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萧条的大百货——消费流量去了哪里

2019年1月6日  来源:小欧经济见谈 作者: 提供人:Qiupa00......
萧条的大百货——消费流量去了哪里?

人气不再的大百货

最近想要买一件东西,在网上寻摸了许久也有点不太放心,难以决断之下,我想着去实体店看看。逛来逛去,我居然在街面店铺找不到卖这个东西的店面,后来在记忆的犄角旮旯里搜寻了一番,突然记起来,这个东西好像只有在大百货才有,于是我又来到了许久都不曾光顾的百货公司大楼!

中国人对百货公司这个词汇是有既定印象的,那就是货物琳琅满目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城市生活的中心地带,无时无刻不是人头攒动的所在!小时候最喜欢跟着老爸老妈逛百货,有好多吃的好多穿的,还有数不尽的玩具和小人书,这个地方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哆啦A梦的百宝箱,只有想不到的没有看不到的!

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我才记起来我已经好久没有光顾过这个地方了,虽然经常在于路边路过,居然就已经到了无视这个地方的存在,总觉得应该还是老样子,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可如今再次光顾,忽然发现这个地方早已不是我想象当中的样子了,满眼一片萧条,冷冷清清,连喧闹的声音都没有了,虽然还是货物满架,却如同另外一番世界。

昨晚又特意去看了看,就连华灯初上的繁华时段,这里都鲜有人气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毕竟百货这样的传统销售渠道长久以来都是商家必争之地,虽然现在互联网时代的电商替代模式会有冲击,但不至于这么萧条啊,直面消费者的生活商圈是其最大的依仗,如今怎么会衰退成如斯模样?

中国的城市商圈定义基本上就是为了辐射周围地带的居民消费拉动的,而城市配套里早年最先活泛起来的就是百货供销功能,早先在市场经济建立初期的时候也是以供销百货商店的形式流转起来的,说百货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鼻祖也并不为过,因此很多的商业模式和推广途径基本都是依附于百货商场的,这也是为什么早些年百货商场租金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集店面经营,货架展示,商场促销活动为一身的商业运营综合体,这就是百货商场长期以来主打的概念。

可是如今这个概念似乎已经离人们的生活很远了,细细琢磨之下,我还是想多问几个为什么?百货为什么不再热闹?人流为何稀少?为何不转换思路?为何不可以起死回生?

萧条的大百货——消费流量去了哪里?

定义人流和必需品是百货的宗旨

一、传统百货模式:人流聚集的生活商圈辐射+定位生活必需品概念

百货,百货,实际上就是用无数货物堆集起来的一个大型市场,这个地方在改革开放以前叫供销社,不过那个时候是生活物资统购统销,后来市场经济来临之后就变成了自由交易的市场生态了。

其实说起来百货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销售渠道了,无外乎货品的集中销售下带来的人流作用,聚集辐射之下,这中间就有很多的操作机会和模式了。另外说起来,百货里基本上都是寻常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涵盖衣食住行里的各种功能品,基本上都能在这里找到,所以说百货的繁荣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基础人流和生活水平。

而百货商场的基本收支模式就是店租和周边配套,早些年传统商店模式范式下,这是很稀有的东西,基本上是卖方市场,因此把生意做到百货专柜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作为大流量的中间销售渠道,每天都有数不尽的商品想要在这里争得一个生存的位置,所以百货商场是非常非常火爆的。

另外一方面,得益于百货市场的周遭也有商圈辐射的效应,基本上都是依赖于着人流在做买卖,所以一个小城市里所有围绕百货商场的地段都是寸土寸金般的存在,是一个城市中最具有商业价值的类地标式建筑。

而这种传统模式的优点就是优挑优选,基本上普通卖场的货物,如果在百货市场内经销都得贵上不少,因此百货公司里基本上是品牌商们争夺的天下。

因此百货市场就是一个城市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城市人流聚集效应最好的地方。这么多年来,百货商场借助中国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东风几乎触及到了城镇一级的商圈建设,这种扩张速度就好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缩影。老百姓们需要生活必须品地满足和释放,因此从百货商场也可以观察到中国经济的飞速进步,生活越来越好,商品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

萧条的大百货——消费流量去了哪里?

电商时代来临

二、丢掉的人流:电商冲击+成本高企

如果日子一直这么过,我也许今天看到得就不会是现在这个萧条的大百货了,也许依旧是人来人往,喧闹繁华。

细想想,其实百货为什么会生意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表面上的因素其实是蛮好说的,无非是以前物以稀为贵,如今却有了一个替代品,而且这个替代品的优势胜在效率至上了。

互联网时代确实是一种商业颠覆,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商业架构的价值认同,并在此基础之上重新另起炉灶,生出另外一种生存规则和框架,这不得不说对于任何行业都是一种洗牌。以前任何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基本上都极度依赖固有的实体店模式,这个时候的渠道都是非常珍贵的。

可是如今互联网电商模式之下,哪还有什么珍贵一说啊,各种平台几乎都是免费的渠道方式,这大大拓展了货品的流通效率,也极大地压缩了供货商的中间成本,基于线上传播的优势就在于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延伸,即使是生活必需品也不再局限于地域,这极大得降低了货物的销售成本,这样一来本来就是依靠人流和品牌做优的百货一下子就是去了人流基础的支持,加上建筑的维护成本压力,等于被釜底抽薪了。

虽然我可以想象得到这种处境,尤其是这几年电商平台之间的同类竞争压力都开始非常巨大了,更不要说已经被人们下意识淘汰掉的实体商店模式了,但是我对于百货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不同于一般的实体店业,百货其实是一个非常综合型的商业概念,并不是单纯只是开一家店这么简单,它是可以用互联网思维去重新定义价值的。原因有三,其一在于定位精细化,其二品牌效应的延伸,其三剩余价值的供应者。

原来人们对于百货概念去于固化,而很多百货的经营模式也基于人们的设想被固定下来,但是在新业态的冲击之下,很多连锁百货无力挣扎的原因在于看不到自身的弱势,一味的坚持固有的高地价值,从而拉大了与新兴商业模式的优劣势,使原本的优势高地被生生压缩成了弱势选项。

如果百货综合概念能够和线上思维结合在一起,提供一种定位精细化的品牌剩余价值供应商,那么也许可以扭转这种被淘汰的态势。

这个概念其实最近这几年也确实在兴起,就是现在的线上下单,线下体验收货的模式,这种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展地域局限,并发挥全品牌效应的剩余价值的概念有效得融合了实体和互联网两者的优势,取长补短各取所得,其实是非常好的。只是貌似现在只有互联网单方面涉及切入线下,比如盒马生鲜这样的食材百货新构思,而大部分的实体百货并未积极面向互联网,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萧条的大百货——消费流量去了哪里?

萧条成为了百货商场代名词

三、百货寒冬下的挣扎和无力——中国人的新消费理念

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一定是走向历史角落的必然结局。当然客观的因素我们还是需要看到,新生行业之所以能够取代传统模式的背后自然是有一定经济规律可循的,而百货的供销模式之所以走向没落,除了互联网电商的普及带来得冲击之外,最大的改变其实是中国人更新换代的新消费理念。

四十年前,我们用改革开放带来了市场经济,盘活了整个中国社会对于商品价值的真正认可和传播,人们可以自由买卖,从此百货商场才成为了真正的商场,中国人才能够购买到真正物廉价美的商品。满眼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供应,不仅带活了销路,也带活了市场经济下的生产需求,那个时候的消费主张就是自产自销和扩大销售渠道之间相互影响,这才是市场经济的真正由来。

只是那个时候的人们由于交通不便,地域跨度明显,因此只能接受拥有地域辐射效应的百货商场,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百货商场又能够基于这等优势细化和优化供货议价,因此人们也可以接受这样一个最大公约数。

说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百货公司实际上是相当于一个中间寡头的存在,上可议价供货商,下可精准定位消费者,可以说是左右逢源!

可是新时代下的百货不仅要收到供货商多渠道分销的摊薄,同时也要面临更加多样化的消费者群体。现在的消费群体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他们需要得不仅仅是物美价廉,同时也有权利选择个性化定制的产品需求。

这样的新消费理念下,极大得改变了传统渠道经营的模式,从集中批发转向了优质定制,这中间会产生很多的非传统概念!这些概念往往都脱离了人们的定式思维,这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和上一辈人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代沟所带来得变化,是时代环境不同造成得意识进步下塑造地一个非常宏观意义上的消费理念质变。

因此当下的中国人已经适应了互联网时代下的种种变化和自身消费结构升级,如果传统百货还不能够积极适应这种变化,那么出现大规模地经营困难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事情。

萧条的大百货——消费流量去了哪里?

不转型即退出

四、转型新生的困惑和苦恼

其实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说百货经营行业没有思考是不可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极少看到有所转变的,为什么?那是因为传统百货想要转型升级实际上存在这行业上的诸多行业硬伤,致使其无力转变。

首先就是模式上的固化难以适应,人们习惯性的选择百货就是因为集中供销和地域辐射,如果想要和线上竞争,那么这都是需要打破的模式,但是基于百货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极大,且是着眼于长远开发的,根本不可能打破这种经营基础,去挑战另外一种生态,即使是学习线上销售地拓展方式也很受局限,而且会大量增加运营成本。传统经营的模式极大地控制了中间环节,赚得都是上下两头的利润,相对来说是非常局限的。如果说这种态势不能有效地被突破,百货其实很难走向新生。

其次就在于求变的心态,百货的传统优势在供销两端极大得受到了打压,原本的优势转化成为了最大的弱势因素,百货如果想要转型,那么必须要考虑人流受限的影响,把人流依赖的信心再次吸引过来,那么传统专柜+店铺的模式就不能再单纯依赖卖方市场的心态了,需要积极求变,适应市场变化。这里我觉得品牌专柜和店铺经营的最大问题就是以前都是依赖消费者对于百货的信赖,而现如今人们的选择多了,应该求变得是百货主体,他们应该构筑更加高端和品质过硬的需求供给效能,给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体验。面向高端价值是百货求生的唯一道路,几乎没有之一。然而还是有很多百货抱着固守的心态在经营,即使是受到成本和利润的双重挤压,依然无法转变经营思路,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转型的难度。

其三就是百货经营的战略上需要极大得调整,面向消费者的重大转变,需要从哪里来?去向哪里?这两个问题思考不清楚,难言转机。传统百货从来都是定位市场需求的,虽然在互联网打压下依然有一部分的合理需求空间,但是这只能是维持生计的办法,如果不能拓展新的视野和方向,百货虽然不至于会消亡,但是行业寒冬也许会变得极其漫长。这个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传统家庭依赖老人消费的必需品供给很可能会一去不复返,年轻人的特征是什么?就是新潮、个性、活力十足,必需品也许很繁琐,但是不代表年轻人不需要,但他们需要得是不一样的必需品。在厨房里做菜也许以前都是老人家的天下,现如今年轻人的厨房可不一样,他们不仅会做菜,还要求精细化得厨房需求。刀具、摆盘、厨房家电、厨房五金等等都出现了精致化需求,那么这些传统百货供销的思路是不是需要面向这种转变呢?

最后就是百货成本的压缩上面,传统的销售渠道过于局限和单一化,基本上成本的投入都需要长周期回收,而依赖人流的销售方式即使再活跃时期都难以压缩成本,如今这种背景下,高昂的成本压力会成为挤压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的。互联网的平台销售,基于物流的发展和消费空间的拓展,极大地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真正做到了销售无地域,货品流动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单单是这一层因素上的考量,传统百货就已经出局了。如果成本居高不下,百货如何能够吸引供货渠道入驻?依附于流量上的利润不足以抵消这一层因素的话,即使是品牌面向高端很可能也会被舍弃掉,这不得不说是面对转型的另一个非常重大的考验。

以上这些都是百货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因素考量,如果做不到基本上就等于难以脱离固有形态的束缚,转型新生谈何容易?

萧条的大百货——消费流量去了哪里?

居民消费压缩:大环境叠加生存压力

五、大环境冲击下的居民消费

其实百货前几年尚且还可以依赖传统口碑和相对于互联网的线下优势,虽然不好过,但也不至于真就败象已定。更何况之前还有互联网电商在积极探索线上和线下的相互融合模式,这是互联网电商基于市场细化的考量,因此这些因素也可以为百货供销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

然而最近这两年基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地冲击,居民消费的大环境实在是不怎么好过了,即使是拥有互联网优势的电商平台都拼得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压力剧增,更不要说传统百货的生存压力了。即使是必需品供应,也在被大环境打压本就已经微末的销售利润。

当老百姓纷纷压缩口袋的时候,任何渠道的销售策略都应该转型收缩效应,而作为次一级的消费市场,百货寒冬正式来临了,如果转型之下的品牌增值空间被大环境所打压,那么百货究竟该如何走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中国的消费市场不同于西方,西方人没有省吃俭用的概念,他们基于采购必需品的习惯都是非常大量的。我曾经在大学的时候和我们的美国外教一起去超市购物,他们的习惯基本上都是一次性囤积生活用品,而且都是基于生活需求之上的考量,而我们中国人不同,我们一旦手头拮据的话,就会压缩生活消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购物,即使是必要的也可能会受到压缩。

这就是中国人,即使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学会了借贷生活,这种心态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之前很多媒体报道,中国年轻人的新消费观正在向西方借贷生活范式转变,但是我觉得这根本不太可能,中国人传统教育下的理财观念依然没有改变,至于为什么借贷增速会加快?我觉得唯一的问题就是中国人真得没钱了,否则不会走最后一条路去借贷生活,这不是消费方式的传统转变,而是被逼无奈下的表现。

那么面对消费保守之下,百货销售是否能够转型求生?到底是面向高端转型,还是抓住消费保守下仅有的自留地呢?这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萧条的大百货——消费流量去了哪里?

行业寒冬如何突破?

六、百货的留恋和思考

虽然上面我说得很严重,一定会有朋友说也有百货依旧熙熙攘攘,人流不断啊!其实透过现象去本质是这篇文章的用意,关注百货的生存业态才是我的初衷。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同经营格局和不同百货应对也是有,只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一次确实是一次无比严峻地考验,描述成为行业严冬并不为过。

这是因为相较于我们以前的百货生态,市场行为和背景确实发生了非常大得转变,这是一个自然的经济规律所带来的客观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事情用在经济行为讨论上是周期变化的一个显著特性,百货商场从最初的供销功能延展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已经没有太大的变化了,我上面曾经提到过,如果一个行业不能够时时接受市场转变地拷问,那么一旦有新兴血液地注入,那么僵化必然会阻碍其生存环境的。

我以前喜欢逛百货,喜欢熙熙攘攘的人群,可如今我也已经喜欢了网上购物,喜欢了线上生活,就像我这样一个守旧传统,以前特别担心网上购物体验不够好的人都已经依赖上了线上模式,也许我们的现实百货确实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了,如果不能积极求变,也许萧条的寒冬会非常非常得漫长!

大百货 / 线下零售 / 百货商店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