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走向城市科学

2018年12月17日  来源:规模 作者:杰弗里·韦斯特 提供人:看见那......

几乎所有城市理论都是定性的,它们主要源于对具体城市或城市群进行的重点研究,辅以叙事、逸事和直觉感知。这些城市理论很少呈现系统性特点,而且通常不会把基础设施问题与社会经济动力学问题结合起来。或许,我所提倡的受物理学启发的量化城市理论根本是不可想象的。城市和城市化进程或许太过复杂、太具个体性,无法以有效的途径受法律和规定的约束。科学至多是对共性、规律、原则和普遍性的探索,它超越了作为组成部分的个体的结构和行为,无论这一个体是夸克、银河系、电子、细胞、飞机、计算机、人或城市。而且,科学最多是以定量、数学计算、可预测框架的方式进行,正如针对电子、飞机和计算机等的科学研究。然而,科学也面临许多重大的挑战,比如针对意识、生命起源、宇宙起源以及城市等的研究,这些领域无法通过科学得到完全的研究。我们必须承认并满足于我们的知识和理解所能达到的极限。尽管如此,依然要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将科学范式推进得越远越好,以此决定极限的所在位置,不受复杂性和多样性幽灵的阻碍。的确,极限本身以及知识和理解的可能极限才是根本性的、重要的,无论在哲学上还是实践上均是如此。

圣塔菲研究所开展城市和公司研究项目的初衷正是考虑到理论的这一双重紧迫性,即一方面帮助我们解决有关全球长期可持续性的存在性问题,另一方面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的基本现象。我已经在第6章的开篇对城市的起源和最初形式进行了简要的描述。本章的重心将是整体回顾构成城市科学的重大成就,并将它们与其他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人员的成果联系起来。我还将努力把这些重大成就与有助于理解城市和城市化各个层面的更加传统的观点和模型联系起来。

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至少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至今,人们已试图从大量不同的角度和框架理解城市是什么、城市如何兴起、城市如何发挥功能以及城市的未来。仅在学术界,便存在一大批令人眼花缭乱的院系、中心、研究所,它们代表了研究城市的不同方式: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城市研究、城市经济、建筑研究,等等,每一个研究领域都有其自身的文化、范式和计划,尽管它们彼此之间很少交流。随着不同的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城市科学正在快速发生变化,其中大数据和智慧城市对城市科学的影响巨大,二者均被天真地兜售为解决我们面临的所有城市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很明显,目前尚未出现明确的城市科学系或城市物理系。由于从科学角度理解城市的需求十分迫切,这些都代表了一个新的领域。这是我接下来要讲述的内容的背景:利用比例缩放这一强大工具,打开理解城市的定量综合系统框架的窗口。

实施这一项目的第一步是,判断城市是否如同动物,是彼此按比例缩放的版本?从可衡量的特性来看,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圣塔菲是否彼此互为比例缩放的版本?若是,它们彼此按比例缩放的方式是否与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之间按比例缩放的方式类似,尽管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城市面貌和特点?它们之间的比例缩放关系是否能被证明与我们在生物界发现的普遍性相似?在生物界,鲸、大象、长颈鹿、人类和老鼠是彼此按比例近似缩放的版本,而且以上生物的缩放比例都恰好量化地遵循1/4次幂规模法则。

与生物界相比,人们在此前的研究中对于城市、城市系统或公司等问题的关注少到出人意料。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与生物学相比,城市研究在传统上就缺乏定量研究。此外,研究城市或公司的计算机动力学模型本来就相对较少,更不要说这方面的数据了。

城市科学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