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破坏:
涉及农牧业过度发展;滥砍滥伐;土地荒漠化;物种大规模灭绝;人类男性精子数量剧减:等。
生态危机的后果比一般战争更可怖,它的毁灭性既超越于种族,也超越于物种,其涵盖范围几乎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历史的经验说明,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只要翻开世界地图就可以看到,现在世界上那些最荒凉、最穷困的地方,在古代都曾经是最繁荣、最昌盛的地方;现在世界上那些生活最贫苦、最艰难的人民,在古代,他们的祖先在某一段时期都曾经为自己的文明感到自豪。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由兴而衰、由富而贫呢?我们再看一看世界文明发展史:从现代智人起源于东非并长期无限度地索取于中非(撒哈拉大沙漠此后才形成)而终于不得不迁徙于北非以远,到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希腊文明;从古印度文明,到中国的西域楼兰文明,再到中美洲的玛雅文明……我们研究一下这些文明的历史足迹,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事实,那就是,这些文明的兴衰都和它们所在地区的森林的数量、植被的分布以及土地的荒漠化程度有关。
自农业文明以来,人类对地球生态的破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科学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世界潮流使这种破坏变本加厉,呈现出层层推进的加速度恶化态势。(美国 系统哲学家拉兹洛在1992年提交罗马俱乐部的报告中指出,如今世界可耕地的面积不断减少,因化肥和机械使用而导致的土地的贫瘠化日益严重。“现有耕地的地力正在下降,再也不能通过进一步增加化肥用量得到补偿”。这还只是现代农业技术进步中最不起眼的一项损害。)
森林毁坏情况。就全球范围看,目前各类林地覆盖面积大约为48.9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1/3,而林地损失每年达1200万?2000万公顷。[此前,1990?2000年每年减少940万公顷,呈明显递增态势。欧洲国家被酸雨损害的森林己超过50%(古时欧洲大陆完全被森林所覆盖,以致农垦都很困难,这是导致欧洲农业文明自古就不太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中世纪后幵辟远洋海路,才使欧洲陡然振兴)。亚洲和美洲因滥砍滥伐情况更糟(从印度尼西亚到中、越、印、泰、柬、缅,从巴西到秘鲁、智利、阿根廷等,近一个世纪以来,森林面积平均减少25%以上)。非洲每年砍伐的森林达270万公顷,而伐后造林却很少(其中,埃塞俄比亚过去森林覆盖率高达50%以上,是一个木材输出国,到1960年森林覆盖率却降至16%,20年后即1981年又减至3.1%,目前已所存几无)。
再看热带雨林。1980?1990年,每年以平均1540万公顷(0.8%)的速度缩小。[1990年末,热带森林的面积估计为17.56亿公顷,其中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占52%,非洲占30%,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占18%,热带森林的一半集中于巴西、扎伊尔、印度尼西亚和秘鲁四国。巴西拥有世界著名的亚马逊原始森林,那里蕴藏着世界木材总量的45%,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林区,被称为“地球供氧的超级肺”,覆盖巴西337万平方公里(3.37亿公顷)的土地。自从16世纪开始开发森林以来,巴西东北部大西洋北里奥格朗德州,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在中西部仅1969?1975年就毁掉了1100多万公顷森林。近年来,亚马逊地区滥伐森林的速度仍在加快,使巴西森林面积已从占全国总面积的80%减到40%,比400年前少了一半。
“土地荒漠化”现象伴随着现代农业与溢砍溢伐的进展,而日益凸显为地球物候容貌上的一片片癣疾和溃疡。(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千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同荒漠化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整个爱尔兰的面积。到20世纪末,全球已损失约1/3的耕地。)
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中国荒漠化形势也十分严峻,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根据文献,我国西北地区从公元前3世纪到1949年间,共发生有记载的强沙尘暴70次,平均31年发生一次。而新中国成立以来50年中已发生71次以上。)
关于“物种灭绝”问題。首先,必须明白,“生物多样性”受损是生态系统受损的最尖锐指标,它直接在自然标尺上指示着“人类存亡”的刻度。[已经灭绝的物种是指过去的50年里在野外没有被肯定地发现的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表明,目前,世界上还有1/4的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以及3万多种植物行将灭绝。在过去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来自欧洲、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科学家们在对占地球表面面积20%的全球六个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初步结论:由于全球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他们预计,在2050年地球上将有100万个物种灭绝。以珊瑚虫为例,其属腔肠动物门珊瑚纲,骨殖为碳酸钙(即喀斯特地貌之源),集聚成珊瑚礁,乃原始海洋生物,对环境要求并不十分苛刻。然而当代的环境变化,如气温升高、水质污染等却对其造成进行性损害,并最终导致珊瑚礁白化和死亡。1998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导致印度洋的珊瑚礁大面积死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约有600平方英里珊瑚礁死亡,联合国统计世界有近1/3的珊瑚礁己经消失,而且预测到203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60%以上。它预示着特别强健且特别远隔于人寰的海洋低等生物也开始面临全面危机。] 地球上共发生过六次生物大灭绝,第六次大灭绝与人类文明史同步发生,工业革命后加速,近百年最快。[自寒武纪前多细胞生物诞生以来,物种大灭绝现象已经发生过五次:第一次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大约85%的物种灭绝(与全球气候变冷、海平面降低、洋流和大气环流剧变等有关)。第二次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海洋生物遭到重创(伴随以古地貌和生物界的剧变、陆相地层发育、陆生植物和两栖类出现)。第三次在距今约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是既往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人类的没笟与令我抵故的眼皮一次,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与西伯利亚“地溢玄武岩”事件有关,它相当于人类所知最大规模火山爆发的15000倍,大量喷出的二氧化硫造成硫酸雨,所喷出的二氧化碳6倍于当前量,造成地球气温骤然升高15度,溢出的熔岩覆盖地表上千平方公里)。第四次发生在1.85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80%的爬行动物灭绝(一说大西洋中央火山喷发;另一说仍为小行星撞击;尚无定论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造成大约50%的物种灭绝,其中包括大家所熟知的恐龙(与小行星撞击墨西哥湾、裸蕨与被子植物更替等多种因素相关)。迄今,总计下来,包括集中爆发或零散变故,共造成99.9%以上的物种灭绝(著名生物学家格兰特估计,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物种约有16亿至160亿种之多,按40亿比现存之400万计为0.1%)。但切莫忘记,它经历了数亿年的时光。
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加速期。(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全球每年有6万个物种灭绝,比自然灭绝速度快近千倍。最著名的有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马、台湾云豹等物种已不复存在。当然还有中国华南虎。近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要知道,修一条公路就足以阻断蝴蝶的基因交流,更不用说藏羚羊、狮子、老虎这样的大型动物了。尤为严重的是,连生命力极强、分布范围极广的昆虫也正在快速消失。托马斯说:“昆虫物种量占全球物种量的50%以上,因此它们的大规模灭绝对地球生物多样性来说是个噩耗”。这标志着生物灭绝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将会进一步恶化。物种大灭绝通常会造成新物种更替,如泥盆纪大灭绝促发陆生植物和两栖类动物勃发;白垩纪大灭绝促进哺乳动物兴起等。但,本次难有正常新物种再生,因为早己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
第六次大灭绝目前还在进行中,“人类”既是其罪魁祸首,也极有可能成为生物史上规模最大、最悲慘的自残对象——这一点很别致:他们是唯一自取灭亡的物种。