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知识付费,你的路在何方?

2017年2月25日  来源: 作者:笔记侠 提供人:独孤九剑
摘要:回归内容,回归知识本身,最终还是要解决问题。目前热门的互联网知识产品,还都是面向个人(所谓2C),很少有面向企业(所谓2B)的,面向个体更接近于传媒与娱乐逻辑,只提供产品与服务,不解决问题。面向企业则是要解决问题,甚至按效果付费。1)我们不仅要将知识转换成用户可购买的知识产品服务,还需要将个人知识消费消化部分纳入进来考虑;未来的知识消费演进会指向购买知识产品或服务的结果。2)只有产品化程度高、商业价值高的知识产品才有可能实现较大规模的知识变现。做付费内容产品,一定不能从媒体的角度出发,而是要从搞教育的思维出发,从跨界学习和终身学习这两个新的趋势出发。

分答2016年上半年的火爆催化了内容收费的变革,虽然它的引爆更多是靠探知明星、名人隐私和八卦的方式,但依然挡不住它对所有内容创业者的冲击。一下冒出了很多效仿者的同时,也让知识收费这个话题摆在了每位内容创业者面前。

回归内容,回归知识本身,最终还是要解决问题。当下比较热的几款付费知识产品,从用户的预期效果反馈来看其实并不好,又加上名人和大咖的背书,难免有泡沫的成分在里面。另外,这些都是知识付费产品的先行者,也会有一定的产品红利在里面。

观点一:面向个人的知识产品只是知识服务业一角

目前热门的互联网知识产品,还都是面向个人(所谓2C),很少有面向企业(所谓2B)的,但这也是互联网的发展规律。2C因为和个人相关,往往较易吸引关注,而个人也比企业更容易接受互联网创新产品。

倘若把视角放大到企业层面,就会发现现在的知识产品热潮只是知识服务业的一小角,企业才是知识产品的最大买主。

面向企业的知识服务所采取的逻辑也是截然不同的。面向个体更接近于传媒与娱乐逻辑,只提供产品与服务,不解决问题。面向企业则是要解决问题,甚至按效果付费。解决问题逻辑,也正是面向企业的知识服务还难以互联网化的原因之一。

在面向企业的领域,有这几个典型案例:

猪八戒网。提供专业服务的交易市场,买卖双方可以售卖和购买LOGO设计、网站设计与开发、影视制作、网络推广等专业服务。

Fiverr网站及App。以5美元为起价,交易种类包括包括美术设计、数字营销、写作与翻译、视频等创意相关领域。

InnoCentive网站。最知名的创新众筹平台,将有难题需要解决的公司机构和世界各地的科研专家连接到一起,已服务于包括宝洁、NASA等机构。

X大奖。奇点大学执行主席、X大奖基金会主席彼得·戴曼迪斯所倡导的激励性大奖赛也可以视为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特点是它可以极大地提高某个挑战的“可见度”,具体方式可能是设下如谷歌月球X大奖这样的高达30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除了X大奖外,知名的大奖赛还有Netflix算法大奖赛。

Github。Github是基于GIT的代码托管平台,也是开源代码的交流平台,以代码形式解决问题的知识成果在它之上公开、分享和迭代。目前,在代码这个领域,知识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快速迭代、进化,从而促进知识的扩散、累积、创造。

观点二:平台和匠人个体共存的时代

从免费的知识互联网,到收费的知识产品服务,不只是商业模式的变化,可能是又一次人类认知模式的进步。创业邦执行总裁方军有4个展望:

1)我们不仅要将知识转换成用户可购买的知识产品服务,未来,知识产品化的范畴将进一步扩大:对面向个人的知识产品服务,需要将个人知识消费消化部分纳入进来考虑;对面向企业的知识产品服务,不只是将知识消费所对应的融合与定制纳入进来,更要将知识使用阶段的解决问题部分纳入进来。未来的知识消费演进会指向购买知识产品或服务的结果。所谓的好内容、好知识产品,标准不是绝对的,但未来一定是奔着解决方案去的,目前的知识解决方案,还做不到对结果负责。

2)只有产品化程度高、商业价值高的知识产品才有可能实现较大规模的知识变现。只是知识原料的、产品化程度低的,本身商业价值低的,所收费用不足以弥补交易成本的,都必然处于免费域。

3)如果按知识产品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将整个领域分成2 X 2表格,现在的热点是个人对个人的服务(C2C),下一个可能的热潮是个人对企业的服务(C2B)。

4)不论是知识的创造、还是知识产品化,都是很难规模化的,它需要的更多的是匠人精神,以手艺人的方式创造知识、设计知识产品、服务知识消费者。诚如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匠人》中所说,“肤浅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特别吃香”。

观点三:付费知识产品不是媒体,而是跨界学习、终身学习渠道

从知识的效果上来看,内容只能解决知识的第一层问题,就是认知的问题。可以让你知道你不知道的东西,可以让你知道你之前的方法是错的,或者是无效、低效的,本质是一种相对科学的认知某类问题的方法论。

因为这些付费内容产品只是完成了理论知识的归纳总结,而且有的也很碎片,不成体系,是从理论到理论,只有自己亲自去实践才能验证产品的最终效果。

但是总有一部分人知识付费是没办法满足解决深问题需求的,这类用户的诉求往往比较强烈,只能通过线下的教育和培训来解决。当然这又面临无法规模化的问题,这是知识平台不愿意做的,比较好的弥补方式是在线上直播授课,这类增加的其实是即时互动。

知识收费再往下沉淀,本质还是线下培训和教育,轻量的碎片化的收费知识会成为线下教育转化的一个入口。

所以,做付费内容产品,一定不能从媒体的角度出发,而是要从搞教育的思维出发,从跨界学习和终身学习这两个新的趋势出发。

总之,我们正处在收费知识产品服务的超早期阶段,它可能带来新一波的知识创造、分享和教育学习浪潮,带来一波围绕知识变现的商业机遇。

过去,只有少数人能创造知识和生产知识产品。现在,更多人加入到知识创造和知识产品生产的环节。未来,如托夫勒几十年前所预测的,或许会达到所有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状态,也就是消费者即生产者(prosumer)。在知识领域,这样的产销合一也许会最早实现。新的知识形式也会在互联网上不断生发出来,新的技术或模式如已经发生的移动互联网、正在发生的VR,都会促进新内容形式的出现。对知识的未来,我们无比乐观。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