真理,时常用“父亲这么说过”这种话证明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可以想象的。而由于父亲是家中的支柱和整个家庭重负的承担者,因此父亲的掌控作用在父权并无太显著影响力的情况下,依然能被孩子感知。由此可知,全因劳动分工,父亲才能在家中将自身权力完全发挥出来。

男性的掌控地位是怎样产生的?断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这点必须要留意。这是人为引发的结果,一项强有力的证据是,人们制定了种种法律法规以保障男性能合法占据掌控地位。这自然也表明,在法律向男性的掌控地位提供庇护前,男性必然不具备如此众多的特权。在母系社会中,的确出现过这种情况,已被历史证实。彼时母亲、女性扮演着生活中的关键角色,特别是对孩子而言。此外,部落之中的所有男性都要尊重母亲的尊贵地位,这是他们的义务。这种历史悠久的制度,在部分民族的风俗与语言习惯中残留至今。例如见到素未谋面的男性,孩子会以“舅父”或是“表哥”作为对其的称谓。人类必然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才从母系社会进入了男权社会。男性获胜后,女性的地位随即开始降低。制定、完善相应法律的过程,清楚证明了上述历时甚久的征服战争。部分男性将男性特权与优先权视为一项自然规律,且理所应当,他们必然会惊讶于男性地位的转变过程,惊讶于男性是借助一系列恶战才得到了这种地位,其特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男性并非天生就占据着掌控地位。实际上,原始部落间不断发生争斗,必将引发这样的结果,已有证据证实了这一点。男性的作战能力能在部落争斗中完全发挥出来,其地位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到了最后,借助这种刚刚获得的有利条件,他们将为自身的领袖地位提供保障,实现自身的目的。财产权与继承权也随着男性地位的不断提升,渐渐被他们掌控,男性由此兼具财富积攒者与所有者这两种身份。站在这一立场上,男性得到了财产权与继承权,恰恰是其能占据掌控地位的原因。

孩子成长期间,只依靠感觉便能了解男性是拥有特权的家庭成员,因此能掌握上述所有内容,而不必阅读以及学习相关史料。孩子的这种感受在以下情况下依旧会产生:极有远见的父母倡导人人平等,努力将古老、稳固的男性特权摒弃在外。简而言之,要让孩子相信,相较于父亲,做家务的母亲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颇具难度。

试想一下,自幼便明白男性有明显特权,会对孩子有何种影响?一出生,男孩就得到了比女孩更多的喜爱,因为大家都知道,通常说来,父母都更愿意生育男孩。男孩在这种成长环境中,随时都能有这样的感受:自己享有特权,具备更高的社会价值,只因自己跟父亲同属于男性。再加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已被男性享有特权的思想影响,就算男性的重要性并未被着重强调,人们无意间的言论也能让男孩察觉到,男性比女性更重要。

孩子的这种印象,还会因某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变得越来越深刻。孩子对男性占据着绝对掌控地位一事,也将因此变得更确定。例如那些低贱、琐碎的家务,多半不是由男用人,而是由女用人负责。又如通常情况下,大半女性都对自己能否拥有跟男性平等的地位,持质疑态度。顺便给女性一个提议,结婚之前,若能向未婚夫提出如下问题再好不过:“你对男性占据的尤其是在家庭中占据的掌控地位,持何种看法?”但面对该问题,能直接做出回答的男性基本为零。而对于该问题,女性的看法也并不统一,热烈期盼两性平等和多多少少认可两性不平等的,都大有人在。男性却刚好相反,当他还是一个孩子时,就坚定不移地相信,男性身份赋予了自己一种天生的责任,无法推脱,这种责任就是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他将因此格外留意这样一些人生与社会挑战,其对维系男性特权颇有帮助。

孩子在这种成长环境中对女性的实质有全方位的认知,了解大半女性的地位都很低贱,惹人同情。男孩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向男性化方向努力,没有任何迟疑。他将极力追逐权力,并会制定相应的努力目标,即培养男性化气质与态度。这说明权力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用于培养男性气质。一般说来,人们会将部分性格特征划分为男性独有的,将另外部分性格特征划分为女性独有的。但没有半分依据可将人类性格特征分成两类,一类是男性独有的,另一类是女性独有的。对男孩与女孩心理状态的对比好像能为这种分类方式提供某些依据,但由于这些调查的对象一早便有了自己独有的位置和成长的路径,特殊权力观一早便开始制约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甚至强迫他们制定了当前的努力目标,因此这些依据其实都是人们设计的结果。而且以上两种性格特征都会推动人们追逐权力,即一个人拥有女性性格特征,包括臣服、温顺等,也有可能对权力有强烈的欲望,且是权力掌控者,这一点同样证明了这种分类方式一点依据都没有。例如不听话的孩子对权力有强烈的欲望,听话的孩子也是一样,不过,后者在追逐权力时,毋庸置疑会更加方便,因为听话必然会为其创造有利条件。简而言之,探究人类心灵活动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毕竟追逐权力要用到相当复杂的方法。

男孩会在成长期间,渐渐把维持自身的男性身份视为一项重要的责任。他的野心会因这项责任不断膨胀,他对权力与优越感的渴求也会因此不断增强,更有甚者,他还将因此确定,竭力追逐权力与优越感便是男性与生俱来的职责。只对自身的男性身份产生认知,对很多充满权力欲的男孩是很不够的。他们还要为自己是真真正正的男人提供证明,而在种种证明方法中,最出色的莫过于取得男性的特权。他们既要努力奋斗,跟自己的男性身份相匹配,又要极力以高贵、傲慢的态度对待女性,这样才能实现上述目标。为实现目标,他们将以自身遭遇的反抗程度为依据,采取固执、野蛮的强迫,或巧妙、狡诈的算计这些不同的方法。

若拥有特权的男性制定了全社会的权衡尺度,那连年纪幼小的男孩都逃避不了这种尺度,其在权衡、审视自身,判断自身行为是不是足够男性化,自己称不称得上真真正正的男人时,都将采用这种尺度,对此我们不会有半分惊讶。现代人好像已经在男性气魄这一点上达成了共同认知,但归根究底,男性气魄只是用于满足自恋的自私产物。男性气魄包含了诸如勇气、力量、责任、战无不胜(特别是在跟女性的战斗中取胜)、地位、荣耀、名衔、对女性化倾向坚定不移的摒弃等大量“积极”性格特征,完全能赋予他们一种感受:自己比其他人更出色,或自己的地位比其他人更高。男性气魄的表现之一便是取得掌控权,所以他们不断努力,以获得高高在上的地位。

这说明所有男孩的性格特征都人为造就的,其源头便是成年男子(特别是父亲)的所有表现。激励人们追逐高高在上的权力,在人类社会中其实很常见。男孩自幼便被鼓励追逐权力与特权,鼓励的方式多种多样,所谓男性气魄就是这样。男性气魄会在其选择了恶劣的努力方向后,沦为粗俗、蛮横,这点大家都已了解。

全体男性都能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种种益处,毋庸置疑,这将引诱所有人,让其根本无法抗拒。这样一来,很多女孩都幻想自己能变成男孩,惋惜且失望自己是个女孩,在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总是以男性气魄为标准,做起事来跟男孩如出一辙,她们有这种种表现的原因就很好解释了。更有甚者,不妨说人类社会中所有女性都希望变成男人。一般情况下,想成为男孩的女孩都想在更适合男孩身体构造的游戏、活动中有优秀的表现,且无法压抑这种念头。她们都很爱爬树,更喜欢男孩做自己的玩伴,无论何种女性化的活动,在她们看来都很羞耻,她们拼命想要避免参与这些活动。简而言之,她们的满足感与优越感,只能从参与适合男孩的活动中取得。要了解某个人是怎样追逐优越感的,关键要了解其具体的表现后面潜藏的意义与目标,至于这些表现本身则无关紧要,这点大家都已了解。而对拥有男性气魄、变成男孩的强烈欲望,便是这些女孩喜欢参与种种男孩活动的唯一原因。

男性 / 掌控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