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递弱演化的结论

2018年10月9日  来源:人类的没落 作者:王东岳 提供人:peice000@tu......

4.1 递弱代偿原理,是宇宙质量物态演化运动的基本法则。它涵盖无机界、生物界和人类智化生存的全过程。生物进化只是它的中间表达形式,而人类文明无非是它的晚级赓续阶段。

4.2 人类的社会结构,本质上是物质分化进程的终末演变形态。它依然遵循宇宙实体结构的物演法则:自然结构从简到繁,层层叠加,其载体结构度倾向递增,系统稳定性相应递减,由以造成人类的社会发展呈现出转型节律日趋紧迫的动荡情状

4.3 人类的精神现象,本质上是物质感应属性的终极代偿形态。它照例遵循宇宙信息增量的基本法则.?自然信息随物演存在效价的衰落而直线膨胀,其载体感应度倾向递增,确切吻合率相应递减,由以造成人类的知识体系呈现出否证进度日趋加速的摇摆情状117]。

4.4 正如人类的体质存在发端于生物进化一样,人类的社会运动规律一定与自然结构化序列和生物社群演进序列一脉相承(理论社会学),人类的精神发展趋势一定与自然信息化序列和生物感知演进序列一脉相承(精神发生学),其间表现的人为选择或人文因素只不过是这个统一宇宙法则的特定贯彻方式而已。

4.5 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最适者生存”说[181,其实只是对生物属性增益态势的表观描述,并不能借此澄清物种演化的动因和趋势。生物变异过程和自然选择本身,均受制于一个更为深刻的宇宙物演机制,从根本上讲,自然选择仅仅表达了存在阈的规定,它的进化动向与存在效价的减损向量完全一致。

4,6 生物适应能力(代偿度)的提升,直接标志着生物生存力度(存在度)的衰落,提示生物进化的生存效果倾向弱化,即越高等的生物种系,其生存形势越恶化。因此,作为生物进化的极品,人类的自然生存处境堪忧。换言之,人类文明化的生存境遇,业已逼近宇宙物演有限区间的失存临界点。

4.7 在这个临界点上,人类的总体文明形态恰好流露出属性暴涨的极端代偿倾向,其特点为:髙分化态(学科与分工的无限细化)、高知识态(信息感应属性激增)、高组织态(社会政治、法律和经济结构趋于繁密)、高消费态(依存条件量倍增)、高自由态(自主能动属性风发而离乱)、高耗散态(社会系统的局限负熵动势及其能耗量日益提升)、高创新态(社会各个子系统的异变或变革速率加快)、高动荡态(个体及群体生存方式的振荡频率增高)等等,相对应的后果是,全体人类的社会生活趋向于高度脆弱化。这就要求人类必须重新检讨貌似“自己缔造”的现行文明体制,以及由此主导的“追求进步与发展”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4.8 由于这种生存处境的危化导源于一条无可扼制的自然律,故而人类化解这个难题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人类企图以激发自己的科学技术能力和社会改造动量来解决问题,则无异于进一步抬升自身的属性代偿,其结果恐怕只能把人类整体的生存危机推向纵深。然而,一旦脱离了这些虚假的“优势”,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凭借的其他手段呢?

(限于篇幅,本文的科学化理论阐述不免过P简要,请有兴趣的读者参阅作者的有关哲学专著《物演通论》。)

5 参考文献

[1]〔英〕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第526~557页,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

[2]〔英〕赫胥黎著:《进化论与伦理学》,第26?61页,科学出版社会1973年版,《进化论与fe理学》翻译组译。

[3]达尔文本人对此种情形有所说明:“我曾试图阐明,地质记录是极端不兒全的;只有地球一小部分曾被仔细地做过地质学的调查;只有某些纲的生物在化石状态下大部分被保存下来;在我们博物馆里保存的标本和物种的数目,即使与仅仅一个地质层中所经历的世代数目相比也完全等于零。”引自《物种起源》,第410页,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

[4]〔英〕史蒂芬?霍金著:《时间筒史》,第94?95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许明贤吴忠超译。

[5]〔美〕老克利夫兰?P?希克曼等著:《动物学大全》,第58页,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林秀瑛等译。

[6]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生物学组汇编:《普通生物学》下册,赵寿元撰第九讲第14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7]〔美〕M?盖尔曼著:《夸克与美洲豹》,第2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杨建邺李湘莲等译。

[8]子非鱼著:《物演通论》卷一,第1?90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第一版。

[9]〔美]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著:《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第27?43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吕明袁舟译。

[10]子非鱼著:《物演通论》,第140、175?178、280?283、325?326页,书海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11]〔比利时〕1?普利高津著:《结构、耗散和生命》,引自《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第23~64页,湛垦华沈小峰等编译,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

[12]〔英〕赫胥黎著:《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科学出版社】1973年版,《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翻译组译。

[13]〔英〕理查德?道金斯著:《自私的基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卢允中张岱云王兵译。

[14]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第423?519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15]侯鸿勋郑涌编:《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七卷,第189?234页,第277?310页,夏基松撰,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6]子非鱼著:《物演通论》卷三,第217?36页,书海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17]子非鱼著:《物演通论》卷二,第79?215页,书海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18]〔英〕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第94页,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

2004年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九

于西北大学桃园校区寓所

(本文从未在任何学术杂志上获准发表)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